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蔡東藩中國通史·前漢篇(插圖版)作者名: 蔡東藩著 豐君才編本章字數: 2358字更新時間: 2024-12-12 17:37:51
秦始皇坑儒
儒生盧生因為替秦始皇去東萊求仙,屢次也沒找到長生不老藥,暗暗心虛,私下與人商議說:“秦始皇天性暴虐,統一六國后更是志驕意滿,認為從古到今沒有人能比得上他。縱有學者七千,也只是聽命記錄。丞相和大臣們懼怕皇帝,無人敢勸諫。我們現在雖然得寵,但秦朝的法律規定不準欺騙朝廷,否則只有死路一條。世上本沒有長生不老藥,我們到哪去找呀?不如早點離開,免受殃及。”于是便逃跑了。
秦始皇聽說后,大發雷霆,立刻派人追捕他們,卻沒有抓到。秦始皇憤怒地說:“朕召集熟讀經典的儒生來都城,無非是想使天下太平,煉求仙藥。現在徐福等人費資上萬,始終沒有求得仙藥,盧生等人一直享受著朝廷厚賜,反而妄加誹謗。儒生尚且如此,其他人可想而知。現在咸陽的讀書人不下幾百人,一定有人妖言惑眾。朕已經派人探查,對此略知一二,這次一定要徹底清查。”然后頒布詔令,命御史(1)審問儒生,快速呈報。
御史奉旨把這幾百個讀書人聚集起來,問他們有沒有做妖言惑眾的事情。眾儒生一齊說道:“大人圣明,我們怎敢胡說八道?”話還沒說完,只見那御史把驚堂木一拍,厲聲呵斥道:“不動大刑,你們一定不肯老實交代!”說著,就把這些讀書人按倒在地上,打得他們皮開肉綻。有幾個哭著喊冤的,竟被施以重刑。這些讀書人在重刑之下屈打成招,秦始皇不問實情,并命人把這些被囚禁的讀書人全部處死,以儆效尤,使天下人不敢再犯。

碰巧秦始皇的長子扶蘇進宮拜見父親,在路上看見這一群罪犯雙手被捆,面如死灰,實在可憐,就告訴監刑官暫時停刑,等自己奏請皇上后,再做定奪。監刑官見是扶蘇,自然不敢違抗,連聲答應。扶蘇匆忙跑入宮中,求見秦始皇,替這些儒生求情,話還沒說完,秦始皇就大怒道:“你知道什么,竟敢胡言亂語?這里用不著你,你去北方監督蒙恬,命他將長城趕快修好,朕就要北巡了。”扶蘇見秦始皇面帶怒色,知道多說無益,便不再言語,只好奉詔出宮,命人報知監刑官繼續行刑。監刑官索性將四百六十多個儒生全部活埋。一群讀書士子,就這樣全部枉死了。
扶蘇聽說這些讀書人枉死,也不禁流淚,因父命在身,不敢逗留,只得匆匆北去。秦始皇處死咸陽的儒生還不解恨,又想斬草除根,把天下的讀書人全部處死。但是,如果下詔命地方官殺盡文人,又擔心會導致天下騷亂,況且秦始皇認為文人很狡猾,一聽到消息就會望風而逃,像盧生一樣,那時再抓他們就難了!輾轉反側,終于想出了一條妙計,于是下詔求才,令地方官把當地有名的儒生送京錄用。地方官立即照辦。僅幾個月,各地名儒陸續被送往都城,等待秦始皇接見。秦始皇大喜,把他們一齊召進宮中,大概有七百人。他們有的精通經書,有的擅長做文章,秦始皇異常溫和地詢問他們相關的事情。
