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品格養育:高質量互動提升孩子的情商和逆商
- (英)謝莉·喬漢
- 930字
- 2024-12-18 17:16:50
遺傳的作用
這么說來,父母的壓力會不會太大了?遺傳在其中起了什么作用?這些事情不是與生俱來的生理和遺傳現象嗎?是的,孩子的特質與氣質是由遺傳而來的基因物質所決定的。孩子與生俱來的氣質對于他如何調節情緒、他的情緒風格是樂觀還是悲觀有著顯著的影響。但是基因就像由開關控制的燈泡,它們是否打開取決于孩子所處的物理環境和情感環境。雖然某些特征存在于我們的DNA中,比如眼睛的顏色,從出生起就不會有太大的變化。但還有些基因是可以根據我們的經歷而修改、開啟或關閉的,科學家稱研究這類現象的學科為表觀遺傳學。我們的基因不是我們不可改變的生物學命運。
有些特征比其他的更容易改變
特質與特征的發展程度基本上會受到基因和DNA的限制,但也會受到經歷的影響。某些特質與特征的遺傳范圍有限,我們只能在這個范圍內努力,但對于其他特質來說,環境和培育可能會有更大的影響。某一特征的遺傳率,能夠解釋人群中某一特質的變異能夠在多大程度上由基因差異所決定。有些特征比其他特征具有更高的遺傳率。一般來說,由多組基因形成的復雜特征具有較低的遺傳率。舉個粗略的例子,研究表明,在公認的大五人格特質(即外向性、宜人性、神經質、開放性和盡責性)中,40%~60%的變異與基因有關。7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研究結果遠遠不是定論,有些特征的遺傳率低并不意味著它能改變,反之也是如此。這是因為遺傳率只能告訴我們,一種特質在不同人身上的變異在多大程度上是由遺傳決定的,而不能告訴我們是什么導致了這樣的變異。影響情商的特質、行為和多種條件(例如孤獨癥譜系障礙)也是由大腦結構、激素、神經遞質及其他易受或不易受影響的各種因素所決定的。這對父母來說是一個重要的消息,因為流行心理學經常創造一種感覺,即我們都能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任何人。這種感覺給父母施加了巨大的壓力,使他們強迫自己(也強迫孩子)為孩子做到或沒做到的每件事都承擔沉重的責任。這往往會導致親子聯結變得匱乏情感、缺乏滋養。
我們需要記住的是,孩子受到了先天和后天兩種因素的共同影響。如果我們認為,我們能明確地區分哪種因素會造成什么影響,那就想得太簡單了。然而,我們明確知道的是,有力的研究證據表明父母的確能夠影響孩子,尤其是影響他們的情緒調節、逆商及人際關系,我會在后面詳細說明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