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混一禮俗:元代國家祭祀研究
- 馬曉林
- 788字
- 2024-12-27 18:17:04
第一篇 祭天
蒙古人以天為最高信仰,“每事必稱天”(1),“無一事不歸之天”(2)。祭天,是蒙古禮俗的核心,是元朝意識形態的核心象征。
元文宗時政書《經世大典·禮典總序·郊祀》載:(3)
惟天子得祭天,古之制也。我國家建大號以臨天下,自有拜天之禮,衣冠尚質,祭品尚純,帝后親之,宗戚助祭,率其世職,非此族也,不得與焉。報本反始,出于自然,而非強為之制者也。有司簡牘可知者,憲宗皇帝始拜天于日月山,既而又用孔子孫元措言,祭昊天后土,始大合樂。世祖皇帝至于今,制度彌文,而國家之舊禮初不廢也。
這是元朝中后期官方的說法,明確闡述元代國家祭天有兩種并行的傳統。一是“國家之舊禮”,源于蒙古本俗。二是中原傳統的郊祀,始于元憲宗、世祖時期。
值得玩味的是,這篇為郊祀作的序,卻大書特書蒙古拜天之禮。這至少關乎三方面問題。
首先,漢式官署如禮部、太常寺并不職掌蒙古祭天,沒有留下相關案牘資料,因此《經世大典》沒有設立蒙古拜天條目。這導致今之學者必須搜集散見史料,利用碎片化的信息盡力重構蒙古祭天的歷史面貌。
其次,這篇序用一半以上的篇幅描述蒙古拜天之禮,意在凸顯二元傳統的差異。郊祀制度彌加文飾,繁復瑣細;而蒙古拜天之禮“衣冠尚質,祭品尚純”,“報本反始,出于自然”。這說明元朝官方已經有意識地比較二元傳統。因此,二元傳統的互動,是我們在研究蒙古祭天、郊祀時必須考慮的因素。
最后,憲宗蒙哥日月山祭天,在序文中被視為具有創始性質的大事。元朝以蒙古文、漢文纂修本朝史時,對此事的書寫、漏寫與篡改,反映了元代二元政治文化傳統的歷時性變動。
(1) 王國維:《蒙韃備錄箋證》,《王國維遺書》第13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第17a頁。
(2) 王國維:《黑韃事略箋證》,《王國維遺書》第13冊,第11a頁。許全勝:《黑韃事略校注》,蘭州:蘭州大學出版社,2014年,第74頁。
(3) 《經世大典·禮典總序·郊祀》,《元文類》卷四一,《四部叢刊》本,第9a—b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