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偏見是一種價值觀嗎?

有些學者在定義偏見時,會增加一個前提。他們認為,態度之所以成為偏見,是因為其違反了某些文化中人們廣為接受的重要規范或價值。他們堅持認為偏見不過是違背社會道德的預判。

一項實驗顯示,對“偏見”一詞的使用的確帶有這種色彩。該實驗請幾名成年評判者聽取九年級學生的陳述,并根據內容反映的“偏見程度”對陳述進行分類。結果表明,無論男孩對女孩這個群體發表了怎樣的看法都不會被視為偏見,因為大家認為取笑異性在青春期早期是正常的。同樣,對老師的諸多看法也沒有被視為偏見,畢竟這個年紀的孩子對老師有排斥也可以理解,況且對社會也不會帶來重大影響。不過,孩子們對工會、社會階級、種族或國籍表現出敵意時,評判者更傾向于將之判定為“偏見”。

簡而言之,人們在判定某種不公平的態度是否為偏見時,會考量這種態度是否對社會具有重要意義。例如,如果15歲的男孩“排斥”女孩不會被視作偏見,但如果他“排斥”外國人則會被視為偏見。

在簡單的心理學意義上,偏見是負面的、過度歸類的判斷,在種姓社會、奴隸社會、相信巫術的地區還有道德敏感度較高的社會都有存在。

當然,比起沒有道德傳統的國家,有些信仰基督教和有民主傳統的國家更無法容忍種族偏見。

盡管如此,“偏見的客觀事實”和“對這些事實進行的文化或道德判斷”完全不同,我們沒有任何理由將二者混為一談,也不應該被詞語的負面含義所誤導,認為那只是一種價值判斷。以“流行病”這個詞為例,它包含了讓人不舒服的內容,所以偉大的流行病征服者巴斯德理所當然會痛恨它,但這種價值判斷絲毫不影響他成功征服流行病這一客觀事實。

有些國家致力于消除偏見,有些國家則不然,但無論我們面對的是印度人、納瓦霍人、古希臘人,還是美國米德爾頓的居民,偏見的基本心理學分析機制都一視同仁。只要某種對人的消極態度是源于錯誤的過度范疇化,那就是進入了偏見的領域。偏見存在于所有年齡層的群體,也存在于各個國家中,所以人們對偏見的譴責并非必然。偏見是真實存在的心理問題,與由其引發的義憤并無關聯。

主站蜘蛛池模板: 桐庐县| 芦溪县| 获嘉县| 永福县| 林西县| 客服| 水城县| 吴桥县| 四会市| 西乌| 文登市| 加查县| 包头市| 天长市| 霍邱县| 巫山县| 花莲县| 东乡县| 张掖市| 泰州市| 富蕴县| 手游| 肇源县| 孟津县| 荥阳市| 阳新县| 九寨沟县| 奎屯市| 基隆市| 宁陵县| 玉环县| 句容市| 盐山县| 新和县| 安康市| 鄯善县| 黔东| 长白| 赫章县| 霞浦县| 迁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