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濕地型組織:超越的邏輯與路徑
- 史天一
- 1246字
- 2024-12-25 17:03:08
3.是誰告訴它們這里好的呢
再往前走,就是一個小水泡子了。那里是扎龍湖邊上蘆葦深處濕地上的一個小湖泊,爺爺把那里叫作泡子。爺爺從背包里拿出折疊魚竿,放上魚餌,開始釣魚。小龍卻還在琢磨爺爺說的自然秩序和生命意義。直到爺爺釣上一條半個手臂長的黑魚,小龍才回過神來,趕緊去幫爺爺抓魚。
那泡子里的魚兒似乎很多,有時能看見黑黝黝的一群游來游去。在不遠處的蓮花與荷葉之間,一群野鴨在水中嬉戲。爺爺將魚竿插進泡子邊上的黑泥土,說:“走,小龍,我帶你去找野鴨蛋。”
有野鴨蛋?小龍興奮了,跟上爺爺,小心翼翼地撥開蘆葦,一步一步向地勢稍高的地方走去。果然,沒走多遠,便發現了草叢中有一個像臥筐一樣的窩,里面是淡綠色的野鴨蛋。小龍高興地要去撿,爺爺馬上制止,說:“孩子,看看就行了,那都是鴨媽媽的小寶寶,不能動噢,來,我們拍個照就走。”
小龍懂事地點點頭,兩人拍完照,又悄悄地退了回去。爺爺說:“你爸爸小時候,經常在這里撿鳥蛋回家炒了吃,現在實施動物保護法,大家都不這樣做了。鳥兒們現在在這里更安全,所以,這幾年,鳥兒的數量越來越多,有上百種呢。”
小龍說:“這里真是鳥兒的天堂啊。這些鳥是怎么找到這里的?是誰告訴它們這里好的呢?”
爺爺聽了小龍的問話,笑出聲來,說:“就像你爸爸總想要找個好公司,鳥兒們尋找最適合生存的地方,是它們的天性。它們祖祖輩輩就這樣找啊找啊,每一只小天鵝都要學習如何識別生存環境。好的生存環境不僅是可以被鳥兒們看到的,更是鳥兒們一代一代用生命試探出來的一種濕地‘信用’。濕地以足夠的水草和地勢、地貌,用君子守信用一般的季節安排,才讓鳥兒們相信。鳥兒們相信這片濕地值得信賴,便會相互轉告,世代定居。”
“鳥兒們喜歡什么樣的地方呢?這個地方只要能提供給它們生活和傳宗接代的條件,并且相對安全,那它們就會選擇。尤其是這些候鳥,它們和房檐下的麻雀不一樣,它們有長途飛行的本領和感知氣候變化的能力。這種有本事的鳥兒,更講究生存環境。濕地季節變化,不同季節適合不同的物種生活生長。濕地季節變化就像人的信用,從不爽約;候鳥們知道濕地提供的有利條件則會如約而至,也從不爽約。到時候,條件具備了,該來的便會從四面八方向這里匯集。”
“人也是一樣啊。都說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你爸爸為什么愿意去北京,不愿意在扎龍?還不是你爸爸認為扎龍不能實現他的理想!不過呢,你爸爸在北京這么多年,也沒找到屬于他的濕地,這次他回來說要自己單干,我看行。既然找不到屬于自己的濕地,就自己做一片濕地,讓別人到這片濕地上來發展,我看也挺好。”
爺爺的話,小龍似懂非懂,但大致可以明白,爸爸這次之所以有時間帶他回扎龍,是因為辭職了。從小到大,爸爸一直在忙,每次都是爺爺奶奶從齊齊哈爾來北京看他們。這次爸爸因為辭職,才有時間帶小龍再次來到扎龍。
不知不覺,天熱起來了,爺爺已經釣到了3條大黑魚,開始收工了。爺爺說,這里相當于他的家庭魚塘,只有野鴨和幾個老伙伴知道這里,想吃魚了就來釣上兩條,從不貪多,今天是因為家里吃午飯的人多。快到晌午了,收工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