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一、經濟發展目標模式總是建立在具體的資金基礎上——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發展資金分析

筆者在《少數民族地區第三產業的發展問題》[2]一文中曾描述了經濟不發達的惡性循環狀態,其中資金短缺便是構成這一惡性循環的重要環節:在供給系統中,資金短缺—低生產率—生產不足—經濟不發達—資金短缺,構成了供給短缺的循環;在需求系統中,經濟不發達—低收入—低消費—投資引誘不足—經濟不發達,構成了需求短缺的循環。這兩個系統互相制約,使相當多的少數民族地區經濟陷入不發達的困境之中。要擺脫這種困境,僅靠其中某一環節的突破是很難的。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在地方的經濟建設中,很多可行的建設項目因資金短缺而難于上馬,即便上馬也多數因資金不足、設施不配套,而降低了整個工程的經濟效益。筆者目睹了廣東省連山壯族自治縣三江水電站因為資金不足,水庫大壩長期不能封頂,電機無法大修,各項欠款無力還清,銀行的貸款利息成了沉重的包袱。此類情況在少數民族地區實為常見。連南瑤族自治縣“七五”期間設想開發10個扶貧項目,共需投資6000多萬元,而該縣每年的地方財政收入只有400萬元左右。如此巨大的資金缺口由何處填補呢?一幅美好的扶貧藍圖看來又要被斷送在資金短缺之手。由此看來,資金是一個帶有全局意義的因素。

進一步分析少數民族地區的資金問題就會發現,簡單地說資金短缺是不科學的。以往所作出的關于少數民族地區資金不足的判斷,僅僅以地方財政的收支為依據,這顯然不夠準確。正確地表述少數民族地區資金不足的概念,應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地方財政收入不足。這主要表現在與地方財政支出及投資需求相比的不足。如連南縣1986年地方財政收入為400萬元,而地方財政支出達1200萬元,計劃上馬的10個扶貧項目的投資還需6000萬元。又如五大自治區,1984年地方財政收入共32.19億元,而地方財政支出卻達96.08億元,收入只占支出的1/3。二是社會閑散資金利用不足。據統計,1984年少數民族自治地方的城鄉居民儲蓄年底余額為105.73億元,1985年增加到151.00億元。面對如此巨大的存款余額,誰又能說少數民族地區資金短缺呢?就以連山、連南兩縣為例,1985年底農村存款余額,連山縣為504.6萬元,連南縣為550.8萬元,數目比兩縣當年的地方財政收入都多。然而,這些資金都沒能得到較好的利用。三是各項投資使用效益不足。由于工程設施不配套和管理不善,投資不能形成預期的經濟效益,資金運動緩滯。如寧夏回族自治區1984年工業企業定額流動資金周轉天數達147天。這也是一種“馬太效應”,資金越不足,其使用效益越低。

可見,少數民族地區目前存在一定的資金潛力。解決其經濟發展過程中資金短缺的矛盾,除國家繼續增加部分投資和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外,還必須注重對社會閑散資金的挖掘、籌集和利用。

筆者認為,根據少數民族地區目前的資金使用狀態及國家投資情況和商品經濟發展的形勢要求,應盡快建立少數民族地區的資金市場。按照市場規律組織金融活動,改變中央銀行的“大一統”局面,實行信用的多形式、多渠道,融通各專業銀行、城鄉信用合作社之間的橫向聯系,逐步開展拆借、證券、債券、股票等業務。通過建立資金市場,銜接少數民族地區資金的供求關系,調動資金流通的積極性,加強對資金運用的約束,便可提高資金的利用率,并在一定程度上減輕資金短缺的壓力。這是解決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發展資金短缺問題的一條重要途徑。1986年,中國建設銀行昆明市支行和中國工商銀行昆明市支行營業部,幫助昆明房地產經營公司發行債券并舉辦建房有獎儲蓄,僅在兩個月的時間內便籌集了3000萬元。這充分說明只要采取可行的措施,積極籌集社會閑散資金,效果就是很可觀的。

從以上對少數民族地區資金的分析中可以得出一個推論: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發展資金的來源存在兩個層次。第一層次為地方財政收入和國家投資。這部分資金的特點是比較集中,但其絕對量目前還不能承受地方經濟全面開發和大規模建設的壓力。第二層次為地方閑散資金。這部分資金的特點是比較分散、靈活,流動性大。通過資金市場雖然可以籌集到可觀的款額,但是就各具體地區而言,其資金規模仍然較小。

這兩個層次在近期實際上還未能形成大規模的資金運動,不足以全面展開大規模經濟建設的集約投資。這些便是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發展近期目標模式的資金基礎。建立在這種資金基礎上的目標模式,首先,應該立足充分利用小資金,因資金制宜地發展小規模經濟,使少數民族地區的商品經濟在短時期內能以較靈活、合適的小形式發展起來;其次,必須通過增加國家投資,扶持重點建設項目,強化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發展能力,促進其結構更新和技術進步,為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和傳統產業的技術改造奠定必要的經濟技術基礎。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阿克苏市| 广元市| 湟源县| 安吉县| 宁乡县| 寿宁县| 宜都市| 赣榆县| 贵南县| 广宁县| 凤翔县| 会宁县| 固安县| 彭山县| 虎林市| 昌宁县| 翁源县| 黄陵县| 望谟县| 朝阳县| 栾城县| 英山县| 苗栗县| 平果县| 蒲江县| 齐齐哈尔市| 波密县| 霍林郭勒市| 田东县| 黄大仙区| 厦门市| 丰城市| 观塘区| 石柱| 普洱| 隆尧县| 阿克陶县| 怀安县| 太谷县| 济源市| 桂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