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贏在行動學習(第2版)作者名: 段泓冰本章字數: 1115字更新時間: 2025-02-17 17:38:43
打好高績效的地基:學習與成長
在發展的過程中,許多企業最頭疼的事情就是如何將戰略轉化為具體行動。很多時候,他們并不是缺乏戰略,而是缺乏執行力。按照傳統的標準,企業衡量戰略是否落地、績效是否成長是以財務數據為導向的。這往往導致企業追逐短期效益,忽視了自身的可持續發展。為了實現可持續發展,越來越多的企業在執行戰略落地和績效管理過程中使用一種名為“平衡計分卡”的管理工具。
平衡計分卡有四個層面的衡量指標:財務、客戶、內部運營、學習與成長。
財務指標從數據層面直觀地體現了企業制定的戰略、績效成長指標是否通過組織有效地運營達成了。客戶指標體現了企業的收入來自于客戶滿意度、品牌認知度、客戶保留率等。如果客戶滿意了,市場份額提高了,財務指標就會達成。這是財務指標和客戶指標之間的邏輯關系。
除去財務指標和客戶指標,第三個關鍵指標是內部運營。客戶如何能滿意,需要一個高效運轉的內部流程,譬如確保訂單準時完成、質量達標、新產品快速開發的內部流程。這是客戶與內部流程之間的邏輯關系。
第四個關鍵指標是學習與成長。學習與成長包含了對企業員工有效的培養、激勵,員工之間有效的溝通,以及建設促進組織不斷自我革新的企業文化。可以說,員工的自我學習與成長,團隊共同的學習與發展,組織自我革新能力的整體提升,是企業內部流程順暢、外部客戶滿意、財務數據達標的堅實地基。
案例分享
萬總:要想保持行業第一,得關注下兩層指標
萬總的公司在行業里十幾年來一直保持第一名,他創業就是靠膽子大,能把握機會。現在企業越做越大,萬總卻越發感到力不從心了。于是,為了保持以往獲得的榮譽,他無論是在開會,還是在其他場合,都只對銷售指標和市場占有率關心有加。銷售團隊壓力很大,為了完成任務,就拼命把銷售數字搞得高一點以應付績效考核。結果,雖然表面數據很漂亮,但代價卻是利潤微薄,貨品都積壓在經銷商的倉庫里“發霉”。
很快,萬總知道了真相,下定決心帶領整個經營團隊進行反思。當了解了平衡計分卡的相關知識,他才如夢初醒:“我不能只盯著財務和客戶指標,而應該盯著下兩層指標:內部流程、學習與成長。如果每個團隊的學習與成長做好了,組織的地基自然就打好了,內部流程理順了,市場占有率自然會高,財務指標自然會達成。”
作為企業的管理者,當我們期望團隊獲得高績效時,就要先關注如何提升團隊成員的能力;當期望獲得好的結果時,就要保持對過程的關注,而絕對不能不負責任地對團隊成員說:“我只要結果,過程你自己去想辦法。”
管理者想要團隊績效獲得長期的、穩定的發展,既要使團隊持續關注問題,在短期內解決問題,達成階段目標;又要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促進團隊成員相互學習,共同成長,成為一支有自我造血功能、能夠自我創新的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