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是偏見
- (美)戈登·奧爾波特
- 888字
- 2025-01-17 14:10:45
可見差異暗含了真實差異
回到可見性的問題上,我們首先會發現,所有經驗都表明,兩個看起來不一樣的東西通常實際上也不一樣。天空中的烏云和白云表示截然不同的天氣狀況。臭鼬和貓絕非同類。我們的舒適感,有時候也包括我們的生活,都有賴于學會通過不同的方式來應對不同的事物。
每個人的外表都不同。我們預計某些行為會出現在孩子、女性和外地人身上,但并不覺得那會出現在成年人、男性和本地人身上。這種純粹的預期并沒有什么不正常,也不存在偏見。
雖然人們身上某些可見的差異是個人特有的(每張臉都有自己的獨一無二的輪廓和表情),但很多差異可以被歸類。性別和年齡差異就是非常明顯的例子,很多用來標記外群體的差異也是如此,例如:
有些差異是天生的,有些則是習得的,甚至是受成員身份影響而形成的。沒有人規定誰一定要佩戴退伍軍人的領章、兄弟會的胸針或戒指。雖然有些群體成員偶爾會試著降低自己的“可見性”(如黑人總會使用淺色粉底或直發器),有些則會刻意凸顯自己的成員身份(比如穿著特定服裝、戴上徽章等等)。無論何種情況,重點在于,看起來(或聽上去)不一樣的群體,似乎是有所不一樣,通常比實際表現出來的更明顯。
這一規律衍生出一個奇怪的結果:似乎有所不一樣的群體會被認為是不一樣的。在納粹德國,人們發現猶太人的可見性并不足以完美表示其身份,就要求猶太人戴上黃色臂章。教皇英諾森三世因無法區分基督教徒和異教徒而備受困擾,所以下令所有異教徒都必須穿著有辨識性的服裝。同樣,很多白人為了提高黑人的“可見性”,就宣稱黑人有特殊的體味和外貌。
綜上所述,可以感知的差異對于區分外群體和內群體成員而言非常重要。歸類需要可見的標識。這一需要如此迫切,人們有時甚至會臆想某種并不存在的可見性是實際存在的。很多通過膚色來區分白人的東方人,同樣認為白人也有特殊的體味。此外,多年以來,在美國人的想象中,布爾什維克成員都有絡腮胡。
如果可見性確實存在,人們幾乎總會認為它與潛藏的深層特質有關,但實際并非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