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領導的氣場
- 曾仕強
- 1379字
- 2025-01-20 14:53:40
第三章
話不必多,要講得恰到好處
先說先死,因而專門胡扯
為什么會“先說先死”?首先,先說的人說出一番道理來,后說的人站在相反的立場,很容易說出另一番道理。雖然雙方都說得頭頭是道,但后說的人可以針對先說的人進行整理和修補,甚至大挖其漏洞,使得先說的人看起來好像相當沒有學問。
其次,先說的人站在明處,底細被人摸得一清二楚。后說的人若是存心挑毛病,肯定能把先說的人整得體無完膚。先說的人,總會有遺漏,后說的人,就可以針對這些缺失大做文章,表現出很內行的樣子。
此外,人的身份、地位不同,先說先死的情形也不同。比如,作為中層干部,你先說,說錯了就會受到老板的批評,對于你來說,被老板批評很正常。反之,如果老板先說,被你指出毛病,那老板就會很尷尬。如果發火的話,就顯得自己沒度量;如果不發火,面子實在不好看。
廠長帶領客人參觀工廠,經過儀表控制室,忽然看見儀表板上有若干顏色不同的指示燈,有的亮著,有的不亮,還有一個指示燈一閃一閃的。
有人問:“這個指示燈為什么會閃?”
廠長回答:“因為液體溫度快到臨界點了,達到臨界點,燈就不閃了。”聽起來好像是這個道理。
想不到廠長剛剛說完,儀表工程師就說:“不是那樣的,是那個燈壞了。”
弄得廠長極為尷尬。
如果儀表工程師先說,廠長可以責罵他,叫他“先死”。現在自己先開口,不幸又說錯了,若是此時指責他,自己就有惱羞成怒的嫌疑,似乎很不得體。
深知先說先死,所以不說正經話
有些人說話模棱兩可,相當“曖昧”,而聽的人又相當敏感,于是“言者無心,聽者有意”,往往好話變壞話,無意成惡意,招來洗不清、揮不掉的煩惱。很多人對閑聊很有興趣,見面不說正經話,專挑一些沒有用的說,就是怕先開口,被別人看穿,讓對方有機可乘,徒然增加自己的苦惱。這樣做表面看起來是在浪費時間,其實,其目的是讓對方先開口,使自己獲得有利的信息。
作為中層干部,你要知道“形勢比人強”,應時時不忘“造勢”,而說廢話正可以在不知不覺中造成有利形勢。因為廢話說多了,難免會有疏漏,透露一些有用信息。如此,你就可以知道對方在想什么,然后采取相應的對策。反之,自己在說廢話的時候,也要小心言多必失,以免被對方抓住“把柄”。
另外,說話要“不明言”,即“不說得清楚明白”,而是“點到為止”。因為一部分是我們說的,一部分是別人猜的,大家都有面子,同時也不容易被別人抓住把柄,最大限度地避免先說先死。
站在先說先死的立場有話直說才是真功夫
很多人“有意見也不一定說”,往往鼓勵別人先說,然后見機行事。他若不認可別人的話,就大肆抨擊,抓住別人說話的漏洞,添油加醋地陷害,使別人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他若認可,有可能贊揚備至,也可能把別人的話改頭換面,當作自己的真知灼見。這種讓別人站在明亮處,自己躲在黑暗處的作風,使得別人不敢開口說話,造成很多溝通的障礙。
如果你不知道“先說先死”的道理,常常會死得不明不白,但如果只知道“先說先死”,就會讓人覺得難以溝通,對自己的前途非常不利。
“先說先死”固然是事實,“有話直說”也可能有很多好處。既然二者各有利弊,強調“先說先死”,站在“先說先死”的立場有話直說,才是真功夫。“先說先死”是“根本”,“有話直說”不過是“作用”。有些人本末倒置,強調“有話直說”,等到自己吃虧上當了,再來怨天尤人,又有何用?
有話直說而不致害死自己的人,才是有真本事。他們以“先說先死”的基本原則作為直說而不死的最佳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