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是偏見
- (美)戈登·奧爾波特
- 834字
- 2025-01-17 14:10:27
偏見是一種價值觀嗎?
有些學者在定義偏見時,會增加一個前提。他們認為,態度之所以成為偏見,是因為其違反了某些文化中人們廣為接受的重要規范或價值。他們堅持認為偏見不過是違背社會道德的預判。
在簡單的心理學意義上,偏見是負面的、過度歸類的判斷,在種姓社會、奴隸社會、相信巫術的地區還有道德敏感度較高的社會都有存在。
當然,比起沒有道德傳統的國家,有些信仰基督教和有民主傳統的國家更無法容忍種族偏見。
盡管如此,“偏見的客觀事實”和“對這些事實進行的文化或道德判斷”完全不同,我們沒有任何理由將二者混為一談,也不應該被詞語的負面含義所誤導,認為那只是一種價值判斷。以“流行病”這個詞為例,它包含了讓人不舒服的內容,所以偉大的流行病征服者巴斯德理所當然會痛恨它,但這種價值判斷絲毫不影響他成功征服流行病這一客觀事實。
有些國家致力于消除偏見,有些國家則不然,但無論我們面對的是印度人、納瓦霍人、古希臘人,還是美國米德爾頓的居民,偏見的基本心理學分析機制都一視同仁。只要某種對人的消極態度是源于錯誤的過度范疇化,那就是進入了偏見的領域。偏見存在于所有年齡層的群體,也存在于各個國家中,所以人們對偏見的譴責并非必然。偏見是真實存在的心理問題,與由其引發的義憤并無關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