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6章 亂世(4)

李存勖一路奔向洛陽,見到執掌兵仗的衛士,就好言跟他們說:"現在已經有人帶著西川金銀五十萬來投奔我了,到京之后,我會全部賞賜給你們。"但將士們已經不買他的賬了,有人甚至直接回他說:"陛下賞賜已經晚了!人也不會因此而感謝圣恩的!"李存勖也只能流涕而已。他又向內庫使索要袍帶,準備賜給從官。內庫使是宦官,對皇上說:"頒給已盡。所有的頒賞都已經沒有了。"衛士叱責這位宦官說:"讓我們君主丟失社稷,都是你們這一班閹豎吝于賞賜將士的原因!"說著就要抽刀殺他。內庫使好容易逃過一命,但想想大勢已去,也不能最終獲免,就對其他宦官說:"劉皇后吝財,導致今天。現在這一班人將罪過歸到我們身上;萬一有不測之事,恐怕我們碎尸萬段也有可能。我可不忍看到這一天!"說罷,赴河自殺而死。李存勖到達洛陽東的石橋,在石橋西開宴。他悲痛地對還跟在他身邊的諸位將領說:"你們侍奉我以來,說是急難同當,富貴同享,今天我到了這步田地,你們竟沒有一個人能有良策救我!"一百多將領們,也都受到感動,當場割斷頭發,放在地上,宣誓效忠,誓死報答天子。說罷,一起放聲大哭。當晚,李存勖進入洛城。

石敬瑭率領驍騎搶占開封后,即回軍渡汜水,直取洛陽。李嗣源正在石敬瑭的鼓舞下,急如星火地隨后趕來。

李存勖,這位廟號"莊宗"、謚號"光圣神閔孝皇帝"的后唐第一位君主,已經眾叛親離。

李存勖見當年"拊其背而壯之"的石敬瑭來攻打京城,就命大將朱守殷率騎兵在京師宣仁門外列陣。但另有一個名叫郭從謙的指揮使,卻率兵作亂,從興教門反來攻擊京師。李存勖萬萬沒有想到內部又出了奸細!而這位郭從謙,是他過去特別喜歡的人??!于是急忙命令朱守殷回來拒敵。但朱守殷這時候也發現:李存勖剩下的日子不多了。他不想為國君殉葬,于是決定按兵不動,以此來向未來的皇帝李嗣源獻上投名狀。李存勖無奈,只好糾集手下百余人做最后的抵抗。朱守殷則移兵至京師洛陽北部的北邙山下,作壁上觀。不久,他聽到李存勖兵敗的消息,急忙馳入京師,放縱兵士大掠,一面派人前往迎接李嗣源。

這位郭從謙將軍,其實是個伶人,也即俗稱的戲子。據說還是五代后唐時的一代名伶,有個藝名叫郭門高。但此人有點武功,李存勖在濮陽跟后梁作戰時,曾招募勇士出陣,郭從謙應募,殺敵取勝,受到李存勖表彰,慢慢做到軍中部門的司令官。軍中有一人名郭崇韜,與郭從謙友善,郭從謙稱他為叔父;軍中又有大將李存義,也與郭從謙友善,郭從謙稱他為義父。不料叔父、義父后來均被李存勖冤殺。此事令這位表演藝術家有了與李存勖不共戴天快意恩仇的謀殺想法。他一直在等待時機,準備為叔父和義父報仇雪恨。直到李嗣源魏州兵變,直到石敬瑭率軍過了汜水,兵鋒直指洛陽城,這位名伶,當時正帶兵鎮守京師興教門的指揮使,大叫一聲"蒼天??!大地啊!"一把火燒了興教門,抽出刀來,指揮將士們沖向皇宮。

李存勖,這位當年的戰神,帶領百十來人,登上內城。郭從謙的將士爬上城墻,被李存勖擊殺數十人。

亂兵又在郭從謙的指揮下,在城樓之下,仰射李存勖,一箭射入致命處,李存勖仆倒于絳霄殿前。

郭從謙直接進入宮城,率兵圍住末路帝王和仇人李存勖。李存勖身邊只有近臣幾十人,其中包括后來大宋帝國的名將王全斌。王全斌做最后的拼死抵抗,在混戰中不顧個人安危將天子扶到絳霄殿里,但細看時,李存勖已死,王全斌直到這時候,才大哭而去。

有一個優伶名叫善友,知道李存勖生時喜愛看戲,就揀了些丟棄在各處的樂器放在李存勖身上,點火焚尸。

大唐帝國被后梁朱溫顛覆;李存勖則經由萬千辛苦,艱難百戰,顛覆了后梁,建構了后唐,自認為是大唐帝國的繼承人。現在,這個大唐帝國的繼承人被他喜愛的伶人從興教門起兵,亂箭射殺。史稱莊宗李存勖"君以此始,必以此終"。說他從愛好伶人開始,最后被伶人所殺,甚至被伶人的樂器焚尸,可見興亡是有內在原因的。

