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是偏見
- (美)戈登·奧爾波特
- 726字
- 2025-01-17 14:10:44
第八章 可見性與陌生感
我們已經(jīng)探討過真實的群體差異——包括種族的、國家的和民族的。現(xiàn)在,我們要轉換角度,探討人們如何感知并關注這些差異。我們已經(jīng)看到,人們對民族差異的印象很少與真實存在的差異分毫不差。
原因之一在于,一些(但并非很多)群體差異具有明顯的可見性。黑人、東方人、女性,還有穿制服的警察,都可以立刻被歸類到某個預判的類別,因為一些醒目的標記能馬上激活相應的范疇。
遇到陌生人時,我們并不知道他屬于哪個類別,除非他身上恰好有這樣明顯的標記。因此,面對陌生人,我們通常會比較警惕,懷有試探的態(tài)度。
考慮是否接納某個陌生人時,我們似乎總會遵循一條通用規(guī)則:他的待遇取決于對于內群體要實現(xiàn)的價值來說,他作為資產(chǎn)或負債的程度如何。有時候,他的功能不過就是友善陪伴人們的過客。在田納西州的大山里,人們對待陌生人自有一套方法。陌生人在到達主人家門口之前需要大聲叫喊,除非狗先提示了主人。還有,陌生人得把槍放在門廊。如果他這樣做了,就會受到熱情款待,因為山中居民也歡迎陌生人到訪,紓解生活的無聊。
如果一個內群體想要吸收新成員,且這個陌生人剛好具有該群體需要的品質,那么他可能會永遠受到歡迎。不過,大家都要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磨合和適應。在關系緊密的社群,新成員被完全接納之前,磨合期可能長達數(shù)年,甚至需要一代人或更久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