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團隊精進五項修煉:團隊成長的45個關鍵技能
- 舒瀚霆
- 3476字
- 2025-02-17 17:37:33
限時表達法:如何30秒內俘獲聽者的心
有一次在杭州講課時,一位老板跟我說,他每個星期五下午最想去的地方,就是辦公樓的電梯,就算讓他整天蹲在里面都可以。我問他:“為什么有這個癖好?”他說:“因為麥肯錫的電梯理論要求闡述方案、匯報工作在30秒內完成,每個部門周五都要來匯報工作,我多想讓他們來電梯里找我,電梯運行一趟30秒,就算在30秒內匯報不完,也要換下一位。”可見,老板多么希望下屬能快、準、狠地匯報工作。
限時表達,尤其在30秒內就將事情說清楚,對職場人是一種考驗,也是職場人亟待提升的能力。接下來我們從兩個角度來解釋如何提升限時表達的能力:
第一,30秒表達的策略。
第二,倒計時表達的訓練。
30秒表達的3個策略
用30秒表達有兩種要求:
第一,強調表達者要有概括提煉的能力,一開口就要說結論、直奔重點,在最短的時間內把重點表達清楚。對應的方法是“結構表達法”中的“結論先行”。
第二,強調表達者一開場就要展現魅力和爆發力,俘獲聽者。這種情況多應用于陌生的溝通場景,這是本節的重點。
心理學中有一種理論叫第一印象理論,即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初次接觸某人、某事時所產生的即刻印象輸入人們的大腦后,會先入為主,影響人們之后對該人、該事的認知。第一印象理論在職場中的應用非常廣泛。
比如,一般來講,一次完整的面試要持續半小時到一小時。但心理學家告訴我們,對于是否給應聘者進入復試的機會,面試官在前面30秒到60秒之間基本就會做出決定。后面的面試時間用來干什么呢?更多的是通過溝通、提問來印證他的決定。
第一印象會給人帶來強烈的心理定勢,一旦這種心理定勢形成,人們就只能看到那些符合這種心理定勢的行為。因為人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思維—證明自己是對的,如果你給面試官的第一印象很差,后面再努力或者進行補救,也幾乎無法逆轉他的想法。因為面試官的心理定勢已經形成,他只能看到符合他的決定的那些行為和信息。
第一印象理論對于表達者的啟發是:前30秒的開場對能否打動聽者至關重要。這也印證了那句俗語—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
我們也可以用飛機起飛的過程類比表達開始的30秒來感受其重要性。飛機起飛的過程是飛行中最危險的階段,飛機必須通過加速克服地心引力,拔地而起。表達時也一樣,開場是最關鍵的,一開始就抓住聽者的注意力,在那之后的表達才會相對輕松自如。
既然開場的30秒如此重要,那么我們在表達時如何開場,才能建立好第一印象呢?給大家推薦3個開場策略。
1.用自我介紹開場
自我介紹是最常規的開場方式,尤其適用于交流雙方對彼此比較陌生的時候。自我介紹看似簡單,但要介紹得出彩,讓聽者印象深刻,其實是很有難度的。其重點在于,要突出表達者的關鍵信息,找準自己的信息與表達主題之間的內在關聯。舉一個例子:
我有一位做培訓的學員,他現在做的主要培訓業務是家庭教育培訓。他在給學員上課前做的自我介紹就非常有特點,也很有力量。他每次介紹自己時總會用三句話開場:
李老師過去18年來,只做了一件事情,就是做培訓;李老師過去10年來只做了一件事情,就是做教育類的培訓;李老師過去6年來只做了一件事,就是給父母做家庭教育培訓。
無論在哪兒開課,當他說完這3句話時,所有學員的目光都會齊刷刷地聚集到他身上。
2.用段子或金句開場
段子和金句,是激發聽者興趣的好方法。
段子的特點是既有趣,又能生動地表述細節,引起聽眾的好奇心,滿足他們的探索欲,讓他們想繼續聽下去。發言時,一開場就講一個與自己想說的話題相關的段子,能激發聽者的興趣,比如我開頭講的“老板喜歡蹲電梯”的段子就不錯。下次,如果大家需要給一個集體做培訓,或者在會議上講一件重要的事,就不妨嘗試把內容轉化成段子,快速聚集聽者的注意力。
我們還可以在開場時就拋出一句金句。金句有天然的聚集力和感染力。市面上那些傳播得很廣的文案,哪個不是金句構成的?一開口先拋出一個金句,就像往平靜的湖面上投了一顆石子,這顆石子再小,也能激起漣漪。“金句拋得好,關注少不了”,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比如介紹“限時表達法”時,就可以這樣開頭:“時間限制是表達的緊箍咒?不,學會‘限時表達法’,讓時間為表達添彩,而不是添堵。”這樣的金句自然使人印象深刻。
