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7章 人性管理的演進

全世界都在講人性管理,因為大家對人性的看法不一樣,所以實際表現是不同的。

一、管理的主體是人員

我們不主張把人當作管理對象,因為所有管理對象都有賴于人力完成。人本身不是資源,而是能夠運用各種資源的主體。

管理不是管人,而是管事、管物,管人以外的資源。把人納入管理的對象,相當于把人當成了物。在西方的人力資源觀念中,人被當作資源去利用、處理,這是把人看成物,嚴重違反了人性。

人和動物最大的不同就在于人的自主性、創造性最高,人性需要受到尊重。如果把人當作一種資源,他就沒有了自主性,沒有了尊嚴,實在是一種大不敬。

“敬”就是讓對方感覺受到尊重,所以我主張公司的人力資源管理部門改為組織人員發展部門。因為組織是由人員組成的,人員有潛力,都需要發展,組織人員共求發展,要和組織的成長同步。

管理要想有效,一定要配合人性的需求,順人性而為。西方的人性論,比較喜歡從看得見的部分,譬如性向測試、智力測試、人格特質等來加以評鑒。我不相信那樣做對中國人是有用的,因為在做實驗、做測驗的時候,我們的心態和西方人完全不一樣。西方人是你問什么,他就答什么。中國人是你問什么,他先想怎么答會分數高一點就怎么答。因此測驗結果一般不會十分準確。所以,盡管調查問卷是一種很好的方法,但對中國人來說是沒有太大用處的。

那么,一個人的性向可以用調查問卷來測試嗎?不可以。那樣人豈不是變成了機械?人不是機械。機械沒有變化,人的情緒變動非常激烈。西方早期的X理論認定員工都是為了金錢、面包而工作。沒有錢給員工,他就不工作,其實人真的這么簡單嗎?我想不會的。

二、管理人性化的趨勢

管理人性化,或者人性化管理,就是順應人性的需求去管。把人員的“向上心”激發出來,滿足人員的自尊心,讓人員在情緒穩定的環境下,心懷實現企圖的希望。最主要的目標是使人員樂于工作,安于生活。

怎樣才能讓中國人高興地做事情呢?記住以下三點:

第一,他只能賣力,絕不賣命。

第二,做事不坐牢。凡是違法的事情,你讓他去做,他多半不會去做的。

第三,人性化管理的重點,在“理”他而不要“管”他。管理的對象是人,把人當作人看,尊重其個性,發揮其理性,使人員在身心健康的快樂中,才會產生最高的工作效益。

三、人性管理三大特性

人性管理已經成為現代管理的主流,應用相當廣泛。21世紀,中國式管理會變成世界管理觀的主流,因為我們的文化越來越得到重視。

人性管理的特性可以歸納為下述三點:

(一)了解人性,順著人性的需求,施以適當的誘因刺激,可以引發適當的行為。

對中國人來講,金錢不是最好的誘因。中國人是你給我錢,我不拿白不拿,但是想讓我多付出,我還是不干的。你要看得起他,給足他面子,他隨便你擺布。對中國人來講,“高帽子”是非常管用的。

(二)人的才能有個體差異,所以需要分工。然而互助又是人的本性,站在互助的大前提下,再來分工,合乎“站在合的立場來分,不可站在分的立場來合”的基本精神。

人的才能是有差異的,我們找不到完人。所以,中國人的“差不多”哲學是最了不起的。

每個人總有瑕疵,任何產品都有小缺點,只要在可以接受的范圍內就可以了。人需要分工,因為各有不同才能。但分工是分工,互助也很重要。西方人對工作的分工很明確,職責表是一、二、三、四、五很清楚。中國人的分工往往不太明確,職責表是一、二、三、四、五,再加一條“其他”,“其他”就是互助的意思。你的“其他”與我的“其他”要合起來,要不然工作怎么做得好呢?你也不做“其他”,我也不做“其他”,就有“三不管”了,很多事情就沒人做了。所以把自己的工作做完還不夠,還要去照顧其他人,這才是好員工。部門與部門之間,經常會互相支援,不會僅停留在各司其職的地步。分工是形式上的,是表面的,實際上大家要共同努力,把事情做好。

(三)以目標管理為基礎,分層負責,開放員工參與的機會,加強意見溝通,改善工作環境,給予合理保障。

中國人只要工作做不好,大家都有責任。中國人在群體里,更有約束力。所以“連坐法”在中國很流行。很多中國人之所以不會做違法的事,也是怕連累父母。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西昌市| 麻城市| 宜兰市| 垣曲县| 屯门区| 桃江县| 左权县| 墨玉县| 金山区| 丹江口市| 嘉鱼县| 香格里拉县| 大邑县| 阿尔山市| 云安县| 新巴尔虎右旗| 抚宁县| 武乡县| 进贤县| 梓潼县| 钟山县| 六盘水市| 宁河县| 偏关县| 栾城县| 额济纳旗| 准格尔旗| 来安县| 田阳县| 巨野县| 宿州市| 五大连池市| 吕梁市| 正蓝旗| 民和| 灵台县| 元朗区| 周至县| 饶河县| 门源| 香格里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