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 第19章 明朝最后的一位皇帝, 明思宗朱由檢
- 第18章 明朝的第十五位皇帝,明熹宗朱由校
- 第17章 明朝的第十四位皇帝,明光宗朱常洛
- 第16章 明朝的第十三位皇帝,明神宗朱翊鈞
- 第15章 明朝的第十二位皇帝,隆慶皇帝朱載坖
- 第14章 明朝的第十一位皇帝,明世宗朱厚熜
第1章 偉大王朝的誕生
這件事情啊還得從元末時期說起,元末時期那是政治腐敗黑暗,土地高度集中,明朝的締造者朱元璋字國瑞,原名朱重八,這朱元璋幼時貧窮,五歲曾為地主放牛,十三歲滿街乞討,十六歲父母雙亡,正至四年(1344)入皇覺寺,云游四方,增長見聞,二十五歲時參加了郭子興領導的紅巾軍反抗元朝,至正十六年(1356)攻占集慶路,改名應天,至正二十四年(1364)稱吳王,他陸續消滅陳友諒、張士誠等割據勢力,并在吳元年(1367年)以“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為號召,派遣徐達、常遇春舉兵北伐,以推翻元朝統治,洪武元年(1367)正月即皇位于應天府,國號大明,年號洪武同年秋攻占大都,結束了元朝在全國的統治。其后平定西南、西北、遼東等地,最終統一全國。
朱元璋在位期間,政治上,強化中央集權制度,廢除丞相和行中書省,設三司分掌地方權力,嚴懲貪官和不法勛貴軍事上,實施衛所制度;經濟上,大搞移民屯田和軍屯,興修水利,減免賦稅,丈量全國土地,清查戶口等
文化上,緊抓教育,大興科舉,建立國子監培養人才;對外關系上,確立“不征之國”。在他的統治下,社會生產逐漸恢復和發展,史稱“洪武之治”。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病逝,享年七十一歲,謚號“開天行道肇紀立極大圣至神仁文義武俊德成功高皇帝”,廟號太祖,葬于明孝陵。傳位太孫,朱允炆。
朱元璋啊這一生堪稱神奇用十五年建立起了200多年的大明王朝完成了自五代十國四百多年沒人完成的事情,但是他生性多疑殺掉前前后后34位功臣,最著名的就是胡惟庸案
這個胡惟庸啊早年隨朱元璋起兵,頗受寵信。歷任元帥府奏差、寧國知縣、吉安通判、太常少卿等職。洪武三年(1370年),拜中書省參知政事。洪武六年(1373年)七月,任右丞相。洪武十年(1377年),進左丞相,位居百官之首。隨著權勢的不斷增大,日益驕橫跋扈,擅自決定官員人等的生殺升降,勾結中丞涂節、御史大夫陳寧等,并令陳寧坐中書省,閱天下兵馬,準備謀反。
洪武十三年(1380年)正月,涂節上書舉報胡惟庸謀反,胡惟庸以謀反罪被處死。前前后后遭受牽連有三萬于人啊,其中牽連最大的就是韓國公李善長,李善長(1314年~1390年),字百室,濠州定遠人明朝開國功臣。
李善長少時愛讀書有智謀,后投靠朱元璋,跟隨征戰,出生入死,功勞頗多,比肩漢代丞相蕭何。洪武初年任左丞相,后封宣國公,奉命監修《元史》,編寫《太祖訓錄》《大明集禮》等書。
洪武三年(1370年),授號“開國輔運推誠守正文臣”,晉升特進光祿大夫、左柱國、太師、中書左丞相,進爵韓國公,年祿四千石,子孫世襲,可謂位極人臣。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以胡惟庸黨追問,朱元璋將李善長連同其妻女弟侄七十余人一并處死,時年七十七歲。南明弘光政權追謚襄愍
胡惟庸死了沒多久,又爆發了“藍玉案”,胡案是對文官下手,藍案可是對武將動刀。藍玉“謀反”案涉及人數也不少,一萬五千人。胡藍二案一出,整個開國元勛體系,竟然十去其九,這也至于后面的燕王朱棣造反奪走他侄子的江山,建文帝縱觀文武百官,竟無可用之帥去率兵抵擋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