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規定‘見丁授田一十六畝’。
也就是說,一個成丁可以獲得十六畝的良田。
這對于當時的百姓來說,確實很多,有了這么多的良田,溫飽基本上是可以解決的。
但是,這是太祖時期啊。
經過了這么多年,等到了萬歷年間,這個制度早已經荒廢了。
不然,按照顧家的人口來算,成丁有顧老頭、顧老大、顧老二、顧老三,一家四丁,那就是六十多畝地。
可是,整個顧家村有多大?
再加上,顧家村又有多少成丁?
更為關鍵的是,還有一個土地兼并的問題存在呢。
顧家村的大戶,那就是顧家二爺,其長子為太和縣的主簿,乃是正九品的官員。
顧家村為數不多的秀才之一。
二子從商,成為了江浦縣有名的商賈之一,早年就跟著一個行腳商,后來得了一場造化,從此發家致富,還擁有了一支船隊。
江浦縣地處長江以北、應天府之北。
一江之隔,想要連接南北,那就必須要依靠船。
而有一個船隊,那必定是要有一些手眼通天的關系,上下都能打點好,才能在這應天府的北邊兒,有一支船隊。
不然,僅僅是一個漕幫,就能夠把他的船隊給蠶食殆盡。
三子也考中秀才,如今在正在繼續求學,等三年之后的參加鄉試,要是高中,那就是舉人老爺。
另外還有三女,也都是嫁了一個不錯的人家。
所以,顧家二爺在顧家村的威望還是比較高的,家中也還算是富裕。
也正因為如此,顧家這一支的五個兄弟還算是團結,在顧家二爺的幫襯之下,都還能撐起一個家,送家里的后輩兒們識字讀書、參加科舉。
顧老三一下子借了九十兩白銀,當然,其中真正的白銀也就三十多兩,剩下的全都是銅錢。
在明朝中期,白銀已經成為了主要貨幣。
其原因就在于這銅錢粗制濫造,還有很多私人鑄造的銅幣,導致銅幣的貨幣價值一直在貶值。
購買力在下降。
而黃金的儲存量非常低,相對來說,白銀的存量要多一點兒,也就成為了貨幣。
顧老頭的臉面自然是不值錢的。
就算是現在顧老大出面開口借錢,那更是沒人會借給他。
一個人的名聲臭了,干啥都是錯。
顧家大爺和顧家二爺等人,還是看在讀書的顧學州,以及即將讀書的顧青兩人的面子。
這才繼續借了錢。
說白了。
前者八十兩是為了消災。
顧老大再怎么樣,那也是顧家的人,不能就這么讓他死在外面,還把顧家的名聲給搞臭了。
后者十兩是為了養一個讀書人。
不管是顧學州還是顧青,只要是他們兩人有一人能夠考中。
對于顧家這一脈來說,都是天大的好事兒。
宗族觀念在很久很久之前就已經形成了,后來也就有了一個詞,叫做名門世家。
而相對來說,南方的宗族觀念是最濃厚的。
顧老頭帶著顧青四處湊錢,用來買紙筆、交束脩。
顧陳氏則是開始給顧青縫制一套衣袍,因為顧青現在身上穿的衣袍已經舊了,不能讓他去私塾,被同窗笑話。
顧老三則是去砍了竹子,要給顧青編織一個箱籠。
說起來,顧學州的那個箱籠就是出自于顧老三之手呢。
顧老大一個讀書人,顧老二一個懶散人,前者看不上這個手藝,后者是不愿意學。
也就顧老三學了幾個手藝,想著以后要是有什么了,沒法兒種地,還能有一個手藝養活家人。
不管在什么時期,普通老百姓永遠是真正踐行著生于憂患、死于安樂這個真理。
等到顧老頭帶著顧青回來。
已經是下午。
他沒有把錢鎖起來,而是直接藏了起來。
因為這一筆錢,也算是顧家的希望,不能出現一點兒的差錯。
顧青在沒有去私塾讀書之前,依然是跟著顧老頭下地干活兒,什么都做,還繼續端茶倒水,和以前沒什么區別。
看的顧老頭是越發滿意,就連老柯氏在喝了顧青遞上來的水之后,也順嘴問了問顧青,累不累,要是累了,是可以休息一會兒的。
對于老柯氏而言,不管是顧學州還是顧青,那都是她的孫。
只要是有個出息,那她也有面子。
以前的顧青,那肯定是沒啥出息,和他老子一個樣兒。
如今的顧青要去讀書了,那肯定是第二個顧學州,甚至是第二個顧長庚。
顧青笑著回道:“不累,跟著阿爺、阿奶一起干活兒,不管做什么,都不累。”
這小嘴兒,那是越來越甜了。
聽得老柯氏心里一暖,這段時間出了顧老大這事兒,老太太是真的深受打擊。
已經很久很久沒有笑過了。
這會兒,臉上總算是看到了一絲笑意。
“好孩子。”
老柯氏把碗遞給了顧青,稱贊了一聲。
顧青看起來好像是得了一聲稱贊,高興的不得了一樣,抿著嘴,不好意思地笑著快步走開了。
這神情,看不出來一絲表演的痕跡。
接著就是帶著幺妹顧秀芹一起,給顧老二、顧老三端去了水。
說起來,他們以前干活兒,沒有喝水的習慣,都是埋頭苦干,累了就直起腰休息一會兒,然后接著干,拿來的水,一部分都是被顧老二給喝了。
而現在嘛,大家都有的水喝。
還別說,那一碗水下了肚,疲憊之感頓時緩和了不少。
一直等到顧學州放學回來,顧老三連夜編織的箱籠也編好了,顧陳氏縫制的衣袍也在顧秀梅的幫忙之下,縫制好了。
“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張……女慕貞潔,男效才良。知過必改,得能莫忘。”
顧青又給顧學州背誦了一遍《千字文》。
顧學州也是瞪大了雙眼,張著嘴,有一些不敢相信地看著顧青。
他教了顧學裕大半年的時間,到現在,他那弟弟也就會前面八句,后面的再怎么教,就是記不住。
而顧青聽了這么長時間,連字都沒見過,僅僅是聽著他讀,就會背了!
當然,科舉考試不是會背千字文,會背四書五經就能夠高中,他顧學州這些年下來死記硬背也能背下四書五經。
可一到考試,他就歇菜了。
不過嘛。
顧青最起碼證明了一點,他適合讀書。
去城里的頭一天晚上。
顧青又聽到了顧陳氏和顧老三的悄悄話。
以及后面有些不可描述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