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訓師、咨詢師、教練、促動師之間有什么聯系和區別
首先,圖2-1中“內容”,可以理解為“在某個領域有豐富的實踐經驗”。

圖2-1 咨詢師、教練、促動師有什么聯系、區別
其次,有效的培訓可以理解為是這樣一個組合——“知識經驗傳授+知識遷移過程”。這就意味著:
第一,你本身擁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及提煉出來的理論,是位內容專家;第二,你知道如何把自己的經驗遷移給學習者,或者讓學習者的經驗相互遷移,是位過程專家。
因此,如果一個人說他是咨詢師,這表示他有豐富的實踐經驗。
他可以教給你一整套標準的、完整的模型、流程、框架,也能輔導你如何實施,但是可能不擅長通過有效的互動方式,與你組織中的利益相關者共創出一套適合組織當前情況的流程與落地方法。他可能想要告訴你,你之所以遇到目前的問題都是你的錯,按照他的方法、模型來操作才有可能解決問題。你或你的組織可能會面臨做“大手術”同時帶來的好處與風險。
如果一個人說他是教練,這表示他既擁有某領域專業的知識、技能、智慧,又擁有豐富的技能遷移、心理輔導的能力。
他可以通過有效的教練技巧來激發個體學習者或者小的學習團體的潛能,輔導其成長,但是可能不擅長組織各種互動會議,通過群體互動來實現共享、共創、共行。
區分一個人是否是一位好教練,首先要看在你希望被教練的領域,對方是否有豐富的從業、實戰經歷;其次才是他是否具備教練技能。教練目前在國內更多的還是聚焦于一對一的個人意識轉化與能力提升、績效改善。
如果一個人說他是促動師,這表示他擁有豐富的技能遷移能力、群體互動能力,能基于問題、任務、群體數量、時間長度,運用有效的技能組合,促進群體有效地聚焦目標、協作、共享信息、共識,以及自動自發地共同行動。但是,他對于該群體的專業知識并不精通,甚至根本不懂。
一名職業促動師就是一名群體互動專家,擅長讓一群利益相關者彼此有效對話,達成共識,探討共同行動,所以一般會出現在一些重要的會議當中,如戰略落地會、愿景共識會等讓一群能量強大、自我意識也比較強大的個人能彼此有效互動。
所以,選擇促動師,意味著參與者們此時需要的并不是知識導入,而是來自老師的經驗分享,促動師的行業促動經驗。是否擁有組織所在領域的專業知識并不是選擇促動師的關鍵,促動師進行跨領域促動,保持中立的這種促動狀態反而非常關鍵。
圖2-1并沒有出現培訓師的位置。從某種意義上講,培訓師如果從狹義的范圍理解,就表示他擁有一定的實戰經驗,也擁有一定的知識講授能力,能夠通過授課、游戲、案例教學等方式提供知識導入與經驗傳遞。同時,目前在市場上,單純講授知識的職業培訓師基本很難生存,大多數培訓師要么具備某個領域的實戰經驗,可以輔導企業流程改善、績效增長,成為咨詢型培訓師;要么能通過教練學員發揮潛能,成為教練型培訓師;要么可以在學習過程中聚焦真實問題,促進有效互動,找到可行的行動方向,成為促動型培訓師。
然而,市場上也的確充斥著大量既沒有實戰經驗,也不能實現技能遷移的培訓師,只是由于口才好,演講風格激情四射,演講內容蠱惑人心,讓許多聽課者進入“學時激動感動,學完一動不動”的怪圈而不自知,反而反復地參加此類培訓來充電,進而喪失了自我學習與自我生發的能力。
這四種角色目前在學習者的知識獲得、技能獲得中都起著重要的作用。而在學習能力遷移速度較快的國家或組織里,專業的培訓師、咨詢師是必須要進行教練技術和促動技術認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