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家的,我這莫不是在做夢吧?”
晚上,顧陳氏激動的有一些睡不著。
這幾天,都是在連夜趕著縫制衣袍,早上天不亮還要起來下地干活兒。
中午的碗筷倒是不用她洗了,又重新變成了柯氏的活兒。
可就算是如此,就算是她這會兒其實已經累得,躺在床上,便一點兒都不想動了。
卻還是精神奕奕,睡不著,推了推顧老三,輕聲地說道。
顧老三這會兒也睡不著。
他原本也是沒有想到會有這么一天,自家的兒子,可以去私塾讀書了,可以參加科舉考試了。
就好像是做夢一樣,以前也確實是做過這樣的夢。
但是第二天也就忘了,只覺得那是不可能的事情,特別是顧青失足落水之后。
更是覺得,能夠保住小命,那已經是老天爺保佑。
誰能想到會是這么個結果呢?
“我也感覺好像是在做夢,小青竟然能去私塾了。”顧老三老實了半輩子。
這一次,其實也是為了顧青能夠去私塾,出了不少力。
是真的出力。
干活兒最賣力。
顧陳氏也是看在眼里。
當年圖的也就是顧老三實在,沒有那些個花花腸子。
對于大部分的普通人而言,只要是踏實能干,肯定是可以撐起一個家的。
而這一次,顧老大又弄出來這一檔子事兒。
更是讓顧陳氏覺得顧老三雖然矬了一些,平日里也是一個悶葫蘆,但是人還是很靠譜。
兩人說著說著,也不知道怎么的,就那什么呢。
這就苦了顧青。
隔著一個木板,怎么樣,也是能聽到一些動靜。
翻來覆去,等到了半夜,才勉強睡著了。
第二天一早。
顧陳氏親自幫著顧青穿新衣服。
顧青本想要自己穿。
但是這會兒顧陳氏寶貝的不得了,再加上,顧青這一去,那就是五天的時間。
這也是顧青第一次離家。
她還是有一些不舍。
“私塾可不比家里,在那要聽夫子的話,還有啊,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多問問你大哥。”
“他讀了四年的書,知道的肯定比你多一些。”
“不要節省,讀書也很辛苦,吃的好一點兒,身子骨好,才能更好地讀書。”
“還有啊……。”
顧陳氏一邊給顧青穿著衣服,一邊嘮叨著。
顧青時不時還要回應一下。
就好像是又回到了兒童時期,開學的時候,母親一邊收拾著住宿的被子、衣服什么的,一邊嘮叨著,在學校要好好讀書,父母掙錢不容易云云。
這話,已經很久很久沒有聽到了。
所以,這會兒的顧青并不覺得嘮叨,反倒是露出笑意,擦掉了顧陳氏臉頰上的淚水。
“娘放心便是,孩兒跟著大哥一起,不會有什么事兒的。”
顧陳氏輕聲道:“你大哥也不過十五歲,真要是遇上事兒,就他那性子,估計也拿不出個主意來。”
“你也不能完全什么事兒都指望你那個大哥,知道嗎?”
顧青沒有想到顧陳氏也會看人,知道顧學州是個什么性子,那就是一個標準的大明時代讀書郎。
看起來是個讀書人,實際上也確實是一個讀書人。
說白了。
也就只會讀書了。
穿上了新衣,束起了頭發,背上了箱籠。
此時此刻,顧青看起來,確實也像一個讀書人。
前段時間落水,身子骨還是稍微有一點兒虛,身形瘦弱,皮膚有一些蒼白。
所以看起來,卻又顯得冷峻了一些。
都說人靠衣裝、馬靠鞍。
換上一身行頭的顧青,多多少少有了那么一點兒帥氣。
最起碼,在這個顧家,現在的顧青有著一股子讀書人的氣質,還有一些超過他年齡的成熟和穩重,以及他最近的改變,給人的一種親和力。
以至于成為了顧家最好看的少年郎。
顧學州看了看,直接扭過頭,邁步出院門。
顧老頭也收拾了一下,穿上一身年關才會穿的衣袍,帶著顧學州、顧青到達了江浦縣的私塾。
肉干、芹菜、糧食等束脩之禮也都準備好了,紙筆、蒙學之書《千字文》也都準備齊全。
明朝時期,社學的夫子一年有紋銀十兩,算是薪資。
而在私塾,那就是學生給糧食和錢財,作為束脩,一般是糧食為主,然后繳納一年的課錢。
顧學州所在的私塾叫做春風學堂,位于江浦縣的東郭。
由顧學州帶著,去了學堂的后院,敲了門,讓夫子身邊的學童代為通傳。
“先生正在讀書,還請稍等。”
說完,轉身去通傳。
不一會兒。
“幾位請跟我來。”
顧學州卻忸怩了一下,說道:“阿爺、吳助教、阿弟,我還要去讀書,便不陪著你們了。”
顧老頭也覺得不能耽擱了顧學州,便點了點頭。
等到顧學州走后。
顧老頭帶著顧青走進了小院。
顧青很明顯能感覺到,顧老頭拉著自己的手,在輕微地顫抖著,手心還出了汗。
這明顯是過于緊張。
晨光初破曉,天邊泛起一抹淡淡的藍紫色,空氣中彌漫著泥土與草木的清新氣息。
青瓦白墻的小院靜靜佇立,四周被幾株老柳樹環繞,顯得格外寧靜而雅致。
春風學院的夫子姓丁,名瀝,年約四旬,面容清癯,蓄著一縷修長的胡須,身著一襲儒衫。
室內布置簡潔,一張書桌置于窗下,桌上整齊地擺放著幾本泛黃的線裝書,旁邊是一盞油燈。
窗外,幾縷晨光透過稀疏的竹葉,斑駁地灑在室內,與室內的燈光交織在一起,營造出一種靜謐的氛圍。
說起來,丁姓在江浦縣乃是大姓。
要說這江浦縣的名人,大家第一個想到的便是丁家的丁毅、丁鳳,乃是聞名于大江南北的神醫。
丁毅更是在江浦縣鄉賢祠中有牌位呢。
至于丁鳳,那也是有著一本《丁氏錦囊三種秘錄》流布天下,家家戶戶奉為指南。
除此之外,便是張瑄,江浦古鎮湯泉人,明正統七年進士,后官至南京刑部尚書。
他居官五十年,政績卓著,是江浦立縣以來為官最高的人。
江浦人稱頌他為“江北人才第一”。
顧青的記憶里面,就聽到過顧老大的嘴邊就時常掛著此人,什么張相公、觀庵公云云。
學童領著顧老頭和顧青走進了室內,便見到左側一書桌,周邊都是書架,放著不少書籍,右側則是一屏風,后有雅間、臥房。
顧老頭連忙施禮,躬身道:“顧承明攜孫顧青,見過先生。”
顧青也跟著一起施禮,躬身道:“小子顧青,見過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