莊宗李存勖之死,史稱"興教門之變"。

石敬瑭割讓伏惡因

郭從謙立功,但李嗣源極為厭惡這個背叛主子的伶人,或為叔父義父報仇雪恨的義人。李嗣源玩弄了一個權謀,先一本正經封賞郭從謙為景州刺史(治所在河北景縣),爾后,卻在景州安排密謀,將郭從謙滅族。

背叛李存勖的朱守殷被明宗李嗣源封賞為中書門下平章事、河南尹、判六軍諸衛事。這幾個職務職稱分別相當于國務大臣、京師直轄市市長、全軍總參謀長。地位相當顯赫。后來又被認命為宣武軍節度使。宣武軍,是中原大藩,其轄境包括汴州(治所在今河南開封)、宋州(治所在今河南商丘)、亳州(治所在今安徽亳州)、潁州(治所在今安徽阜陽)四州之地。朱守殷當時在汴州。

但李嗣源對這位投降過來的藩帥有忌憚,李嗣源稱帝后,聽到有消息說,朱守殷可能不老實了。于是宣布要出巡汴州。

后唐的首都在洛陽,汴梁在后晉時才成為首都。這個舉動,一下子驚動了朱守殷。宣武軍的判官孫晟是朱守殷提拔上來的文職官員,根據他對歷史的考察,斷定此事兇多吉少,因此主張朱守殷反。朱守殷當初逆襲李存勖時,已經心存悖逆,此際得到鼓勵,于是就反。

他在征求下屬意見時,有一位指揮使不從。朱守殷殺了他。這就給天下一個信號:藩鎮宣武軍節度使,反了!

但朱守殷的故實沒有多少懸念。他不是李嗣源的對手。更遇上一個對手范延光。范延光正做著宣徽使,軍營總管,接到李嗣源的命令,前往曉諭朱守殷,根本說不動。但范延光卻看出了朱守殷的虛弱。他回來后向李嗣源建議:"汴城本來就很堅固,如不早日攻擊他,他會修繕城池,那就更堅固,恐怕再想拿下汴梁,難度就大多了!要早下決斷,早日發起攻擊--現在就攻擊!我愿帶領五百精騎做前鋒!"李嗣源答應了他。范延光當晚就出發,天亮前已經急行軍二百余里,直抵汴梁城下。朱守殷聞訊大驚!他沒有料到王師如此迅速到達--昨日還來曉諭,今早就到了城下!說話間,李嗣源大軍也隨后趕到。當時石敬瑭是李嗣源麾下的御營使,中軍司令,接到命令抄小路趕來圍城。

幾天之內,汴梁已經被圍得水泄不通,并開始了四面攻城。城中百姓一看大事不妙,紛紛想盡辦法往城外逃去。朱守殷本來就是德薄位尊、智小謀大、力小任重的人物,在他那個任上,尚不足以與多年征戰的李嗣源對抗。

最后,他還算識時務,判斷形勢已經沒有逆轉之可能,于是將自己的族人全部殺死。

最后,他選擇了一種奇異的死法了斷自己。他伸出脖子,給左右親兵下達了此生最后一道命令:"把老子的項上人頭砍下來!動手!"親兵們也許是揮灑著熱淚,也許是暗懷著快意,完成了朱守殷交給他們的最后一個任務。

朱守殷頭顱滾落,守軍打開城門,投降。孫晟則施展自己的智慧,向當時的吳國逃去。還有一種說法認為孫晟不是追隨朱守殷,而是追隨李嗣源的兒子秦王李從榮,兵敗后逃亡江南。說他逃亡到淮河渡口等待渡船時,追兵趕到,看到他一表人才,以為可能這個就是要追殺的人,孫晟也看出形勢,就瞟了追兵一眼,毫不慌張地開始脫下衣服捉虱子,而且捉住后,還像莊稼漢一樣咬死那虱子。追兵看著,這個人也不像個讀書人啊,就沒有搭理他。所以他得以渡過淮河。

