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團隊精進五項修煉:團隊成長的45個關鍵技能
- 舒瀚霆
- 4214字
- 2025-02-17 17:37:34
故事情境表達法:學會講有代入感的故事,引發聽者共鳴
身在職場中,人人都需要有講故事的能力:
如果你是一位銷售員,你就要學會講品牌故事、講客戶使用產品的故事。
如果你是一位管理者,你就要學會講企業文化的故事。
如果你是一位創業者,你就必須學會講愿景、使命和經營理念的故事。
即使你是一位基層員工或技術員,你就要學會講述職業成長故事或技術突破故事。
……
我們每個人可能都有過這樣的經歷:一個很有意思的故事或橋段,被自己或某個同事描述出來后,就失去了原本的味道。原因就是,我們之中的大多數人沒有經過“故事情境表達”的訓練。
通俗點講,“故事情境表達法”會提升我們講故事的能力,教我們運用有代入感的講故事方法,引起聽者的共鳴,讓聽者在不知不覺中接納我們所講述的理念和產品。
好故事的三層魔力
職場人要學習“故事情境表達法”的具體原因有以下三個:
第一,好故事具有天然的傳播力。
在講“極簡觀點表達法”時,我強調過,觀點簡練才能被人記住。我們所講的事情能被人記住,是我們追求的初級目標;而我們的高級目標是讓我們所講的事情被人深刻地理解并且能快速地傳播,“故事情境表達法”解決的就是這個高級目標的問題。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很多景區、品牌、名人的背后都有一個傳播得非常廣泛的故事。比如西湖的白蛇故事、《邊城》中的湘西故事、褚時健種植“褚橙”的創業故事、喬布斯在車庫中創業的故事、海爾集團張瑞敏砸冰箱的故事、新東方俞敏洪等人的合伙人故事、阿里巴巴十八羅漢的創業故事等。這些有情境的好故事都擁有穿越時空的傳播力。
第二,好故事意味著說服力。
好故事可以讓對方更愿意聽你想表達的道理。
在某公司的一次例會上,一些中層領導抱怨,自己團隊的員工效率低,常常不能按照要求完成任務。組織會議的領導便給他們講了一個故事:
作家林清玄走過一家羊肉爐店的門口時,一位中年男子叫住了他,并對他說:“林先生一定不記得我了。”中年男子開始說起20年前,林先生寫了一篇關于一個手法細膩、講求風格的小偷的特稿。這個小偷作案上千次后,才第一次被抓到。林先生在文中感嘆:“心思如此細密,手法這么靈巧,風格這樣突出的小偷,又是這么斯文有氣魄,如果不做小偷,做任何一行都會有成就吧!”林先生回過神來發現眼前羊肉爐店的老板,正是當年的那個小偷。他對林先生說:“林先生寫的那篇特稿,打破了我的盲點,使我想,為什么除了做小偷,我沒有想過做正當的事呢?”
這位領導講這個故事就是為了告訴大家:沒有沒用的員工,只有不會用員工的領導。拿小偷和公司內團隊成員的職業作比較或許沒那么恰當,但連小偷都能在指引下走上正路,足以想見,許多員工不是沒有價值,而是領導沒有讓他們找到自己的價值所在。如果領導能把每個員工都放在正確的位置,那么他們就會爆發出巨大的戰斗力。
第三,好故事“潤物細無聲”。
故事是非常古老的表達工具,講故事的能力推動著人類文明的發展,神話、宗教、教育、商業、娛樂都離不開一個個好故事。比如,2018年最熱門的“講故事”行業—電影行業,共給人們講述了500多個故事,創造了超過600億元的票房,平均每個故事的價值大約是1.2億元。
當講道理的效果不好時,故事或許可以給我們帶來驚喜。有一個古老傳說:“真理”一絲不掛地來到村子里,所有人都很害怕,不敢直視它。智慧老人把它請回家,給它披上了衣服,讓它化名為“寓言”。當“寓言”走到村里時,所有人都很喜歡它。
通過感性的故事傳達理性的真理是人們喜聞樂見的。通過故事,大道理能變得溫和,變得潤物細無聲。
既然故事具有如此大的魔力,那么職場故事該怎么講?很多人認為,能把故事講好是一種天賦,其實并非如此。接下來,我們來看一下如何講好企業文化故事和個人成長故事。
企業文化故事三要素
企業文化故事一定要蘊含三個要素:適當的沖突、曲折的行動細節和顛覆常規的結局。怎么理解呢?
