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繪夢想使人生飛躍
關于思考的力量,有意識運用這種力量的重要性,我已舉例說明。要讓這種思考力發揮作用,在人生和工作中獲取豐碩成果,首先必須描繪一個“大的理想”。
說什么要描繪夢想、懷抱大志,還要熱切地期盼,有人或許不以為然。應付日常的生活已經夠嗆,哪有閑工夫來談夢想呀希望之類的空話。
然而,一個人要靠自己的力量開創自己美好的人生,第一步,他應該擁有一個“大得有點過頭”的夢想,擁有一個超越自身實力的愿望。拿我來說,把我拉到今天這個位置的原動力,就是我年輕時抱有的遠大理想和崇高目標。
前文談過,從京瓷創立起,我就立志“要讓公司稱霸全球新型陶瓷業”。我不斷向員工們訴說我的志向。當然,那時既沒有具體的戰略,也沒有確鑿的計劃,不過是一個不自量力的夢想。但是在聯歡酒會等各種場合,我反反復復、不遺余力向員工們灌輸這一夢想,久而久之,在潛移默化中我個人的夢想變成了全體員工共同的理想,終于開花結果。
無論夢想多么遠大,缺乏強烈的意愿就無法實現。凡內心殷切祈求的東西定能到手。思考、思考、再思考,直至把夢想滲透進潛意識——而把夢想說出來,也是實現夢想的行為之一。實際上我們就是這么做的,結果一個超大的夢想幾乎完全變成了事實。
夢想越大,離實現的距離就越遠。盡管如此,我們還是要把夢想實現時的情景,到達夢想的過程,在頭腦里反復模擬演練,將它們具體化、形象化,以至能“看見”實現的過程和情景。這樣,實現夢想的真實道路就逐漸清晰。同時,在日常生活中就能獲得種種啟示,幫助自己一步一步接近夢想中的目標。
在街頭漫步時,在喝茶放松時,在與朋友談笑間,別人毫不留神的細枝末節,有時也會意外地給你實現夢想的提示。
見聞同一件事,有人獲得重要啟示,有人糊涂錯過。兩者區別在哪里?就在于日常有無“問題意識”。看到蘋果落地的人不可勝數,但從中發現萬有引力的卻只有牛頓,因為牛頓具備滲透進潛意識的強烈的“問題意識”。前文述說的“神靈的啟示”,成為創造源泉的所謂“靈感”,也只有心中有夢,并持續熱切期盼夢想實現的人才能獲得。
不管年紀多大,我們仍要訴說夢想,描繪未來光明的前景。無夢之人不會有創造和成功,他的人格也無從成長。因為人格只有在描繪夢想、鉆研創新、不懈努力之中才能得到磨煉。從這個意義上,我想強調,夢想和愿望就是人生起飛的跳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