當時吳國是權臣徐知誥執政。徐知誥正在延攬中原人才,他收容了孫晟,成為孫晟的異國知音。在后來的日子里,孫晟用自己的生命報答了這種知遇之恩。

徐知誥,就是后來南唐的開國之君李昪--他在吳國名相徐溫麾下時改名徐知誥;有了南唐后,又改名李昪。這是一段趣味橫生又充滿黑色智慧的后話,暫且按下不表。

王全斌則被李嗣源收為禁軍列校(禁軍中的下級軍官)。直到后晉初,王全斌因為戰功升為步軍司令,后周時又升為右廂都指揮使(右路軍總司令)、行營馬步都校(前線馬軍副司令)等,曾跟隨周世宗柴榮平定淮南,攻克瓦橋關。大宋初,太祖趙匡胤又任命王全斌為西川行營前軍都部署(討伐后蜀的前線總指揮),討平川蜀,為大宋帝國的穩定立下大功。這也是后話,按下不表。

像李存勖一樣,李嗣源也特別欣賞石敬瑭。在反叛李存勖的戰爭中,石敬瑭立下頭功。在后來的日子里,石敬瑭官位一路高升,最重要的是,他得到了藩鎮大帥的位置:做到河東(治所在太原)節度使。這是當時中原地區最大、最重要的藩鎮。整個"趙匡胤時代",河東這個藩鎮,成為影響力最大的區域力量。后面的故實,很多與河東有關。

不僅如此,石敬瑭還得到了大同、彰國、振武、威塞等要塞地區的蕃漢馬步軍總管之職,也即胡人和漢人組成的邊疆地區的馬軍、步軍總司令,北半個中原都在他的轄區范圍內。

就是他,最后顛覆了后唐,在歷史程序的展開中,他成為后晉的開國君主,契丹所欣賞的"兒皇帝"--"兒皇帝"在那個時代,似乎不是一個帶有侮辱性的稱謂,甚至是契丹賞給附庸國君的榮譽稱號。最重要的,石敬瑭割讓了燕云十六州,為后來一系列中原國變預伏了惡因。

翻云覆雨一藩鎮

與已經完全漢化了的沙陀人比較,契丹在"趙匡胤時代"屬于異族,這是不爭的事實。要緊的是:由沙陀人建構的后唐滅亡、后晉滅亡,兩次"亡國",都有契丹人的介入。后唐滅亡,契丹算是間接介入;后晉亡國,則是草原帝國第一次直接滅亡中原帝國--盡管這個中原帝國是由沙陀人建構的。

"地緣政治"和"民族政治",周秦兩漢已經萌蘗,魏晉隋唐開始嚴峻,但作為共同體應對的問題,還不清晰?,F在,直到契丹人的介入,這兩大問題開始明朗化,成為中原政治家必須面對的政治焦慮和政治問題。

從此以后,北方的金王朝、元王朝、清王朝屢屢入據中原。大宋帝國的北宋時期,始終要與遼、金打交道;南宋時期,則始終要與金、元打交道。中原帝國與北方異族的軍事與政治方向的"溝通與交流",演繹為一場又一場歷史悲劇。

契丹之后,中原的北方,始終是一個魔鬼巨人。以后,太祖趙匡胤要面對這個魔鬼巨人,太宗趙光義要面對這個魔鬼巨人,真宗趙恒要面對這個魔鬼巨人……百余年來,與契丹巨人較力,耗盡了大宋帝國的元氣。

石敬瑭,則是打開這個盛裝魔鬼巨人瓶子的歷史罪人。在趙匡胤出生的這一年,明宗李嗣源因為石敬瑭擁戴有功,給了他破格提拔:"以陜州節度使、檢校司徒石敬瑭加檢校太傅兼六軍諸衛副使",并將女兒永寧公主嫁給他。

這不是一件小事。"節度使"相當于省部軍政大員;"檢校司徒"是負有查核"組織機構"權力的官員,雖然不過是個榮譽職稱,但"太傅"榮譽又高于"司徒";"六軍",自唐代以來就有"左右龍武、左右神武、左右神策"六軍,皆屬于彪悍的中央衛隊,是待遇最好的禁軍,石敬瑭就出任了這支禁軍的副總司令。

石敬瑭年輕時正當后梁、后唐爭雄。跟隨晉王李存勖也即后來的后唐莊宗征戰時,自命為戰國李牧、大漢周亞夫,也有躊躇滿志的模樣。石敬瑭喜讀兵書、不茍言笑,史稱有"樸實厚重"之相,但作戰勇猛。

有一次李存勖與后梁交戰時被圍,石敬瑭率十余騎突陣,刀光劍影中左突右據,在包圍圈中蕩開一個口子,居然擊敗圍軍。史書留下了描摹李存勖喜出望外,特別傳神的六個字:"拊其背而壯之",拍著他的后背而稱許他的壯舉。這是一個由衷親昵的動作。從此以后,石敬瑭聲威大振,名噪一時。