首先,一個好故事必然包含沖突,而且這個沖突一定是主角的渴望和突然出現的障礙之間的沖突。
其次,一個好故事一定包含各種生動的細節和行動,沒有細節的故事是沒有血肉的,無法打動人。
最后,一個好故事的結局一定會給聽者帶來驚喜,比如客戶的轉變、員工的成長或者企業發展的轉折,甚至會顛覆聽者的想象。
我們來看一個例子:
由于制造業容易出現工傷事故,所以,新員工在入職時,就要接受安全意識的培訓。這個時候,比起講干巴巴的道理或者讓員工自己看文件,講一個精彩的好故事會更有效。一家工廠的總工程師,就是這么做的。
每次給新員工做安全意識培訓時,他都會先講一個故事:
“你們知道,我們廠上一次死人是什么時候嗎?
“對,25年前。那年,我和你們差不多大。
“當時,我跟著師傅去調試設備,快走到控制室,才發現自己忘了拿圖紙。沒想到,等我把圖紙拿回來的時候,仿佛天都變了。
“一個工人突然從工廠中跑出來,叫聲凄厲,渾身燒成一團火球,向我奔來。你們能想象那個畫面嗎?周圍的人想用衣服幫他把火撲滅,可剛剛靠近一點,大家就被火球的溫度燙得不由自主地往后退,然后,就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伙伴被燒灼。
“或許,因為事情發生得太突然,當時,居然沒有一個人反應過來,去拿個滅火器。最后,那位同事因為重度燒傷,不治身亡。在那次事故中遇害的,不止他一人。警報拉響不久后,就發生了爆炸事故。
“后來,經調查發現,造成這場事故的,居然只是一個沒熄滅的煙頭,而死傷人數高達14人。很不幸,我的師傅也是他們中的一個。在那場爆炸中,他被炸得血肉模糊,手腳都被炸成了碎片,我們連他的尸體都沒找全。
“從那以后,我就想,絕對不能讓這種悲劇再次發生。我害怕因為自己的一個疏忽,再看到被燒焦的人,或者撿到被炸成不知道多少片的人。25年來,這是我的一個噩夢。所以,今天我想說,有些錯誤,我們犯過了,你們就不要再犯了。”
聽完這個故事,相信大家都會覺得,在生產工作中,再怎么小心都不為過。
大家在事故發生時想救人,卻因為事發突然,呆住了,這就是故事中的沖突。“血肉模糊,手腳都炸成了碎片……撿到被炸成不知道多少片的人”是令人生畏的細節。最終“死傷人數高達14人”是結果,其實還有一個結果,就是這25年來,再也沒發生過類似的事故。
當然,在實際工作中,我們大部分人不會遇到如此嚴重的事故。但是,如果你在和同事講工作注意事項的時候,能以你的親身經歷為例,講一講你第一次遇到類似情況的時候,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最后是怎么解決的,得到了什么教訓,會比光講道理更加有用。
我在服務企業家時就經常對他們說,中小企業營造企業文化最好的方式就是“用故事傳播,以口號認可”,這樣就能更快地把企業文化的內涵和精髓融入整個團隊。
個人成長故事四步驟
很多職場人都感覺自己沒有故事,在面試和晉升選拔時不知道該說些什么。大家的頭腦里存在一個巨大的誤區,其實每個人的職場經歷都是由一個個故事構成的,大家從來不缺故事素材,缺的是講故事的方法和套路。
能不能講好故事,關鍵要看愿不愿意學,有沒有探索的想法。前面我們提到,2018年全國上映了500個好故事,我要告訴大家的是,其中一多半的故事中都包含一個套路,就是個體的“英雄之旅”模式,我特別喜歡這個模式。
“英雄之旅”模式是1948年神話學家坎貝爾提出的。坎貝爾將“英雄之旅”模式歸納為“啟程”“啟蒙”和“回歸”三大階段,一共包括17個步驟,如果大家有興趣探索,我推薦大家看看《千面英雄》這本書。
