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濕地型組織:超越的邏輯與路徑
- 史天一
- 1706字
- 2024-12-25 17:03:09
一、組織關系是影響組織活力的重要因素
組織關系包括組織權力與組織成員的關系,成員與成員的關系,以及組織與外部環境的關系。文化認知是組織關系的基礎,組織內、外部成員的主觀能動性是組織關系的表現。
公開數據顯示,我國民營企業平均壽命大約是3.7年,中小型企業的平均壽命只有2.5年。美國中小型企業的平均壽命是8.2年,日本中小型企業的平均壽命長達12.5年。我國大企業的平均壽命是8年,歐美國家大企業的平均壽命是40年,日本大企業的平均壽命長達58年。
另有數據顯示,全球百年以上企業大約有5萬家。其中,日本超過百年歷史的企業有25321家,位居世界第一;第二是美國,有11733家;排名依次而下包括德國、英國、瑞士、意大利、法國、澳大利亞、荷蘭、加拿大,占據了全球百年企業排行榜的前十名。
作為世界人口基數領先的大國,中國百年企業僅有75家,包括吳裕泰、六必居、王老吉、同仁堂、張小泉、陳李濟等。這些百年企業中,最古老的六必居成立于明朝嘉靖九年(1530年),壽命接近500年。日本超過500年歷史的企業有147家,超過千年歷史的企業達21家。前文介紹的世界上最古老的企業日本金剛組,從創立到現在已經有1445年。
長期戰爭導致人的平均壽命縮短。同理,企業壽命的長短與歷史發展環境息息相關,穩定的社會環境是一個因素,文化影響因素也不容小覷。
日本長壽企業數量多,與其歷史環境因素密不可分。日本偏居島國,較少遭受外敵侵略,社會結構穩定給日本企業提供了安全穩定的生存環境。相似地,美國建國僅200余年,其百年企業數量在全球排名第二,也有社會穩定的原因。具體來說,自美國建國以來,其本土就沒有經歷過大規模的戰爭。德國雖然經歷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且戰火曾經吞噬了德國全境,但其真正經歷戰火的時間非常短暫,總體來說,德國社會長期以來是穩定的,成就其百年企業數量排名第三。
政經環境的穩定性對企業的壽命有影響,而社會文化環境對企業壽命的影響同樣重要。社會文化影響人的認知,認知影響組織行為,行為決定組織成就和壽命。學術界研究企業的長壽基因,將日本和德國重視工匠精神的社會文化列為主要原因。日本和德國都是受中國文化影響較深的國家。中國古老文化對日本的影響自不必贅言,德國則屬于全民珍愛《道德經》的國家之一,其哲學家如馬克思、黑格爾等的思想中,處處閃爍著老子思想的光芒。受哲學思想的影響,日本與德國的企業都比較重視基礎和本質,形成了“根深蒂固”的工匠精神文化,有助于企業重視技術、質量等合乎顧客訴求的根本性發展要素,從而得到客戶信賴,增加了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可能性。中國作為老子思想的發源地,盡管不缺乏支持企業長壽的經營思想,但長期以來,社會文化輕視商業,做企業不是優秀人才的第一選擇。加上戰爭不斷,兵荒馬亂,企業難以長久。社會文化歧視商業行為,杰出人才走向仕途,沒人愿意從事商業,決定了企業家群體的整體素質不高,影響長壽企業的數量。
中國封建社會的外部環境不利于企業發展,但依然有75家企業成為百年老字號,說明影響組織健康長壽的因素并不能以歸因外部為借口。組織畢竟由人集聚而成,“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從企業視角外延放大到組織話題,可以體會組織“得眾”方面,即組織與內、外部人的關系對組織壽命的影響。
文化環境影響組織關系,組織關系決定了內、外部組織成員對組織的態度,這對組織建設提出了兩個必答題。
第一,如何使組織成員為了組織而具有持久的主觀能動性?
第二,如何讓具有高度主觀能動性的組織成員數量無限放大,形成集聚性企業動能?
這兩個問題是組織活力和權力穩固的核心命題,不僅適用于企業,也適用于各類組織。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如果組織成員具有高度的主觀能動性,自覺地將組織的事兒當成自己的事兒,那么這個組織的發展便不是問題。
如果組織成員的主觀能動性走向了反面,那么無論多么強大的組織,也會如《韓非子·喻老》所述,“千丈之堤,以螻蟻之穴潰”。歷史上類似大秦帝國因為陳勝、吳廣起義而快速崩塌的案例眾多。略作延伸來說,如果一個地方想要發展經濟,一方面塑造營商環境,另一方面用組織創新提升組織成員的主觀能動性,形成眾人拾柴火焰高的集聚局面。這兩個問題,都可以落腳在組織成員的主觀能動性上,形而上的說法是“組織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