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個人發展手冊(第2版)
- (英)斯特拉·科特雷爾
- 1200字
- 2025-01-23 15:37:03
學習或表現
我們做任何事,既依賴于我們學到的東西,也依賴于我們如何學以致用。
1.學習包括如下內容:基本理論、背景信息、在職經驗以及找出如何學習的過程。
2.表現包括學習,也包括如何綜合應用知識、技巧、個人素質和經驗到實踐當中。
可能這兩種我們更擅長其中一種,要么學習更好,要么表現更好。比如,我們可能對一個演講已經學得很透徹,但是卻無法把它在公眾場合講出來。也有可能,我們很難掌握演講方法,但是一旦有了壓力,卻能做很好的公共演講。總的來看,人們評價我們的標準是我們的表現情況,而不是我們自認為學到的東西。既然如此,我們就有必要去思考自己在什么條件下表現會最好。
學習者的類型
最近幾十年,學習者的類型和做事方式變成了很熱門的話題。比如,學習方式有視覺學習、聽覺學習和運動學習等。在本章里,你可以發現并找出自己的學習方式。
既然表現力包括學習,那么本章練習提供的信息就可以幫你了解自己的總體表現。你極有可能會認識到,發現自己的表現偏好能夠對你的學習方法有很大啟示。
人各有不同
確實,偏好會有一些趨勢,也就是學習者會分成不同的“類型”。但是,本書里的觀點是,我們每個人都各不一樣,尤其體現在以下方面:
? 我們學習的方式。
? 我們面對新的任務、情況、人和挑戰的方式。
? 我們要取得最佳表現所需要的因素。
這些細節可能會成為最關鍵的因素——就算不是一直如此,至少對某些事情或者重大的任務和場合來說會特別關鍵。
我們工作學習都有各自的偏好。偏好數之不盡,但可能某一個偏好對你的表現會起決定性的作用。比如,Dunn(鄧恩)等人提煉出了21條影響學習的因素。他們發現,有些人對某些條件特別敏感。如果這些條件不成立,他們的表現可能會大打折扣。有時候,雖然只有小小的變動,比如你的坐姿、光線或者你學習的方式稍有變化,但是它們卻對你產生了巨大的影響(Dunn等人,1995)。
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
追求比“過關”更好的表現
在大部分時間里,效仿別人使用的方法,或者采用過去奏效的策略,我們做的事就可以“過關”。但是,如果我們愿意,還可以采取行動,追求比“過關”更好的表現。
我們可以去思考最適合自己的方法,進一步了解自己,看清在什么情況下自己能最從容地做好事情。這些過程會讓我們有所收獲。對于那些看重成功的人來說,他們都認識到了細節的重要性,認識到即便是表面很無謂的細節其實也很重要。
頂級運動員的例子
頂級運動員會琢磨如何調整自己的培訓、設備和技巧,給自己更多優勢。有時候這樣的優勢甚至只是如何讓自己快零點幾秒或零點幾分。不管是在訓練(也就是學習)時,還是在比賽時,運動員和他們的支持團隊都會審視每一個方面——天氣、環境的特點、飲食、著裝等,即使訓練和比賽所需要的條件可能會有區別。
關注重要的事件
我們需要關注風險很大的事件,而不是事事都仔細留意。不過,了解哪些因素影響了自己的表現還是很有用的。這樣了解之后,當我們想獲得好表現、取得競爭優勢或者節省時間精力的時候,就有章可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