講述個人職場故事并不需要17步,我根據職場對效率的要求,將“英雄之旅”故事模式濃縮、提煉成“職場故事四步驟”:
第一步,講述目標與考驗。
第二步,表現努力與挫敗。
第三步,體現貴人或意外。
第四步,講述轉折與結局。
通過四步驟,我們就能講出精彩、讓人回味的好故事。
我們來看一個例子:
我一直夢想成為一名職場表達的高手,但我從小就嘴笨,還有些內向,逐漸形成了自卑的性格。
(這是第一步,講述了目標與考驗—目標里面要蘊含著熱愛、信念以及考驗,考驗意味著沖突,有沖突出現,故事才會有下一步。)
我每天下班回家,都花兩個小時寫講話稿,花3個小時對著鏡子努力練習;但是,我每次在公開場合發言時,要么被領導打斷,要么得不到大家的認可,這讓我更加自卑了。
(這是第二步,表現了努力與挫敗—主角不努力,就沒有意思了,主角必須付出各種努力。人們樂意看曲折的故事,主角努力后通常會遭遇挫敗,變得消沉。)
正當我不知所措的時候,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中,領導給我推薦了瀚霆老師的“五項能力修煉場”微課,我發現,我沒有抓住關鍵原因,話語缺乏結構和邏輯,觀點缺乏錘煉。
(這是第三步,體現了貴人或意外—因為遭遇挫敗,難以達成目標,所以必須有個貴人來指點迷津,使故事朝著目標方向發展。這里要注意:如果前面沒有努力,那么后面意外或貴人的出現就會顯得不那么有力。)
我感覺如獲至寶,按照瀚霆老師的方法越練越順暢。終于,我的近兩次發言都獲得了同事的掌聲和領導的肯定。
(這是第四步,講述了轉折與結局—在貴人或意外的幫助下,主人公有了新的頓悟,故事開始逆轉,主人公實現了目標,成了更好的自己。)
我們再來看另一個家喻戶曉的例子—“龜兔賽跑”:
烏龜想要在跑步比賽中比兔子先到終點,但烏龜先天條件沒有兔子好,跑得慢。(這是目標與考驗)
烏龜一直努力堅持跑;兔子三下五除二就遙遙領先。(這是努力與挫敗)
兔子驕傲地睡覺了。(這是意外)
烏龜毫不氣餒,一直向前爬,超過了睡著的兔子,在比賽中獲勝了。(這是轉折與結局)
“故事情境表達法”的兩個原則
在踐行“企業文化故事三要素”和“個人職場故事四步驟”的過程中,要把握“故事情境表達法”的兩個原則:
第一,體現真情。
故事要打動人,最關鍵的是其中要包含我們對目標、對事業的熱愛和執著。
陶行知說“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確實如此。我一直認為,真實是力量的源頭,也是做人處事的基本準則,講企業文化故事和個人職場故事離不開真情。
第二,敘述場景。
要講與聽者有關的場景,這樣聽者才能共情,才能產生共鳴,并被代入其中。
要講自己的故事,才能講出細節,講得生動形象。
把握好這兩個原則,我們就可以讓故事更深入人心、更有力量。
核心要點
講好職場故事是每位職場人必須修煉的能力。有情境的好故事包含三大特點:第一,有天然的傳播力;第二,有強大的說服力;第三,“潤物細無聲”。
企業文化故事需要蘊含三個要素:適當的沖突、行動和細節、顛覆常規的結局。
講個人成長的故事可以分四步:講述目標與考驗;表現努力與挫敗;體現貴人或意外;講述轉折與結局。
在講故事的過程中,還需要把握兩個原則:第一是體現真情;第二是敘述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