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團隊精進五項修煉:團隊成長的45個關鍵技能
- 舒瀚霆
- 3621字
- 2025-02-17 17:37:35
向上溝通表達法:合作式溝通,幫領導做出更好的決策
美國蓋洛普公司的一項調查研究顯示,半數以上的員工離職是因為無法與領導處好關系。處理好與領導的關系,關鍵在于做好與老板、上司的每一次溝通。
如何提升這項重要的向上溝通能力,運用好“向上溝通表達法”?給大家提供三個有針對性的建議:樹立一種合作心態,把握兩個溝通原則,學會四種溝通方式。
樹立合作的心態
職場中有兩類員工:一類員工遇到老板時會下意識地躲避,因為他們覺得老板是權威,讓人害怕;另一類員工遇到老板時會主動往前湊、跟老板打招呼,因為他們認為老板是資源。
躲避老板的員工,往往把老板跟自己分化成兩個對立的陣營,私下里聊天時會說“他們領導……我們員工……”,老板的錯誤往往會成為他們吐槽的談資。這類員工成長得慢,具有典型的與老板對立的心態。
而主動往前湊的員工,會把老板當作資源,抱著合作的心態。他們認為:“老板是資源,是我在工作中達成目標的資源,也是幫助自己成長、進步的資源,我要爭取這份重要的資源,才能在公司里更好地成就自己。”
向上溝通的本質,其實是合作,只不過這種合作披著“說服式溝通”的外衣。達成這種合作并不需要我們否定或者推翻領導,但需要我們通過表達自己的意見和建議,幫助領導做出更好的決策,讓工作更順利地進行。
一些員工的心智模式是固定型的,而另一些員工的心智模式是成長型的。表現出合作的心態,就是具有成長型心智模式的典型表現。具有合作的心態是與領導溝通的前提,抱著這樣的心態,才能與老板建立同盟關系,幫助公司達成目標,突顯個人價值,從而與老板相互成就。
把握兩個溝通原則
1.主動溝通
對一個職場人來說,最高級的稱贊就是兩個字:靠譜。“凡事有交代,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應”就是靠譜的表現。要做到這些,靠的就是主動溝通。在領導心里,主動溝通是一種加分的表現,也是你獲得信任的前提。
進入一家公司后,要主動和老板約定固定的溝通方式,比如每周一次,一次半小時。提前定好溝通的內容、時間和地點,會讓溝通更加順暢。
阿里巴巴集團執行副主席蔡崇信剛剛加入公司時,就跟馬云約定:每周雙方進行兩次面對面的工作反饋。起初的兩年里,兩個人每周一、周三下午見面,事無巨細地談論公司的經營現狀和自己面對的挑戰。兩年下來,溝通真實的意見成了他們關系之中最自然的部分,而且他們已經能隨時進行交流,不必再等到周一或周三下午了。
主動溝通會讓老板心里有安全感,讓老板對項目的進程心中有數,這是老板想要的。與之相反,被動溝通不僅會讓員工在老板心里減分,還需要員工花更多時間和精力來應付老板的各種不合理監督和管控。
2.支持老板
老板之所以能做老板,肯定有過人之處。但老板并非萬能的,在某些方面肯定需要員工的支持。
怎么支持呢?首先我們可以在和領導溝通的時候和他分享一些有價值的行業資訊,這是一種不錯的溝通形式。
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幫老板節約時間。相對來說,老板的時間比員工的時間值錢,用自己的時間幫助老板節省時間,不僅會讓團隊效率提高,老板也會心存感激。當杰克·韋爾奇的助理被問及“你最大的價值是什么”時,她說:“在14年的時間里,我幫老板節省了2萬個小時,這大概相當于老板每周多一天的時間。”哪位老板不愿意留住一個每周能給自己省出一天時間的助理呢?
學會四種溝通方式
把握主動溝通原則和支持老板原則,是學習具體溝通方式和技巧的前提。學習了前兩者之后,我們來看一下具體的溝通方式。
1.匯報工作有準備
跟老板匯報工作時,一定要準備兩個以上的建議或方案。我特別欣賞自己曾經的助理小翠,她匯報工作的方式讓我感到很踏實。
當我在外地出差時,總和她以這樣的方式進行電話溝通:
“舒總,我將手頭上的方案跟您匯報一下,您方便嗎?”
“好的,你說。”
“關于給周總公司的策劃方案,我覺得有兩種思路:
“第一種是……
“第二種是……
“它們各有優勢與不足,分別是……我比較建議用第一種,因為……舒總,您看哪種思路更合適呢?”
“我也覺得第一種比較好。那你去做接下來的工作吧,周六中午前把方案發到我郵箱。”
她的話中既包含兩種建議,也包含具體分析,這是老板最喜歡的匯報方式。不但為老板節省了時間,也減輕了老板的決策負擔。
另外,匯報工作時還需要在語氣上做好準備。
要清楚,我們的溝通對象是等級更高的領導,我們可以不卑不亢,但千萬別讓他感覺到,我們的語氣中包含任何的不敬或者冒犯。所以,在溝通的過程中,我們要細心聆聽和觀察領導的情緒,隨時調整說話的語氣。否則,語氣不對,技巧全廢!