石敬瑭,最初效忠后唐莊宗李存勖,但是李嗣源這邊一兵變,馬上成為消滅李存勖的武裝力量。后來李嗣源的兒子李從厚即位,李從珂謀反,石敬瑭又很快成為消滅李從厚的武裝力量。到最后,李從珂猜疑石敬瑭,他又成為消滅李從珂的武裝力量。翻云覆雨一藩鎮,他從來沒有真誠地"忠誠"于后唐,即使莊宗"拊其背而壯之",即使明宗將女兒嫁給他,這些都沒有挽留住他的"忠誠"。

石敬瑭,不僅給"趙匡胤時代"帶來了地緣苦難,還帶來了道義淪喪。他是"趙匡胤時代"最具惡劣影響的人物。

契丹國草原燔柴禮

"香孩兒"出生,還與草原帝國有了遙遠的呼應。漠北西樓(今屬內蒙昭烏達盟),也即契丹上京,述律平太后主持了未來契丹國主的加冕典禮。原契丹國主耶律阿保機在征戰并滅掉渤海國(遺址在今黑龍江寧安縣)后,死于扶余城(今吉林農安縣),葬事忙了幾個月,述律平太后希望在這一天"選"出她中意的草原之主。

當時草原帝國的最高統帥部共有四人,耶律阿保機自稱"天皇王",太太述律平為"地皇后",長子耶律圖欲為"人皇王",次子耶律德光有戰功,則被稱為"元帥太子"。

未來的契丹國主將在兩個兒子耶律圖欲和耶律德光之間產生。大帳前積起一層層碼放的木柴,高處放上了玉帛、奶酒等祭天貢品。被砍殺的一匹白馬和一頭灰牛也被供在柴堆前。地上濕漉漉、黏糊糊的,是牛馬殷紅的血。負責祭祀的官員點燃了柴火。述律平與諸子和四方趕來的部落酋長靜靜地看著一蓬煙火,人人神色凝重。述律平和主祭的重要官員則跪在地上,雙手高舉,仰望蒼天,喃喃自語,向天上的神祈求、禱告。

這是一場祭天儀式燔柴禮。之后,述律平太后令耶律圖欲和耶律德光各自乘馬立于帳前,她對酋長們說:"德光、圖欲,這倆孩子我都喜歡,先帝不在了,我不知道應該立誰?,F在倆人就在這里,你們可以選一個--選中誰,就過去為他牽馬。""天皇王"耶律阿保機之后,理應長子"人皇王"耶律圖欲即位,但述律平喜歡二兒"元帥太子"耶律德光。各酋長知道太后的意思,心下也確實喜歡耶律德光,就紛紛跑去抓住德光的馬轡。

眾酋長齊聚在耶律德光馬前,歡呼雀躍道:"我們愿意侍奉元帥太子!"述律平太后道:"各位既然有此意愿,我不敢違背。"于是,耶律德光繼耶律阿保機后,立為新任"天皇王",史稱遼太宗。此前,述律平為了替耶律德光掃平即位障礙,曾經做過兩次清洗。

第一次,耶律阿保機剛剛死去,她將幾位酋長太太們召集起來說:"我現在成了寡婦啦,你們不可不效法我!"隨后,不待這些未來的寡婦們多言,就將她們的丈夫集合起來,對他們哭著說:"你們想不想念先帝啊?"各位酋長都發自內心地說:"受先帝大恩,哪能不想!"述律平太后道:"果然想念先帝的話,應該去見先帝!"于是刀斧手出來,將這幾位酋長殺掉,尸體排好,準備與天皇王一起下葬。殺掉這幾個可能影響耶律德光的重要酋長后,契丹仍以天顯為年號。隨后,述律平太后又開始了第二輪清洗。在木葉山(今內蒙赤峰)舉行阿保機的葬禮,填埋大墓之前,述律平太后再一次將她不中意的人、她認為可能危及耶律德光前程的人召來,對他們說:"你們都是先帝最親近的人,先請你們為我到先帝那里去帶個話。"這些人被帶到大墓邊上殺掉,殉葬。史稱"前后所殺以百數"。為何耶律德光上位,沒有人反對,酋長們反而一個個過去拉住他的馬轡?

主站蜘蛛池模板: 班玛县| 若羌县| 信丰县| 建昌县| 葵青区| 翁源县| 故城县| 肥东县| 遂溪县| 甘孜县| 宜都市| 射洪县| 斗六市| 体育| 上犹县| 正阳县| 长宁县| 通渭县| 龙胜| 北川| 志丹县| 临夏县| 郸城县| 抚松县| 桓仁| 利川市| 长沙县| 大安市| 汕尾市| 正蓝旗| 西宁市| 桐乡市| 太仓市| 曲阳县| 咸宁市| 临沧市| 汪清县| 阿拉尔市| 沙坪坝区| 温州市| 绍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