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贏在執行:員工版(第2版)
- 余世維
- 726字
- 2025-02-18 17:48:27
前言
組織需要會執行的員工
馬云創業之初,曾對外宣稱“創業人員只能夠擔任連長及以下的職位,團長及以上職務全部由MBA擔任”。接下來的幾年,阿里巴巴聘用了來自國內外著名學府的眾多MBA,可后來這些MBA中的95%都被開除了,此事還曾引起社會上的一番熱議。馬云對此的解釋是,因為這些MBA一講起來都是公司戰略,講得熱血沸騰,然而做的時候都不知道從哪兒做起。
軟銀集團董事長孫正義也持同樣的觀點。一流的創意+三流的執行,一流的執行+三流的創意,哪個好?孫正義和馬云同時選擇后者。
作為杰出的企業家,孫正義和馬云共同道出一個必然的社會規律——組織真正需要的是會執行的員工。
執行的要求很簡單:誠信、負責、量化細節,這樣可以確保執行方向不走偏、執行效果不打折。國內有個普遍的怪現象,很多企事業單位里都有大量的“差不多先生”,他們的口頭禪是“差不多”、“還可以”、“說得過去”、“馬馬虎虎”;他們的工作表現為缺乏緊張感,經常敷衍;領導交代的任務,自己先打個折扣,導致結果與目標相差十萬八千里。正是由于很多組織對這種現象的縱容,才讓這種現象有存活的土壤;正是由于千千萬萬的“差不多先生”,使得“made in China”成了品質低劣的代名詞,低效率成為束縛企業發展的枷鎖。執行不得力使企業的目標無法實現,缺乏責任心讓企業發展失去了前進的動力。
而在德國,這樣的“差不多先生”會為大眾恥笑,根本找不到存活的空間,精益求精的觀念已經深入每個德國人的心中。這種精益求精的精神使德國得以在“二戰”后迅速崛起,德國產品也成了品質卓越的代名詞。
沒有百分百地完成任務就是失敗。當國家一再強調提高政府人員的行政能力時,已經昭示了提高執行力已經上升到國家層面。中國的重新崛起和中國經濟的再次騰飛,需要讓執行文化扎根在每個中國人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