2.換位思考
“要想有效溝通,必須換位思考”,要想說服老板或者上司,必須學會從老板或者上司關心的角度切入。
領導思考的角度大多偏向有關戰略的大方向,缺乏對細節的把控,他們有時甚至對容易出現失誤的地方認識不足。這時,就需要我們站到他們的角度上深度思考,從他們的關心點切入,為他們提供互補支持,厘清他們思考的盲點,更好地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策略。
具體怎么做呢?可以先認可領導的思考方向,再順勢提出看法和建議。
在《西游記》“三打白骨精”里,孫悟空說那是妖怪,唐僧就是聽不進去,他因為孫悟空殺生而生氣,甚至把孫悟空趕走了。
為什么唐僧聽不進孫悟空的意見?表面上看,他是不相信孫悟空的專業水平,其實真正的原因是,他們關注問題的方向不同。
孫悟空相當于我們現在的專業技術人員,只負責降妖除怪,見妖怪就打很正常。可唐僧是什么人?他是十世修行的金蟬子,安全不是他考慮的首要問題。唐僧當然知道孫悟空是專家,但問題是,萬一孫悟空錯了呢?唐僧的十世修行就會付諸東流,取經這事兒就算徹底泡湯了。
那么孫悟空該怎么和師父溝通呢?
他可以這樣說:“師父,我知道您怕我萬一看走了眼,濫殺無辜。可是您也要想想,萬一我們被妖怪的外表迷惑,錯放了妖精,可就要讓周圍的老百姓受苦了,生靈涂炭都要算在我們頭上。到時候您在佛祖面前如何交代啊!”就算唐僧這時候還猶豫,但至少不會念緊箍咒了,因為他的想法被照顧到了。
再看一個職場工作中對話的場景。
領導對小王說:“我們的業績最近下滑得有點多,我認為,目前最迫切的是要想辦法提高客戶的留存率,你負責跟進這項工作吧。”
可小王很清楚,領導這個解決方法是偏向戰略方向的,從實際操作的角度講,不太可行,而且無法立竿見影。因為目前的客戶留存率已經超過行業的平均值,要想再提高,不僅難度大,而且要投入的資源也很多,最關鍵的是,提升客戶留存率對提升業績的效果不明顯,整體來看,投入產出比會偏低。相反,小王認為,目前最應該做的是趕緊提高提升空間較大的新客轉化率。
但如果小王直接提出這個建議,就相當于否定了領導的判斷,說不定還會和領導爭論起來。怎么辦呢?
小王可以這樣說:“嗯,提升客戶留存率的確很重要。我還有另外一個想法,可以用更低的成本快速提升整體業績,要不我也和您說說,您看看是否可行?”
領導可能就會說:“那你說來聽聽。”
這個時候,小王就可以把他的想法和建議一一展開敘述,讓領導看到真實的情況。
作為職場人,跟領導溝通時,我們要學會換位思考,從領導關心的話題切入,這樣才能實現有效溝通。當我們的想法與領導的意見不一致時,不妨先認可領導的方案,再提出自己的建議。
3.用“要支持”代替“講困難”
當領導布置的任務難度大時,與其不斷強調困難,不如換個表達方式,向領導申請我們需要的支持和資源。
比如,領導要小趙在這個季度完成200萬元的業績。但上個季度團隊中業績最佳的員工也才完成了150萬元。
小趙可能會直接和領導說:“我的客戶量不多,客源渠道也很有限,自己的銷售技巧比業績第一的同事差,要完成這個目標,真的很有難度……”
雖然這些都是客觀事實,但聽在領導耳朵里,這都是借口。這時,小趙如果能換個說法,或許就能達到不同的效果。
他可以說:“領導,關于如何完成這個目標,我計劃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希望您能提供一些支持:第一,我計劃多拓展幾個渠道,增加我的潛在客戶量,提升我的客戶基數,希望您能提供一些資源;第二,我計劃通過學習更多的銷售技巧來提升我的成交轉化率,我聽說,上個年度的銷售冠軍是您一手帶出來的,希望您也能指點指點我……”
兩段話要表達的內容實質是差不多的,但換了個角度,是不是感覺很不一樣呢?話語中表現出來的態度從消極悲觀一下變成積極向上,領導會感覺這名員工已經奔著目標去了。
4.溝通方式要靈活
很多當代的職場人都習慣于用微信進行溝通,在微信上等老板的反饋,會降低部分工作的執行效率。老板一般都很忙,我們要根據工作的具體情境,選擇適合的溝通方法。
探討一般工作內容時,可以選擇用微信溝通。
需要解決緊急的事情時,一定要面對面溝通或直接打電話溝通。
處理嚴肅嚴謹的工作內容時,要用正式文件進行溝通。
核心要點
跟老板和上司建立順暢的溝通關系是非常重要的職場能力。提升這項能力要記住三點:
首先,要樹立合作的心態。
其次,把握兩個溝通原則:主動溝通;支持老板。
最后,學會四種溝通方式:匯報工作時準備兩個以上的方案;要善于換位思考;用“要支持”代替“講困難”;根據工作內容選擇不同的溝通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