轉眼到了寒冬。一天,驪山守吏來報,說馬谷(2)地方有瓜果成熟,果實累累。秦始皇便召集這些儒生,故意吃驚地問:“嚴寒時節,其他地方都沒了果實,為何馬谷會結出瓜來?你們博學多識,能說出原因嗎?”儒生們聽說有這樣的事,暗暗稱奇,有的說是瑞兆,有的說是不祥之兆,議論紛紛。
秦始皇便叫他們去馬谷看一看,回來后再商定。儒生們也想親眼瞧一瞧,辨明真假。他們一口氣跑到馬谷,果然看到谷中有一些成熟的瓜果,很驚訝。正在紛紛議論時,他們忽然聽到一陣爆炸聲,便有許多石頭從上面滾下來。儒生們忍痛逃跑,可是谷口外面已被石頭塞住,不留一點縫隙。眾人此時才幡然醒悟,原來是秦始皇設毒計想殺害他們,頓時馬谷內的儒生哭成一團。
后來,這些儒生都死在了谷中,這便是歷史上有名的“馬谷坑儒”冤案。冬天怎么會有瓜呢?原來驪山下有溫泉直通馬谷,谷中有熱氣,無論春夏秋冬,草木四季常青。秦始皇密令心腹到谷中撒下瓜果的種子,自然就結出了果實。這些讀書人被秦始皇騙到谷中時,谷外已經設好埋伏。只要他們進入谷中,便有人扳動機關,把谷口堵住,然后從上面拋石塊。七百人一個不留,全部死在了馬谷。
秦始皇三十六年(前211年),有流星墜于東郡,化成一塊石頭,石頭上留有字跡,仔細辨認,是“秦始皇死在此地”七個字。秦始皇聽說后,憤怒地說:“什么怪石?大概是亂民詛咒朕,故意把字刻在石頭上,一定要派人查明此事,嚴加懲處!”說著,就派御史去東郡辦理此事。御史奉詔,立即出發,趕往東郡,傳問住在石頭附近的人們,他們都說石頭是從天空落下的,沒有人刻字。御史嚴刑拷問多日,一無所獲,便把結果上報給朝廷。誰知秦始皇大發雷霆,立即傳令將石頭附近的居民全部殺掉,并將怪石毀去。御史遵詔而行,事情一完成,便回去復命。秦始皇心中無所畏懼,只怕一個“死”字,雖然將石頭毀了,心中仍覺得不悅。于是命學者寫了很多詠仙詩,無非是長生不老之語。秦始皇吩咐人把詩譜成曲子,時常讓他們彈唱,聊以自慰。
秋去冬來,秦始皇深居簡出,靜養了好幾個月。一開春,秦始皇便下詔出巡。這次巡行,不按原來走過的路線,特意向東南出發。秦始皇的小兒子胡亥已經成年,想跟從父親出游,開闊眼界,懇請秦始皇帶他同行。秦始皇本來就喜愛這個小兒子,便高興地答應了。這次出游侍從人員不計其數,最有名的就是丞相李斯及太監趙高。

趙高在宮中多年,善于察言觀色,凡是秦朝律法都能默背下來。秦始皇過去批閱奏章,遇有刑律方面的問題,稍有疑慮,經趙高在旁一說,便豁然開朗、疑慮頓消。秦始皇因此常說他干練有才,漸漸寵信起來,并且命他教導自己的小兒子胡亥如何依法審案。胡亥少不更事,又是皇帝的愛子,怎肯靜心去研究法律?一切審判,都由趙高代辦。趙高一面討好秦始皇,依照秦始皇的性情辦事,遇著刑案,總是把沒什么大罪的犯人,說成死有余辜;一面奉承胡亥,教他玩樂。所以,秦始皇父子都稱趙高為忠臣,趙高也更加橫行無忌,開始攬權受賄、無惡不作。
(1) 御史:中國古代官名,最高監察官和副丞相,下設御史中丞、侍御史、監御史等。
(2) 馬谷:在陜西西安市臨潼區韓峪鄉的洪慶堡、洪慶溝村與灞橋區洪慶鎮的洪慶坊、街子村一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