金句從哪里來,這里給大家提供兩個小貼士:引用、模仿。
一方面,我們可以引用文章中的或者名人、老師說過的金句。
我們在看文章或者聽課時,一旦覺得哪個句子很經典,就可以隨手記錄下來。
另一方面,我們還可以模仿、改造一些知名的金句。像“溝通是職場的第一生產力”模仿的就是“科技是第一生產力”。
當然,我們也可以創造自己獨特的金句。
我有個客戶就很喜歡用“一……就……”的邏輯來創造自己的金句。
在一次總裁社群活動中,輪到他說話時,他一開口就拋了一句:“找‘藍海’,有時是需要逆向思考的。因為,觀念一轉變,市場一大片。”立刻就把所有人的注意力和興趣吸引過來了。
3.以講話的目的開場
無論表達什么,在開場的30秒內都要交代清楚講話的目的,這是聽者最關心的。表達者將目的講得越清楚,聽者對接下來的觀點和方法的接受程度越高。
比如,當高管想給公司的中層干部做上傳下達方面的培訓時,就可以這樣開場:
今天我想跟在座的各位中層干部聊一聊如何做好上傳下達,中層干部是公司上下溝通的橋梁,上傳下達的效率關系著在座每一位的業績,上傳下達的好壞也關系著我們公司的興衰成敗……
表達者在開場表明目的時,切記要以聽者為中心,強調本次講話對聽者、對公司的重大意義。給大家提供3個表達“目的”的句子,供大家參考:
“我們在________方面好像碰到了一些狀況。”
當我們遇到麻煩事,想要用委婉的方式傳遞壞消息時,就可以在敲開領導的門后,從容不迫地說出這句話,然后再和領導一起探討如何解決問題。
“今天,我們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是_______。”
這樣的句子,直截了當,用在會議上再好不過了。
“我有兩個想法,想跟各位分享。第一,_______;第二,_______。”
這樣的句子在頭腦風暴會、方案探討會上是非常好用的。
大家看,“我有兩個想法,想跟各位分享”是不是比“我有兩個意見要說”更容易讓人愿意往下聽,而且這樣的話是不是更有助于營造融洽的探討氛圍?
除了上面的3種開場策略,激發聽者興趣的方法還有很多,比如提出一個好問題,和聽者做一次輕松的互動,講一個30秒的小故事……我們在開場時激發不了聽者的興趣,就很難讓聽者在后續的過程中持續關注。
倒計時表達的3個技巧
在職場中表述事情會經常用到倒計時。比如,在工作研討會上,領導說,給每個人5分鐘的時間發言。這時,大多數人的發言時間會不足5分鐘,這部分人無法充分利用這5分鐘,會覺得時間過得好慢;而另一部分人一旦打開話匣子,就會滔滔不絕,根本剎不住車,覺得5分鐘不夠用;還有一部分人能踩點說完,但在他們表述時,不乏為了把內容說完,語速越來越快的狀況。這就是為什么需要訓練倒計時表達。
大家可以通過3個步驟訓練倒計時表達。
1.明確自己的表達節奏
從簡單的“1分鐘講話”開始練起。用手機倒計時軟件設置1分鐘的時間,打開錄音功能,在不看時間的情況下,按照自己準備的內容和說話節奏,講話1分鐘。當鈴聲響起時,停止講話,計算一下自己說了多少個字。通常情況下,普通人1分鐘說200~280個字。反復聽幾遍自己說的話,看看哪些地方需要調整,需要調整的是內容,還是語速。
2.反復訓練
用調整后的內容和語速,再進行“1分鐘講話”的練習。雖然練習本身是枯燥的,但是只有在練習中反反復復地調整,才會對倒計時有感覺。
3.建立時間感
熟練掌握“1分鐘講話”的方法后,就可以開始進行倒計時2分鐘、3分鐘的表達練習。在不斷的練習過程中,明確知道自己在固定的時長內可以表達多少內容,從而建立時間感。比如,能用1分鐘講清楚產品后,就可以開始訓練用2分鐘講清楚產品和品牌;能用2分鐘講清楚產品和品牌后,就可以開始訓練用3分鐘講清楚產品、品牌和企業文化。
時間感就像學習英語時的語感和游泳時的水性一樣,是駕馭能力的體現。獲得這種能力會讓我們終身受益,它也可以幫助我們隨機應變、靈活把控時間。比如領導說“麻煩你再講5分鐘”時,我們不看表,也能知道如何把控這幾分鐘。
想要輕松駕馭表達時間,想要在眾人面前表達得出色,想要成為別人眼中的表達高手,必須經過嚴格的訓練。功夫沒下到位,是絕對不可能取得成果的。所以,只看完書、聽完課是遠遠不夠的。大家還需要認真完成作業,刻意訓練每個方法,讓這些表達方法根植于身體里,融化在血液中,展現在嘴巴上。
核心要點
這一節主要講了兩種限時表達方法:
第一種是在30秒內,用自我介紹、金句或段子、表達目的的句子開場,引起聽者的興趣,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
第二種是倒計時表達,把控好表達的節奏,在反復訓練中建立時間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