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設計以及我們如何創造文化

理查德·布坎南(1)

100年前,優秀的美國哲學家約翰·杜威(John Dewey)來到亞洲。他首先去了日本,之后離開日本去了中國,到了北京。他在日本花了兩周的時間,原本計劃在北京待幾周時間,結果他在中國待了兩年。而后,他回到美國在哥倫比亞大學教書,我也是聽課的學生之一。他提到,我們現在遇到了一個窘境,即在哲學理念和哲學實踐中存在一定沖突,我們無法從哲學中選擇一個詞對此進行描述,最終我們基于在中國的一些經歷所提出文化這個詞。在這個過程中我也讀了杜威的很多作品,包括去了解他在中國的經歷,也去了解“文化”這個詞的真實含義和哲學理念。

文化有定義,總的來說,多年來人們對文化一詞有很大的分歧和誤解,其實文化是不斷滲透到人們的生活中,與人們的生活相結合并融合的體系化原則。

當我們了解文化的定義時,能夠發現人們所認為的文化存在差異,大眾對文化有4~5種不同的定義。在我的班級中有一些中國學生,他們對于文化也有不同理解。我們曾互相交流,比如我提問我們分享的是同樣的文化嗎?我的學生回答說“不是的”。我們分享的文化是不同的,我還問他是不是有一些非常珍視、值得一生追求的東西,他說有。其實我也有,我在全球旅行時,也在享受這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看到不同的文化,也會問它是什么。我去過很多國家,遇到很多當地人,在這個過程中我發現在每個旅游目的地之間會有一些連接,即每一個國家和每一個國家之間都會存在各自的文化,這是一種系統化的文化。不同的地方、不同的背景有不同的文化,這是超驗主義的理解和概念。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內容,比如中國的文化與其他國家的文化有所不同。但同時,在不同的文化之間有共通的東西。

文化有另一種定義:文化植根于技術成就中。我們看到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技術發展,從技術概念理解文化,世界上任何地方都會有技術的成就和進步,我們使用的機械、工具和電腦,都包含技術的進展和技術的意義。技術逐漸成為人們生活的一部分,形成基于技術的生活方式,這也形成了一種技術文化,這是一種超驗主義的概念。

以上提到了文化的兩種定義,我對文化有一種介于兩種極端定義之間的定義。第一,文化其實是一種藝術,是人們遵守的一種規則,這種規則意味著我們所講述的故事是文化的象征,通過國家的組織機制、故事的講述與藝術的結合可以形成這樣的文化,比如中國是一個特別會講故事的國家,講了很多當代的藝術故事或傳統故事等。這種定義認為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所說的、所做的就是文化本身。第二,文化是指我們創造的藝術作品。第三,文化是指在政策、活動之間的互動,這是一個新的研究領域。我也參與了該領域的研究,這個領域將設計視為一種在多個活動之間的互動,政策設計是政策之間的互動,法律設計是法規之間的互動,設計本身就是互動性的東西。我們當下處于數字化工作環境中,設計更多指的是一種文化體系。我不喜歡“設計文化”的說法,我們可以創造的是文化的影響,而非文化本身。這個概念會影響大眾對文化的審美和理解。很多理念與概念都把文化和設計視為一種原則,視作一種互動性的存在。有人會關注溝通等一些高水平的互動,并認為使用對話的方式會使整個流程變得更加復雜。但這是誤解,這個系統從一開始就存在,并不是我們建立體系,而是我們屬于系統的一部分,我們能夠在里面與周圍互動,我們組成了整個系統。這是在設計過程中思維的轉變,也是一種講故事的方式。

很多年前,杜威在課堂上曾提到為什么在20世紀要思考文化這個問題。著名的哲學家理查德·麥基翁(Richard McKeon)教授,就杜威的話題提出自己的見解,他認為杜威就文化方面的經歷所作的闡述十分有意義。Richard McKeon教授有3個主張,內容如下。

第一個主張,一個民族的文化體現在它的藝術、制度和傳說中——所做的和所說的事情中。而在我們文化理解的演變過程中,設計廣泛涉及人們曾做過和說過的事情。這是一個很有趣的提議,我們學習什么、研究什么、思考什么,我們游走世界各地的時候會尋找相關制度,我們所實現的藝術、創造、秩序、法律等,都是對自己民族和國家的故事、歷史文化的講述。

第二個主張,在我們這個時代,設計正在成為文化交流的橋梁。一個時代的文化是交流的、互動的人民的文化。我們生活在一個交流分享的時代,我在清華大學方曉風教授的作品中看到時代的包容性,時代包容了文化的變革和跨界的文化交流等,比如我們既可以看到包豪斯的想法,也能夠看到一些新的理念。我們如何接觸、如何交流是設計在當代要面對的挑戰。在當下,設計文化興起,設計成為一座和平的、跨界溝通的橋梁。我們生活在一個動蕩的時代,但我們終將得以生存發展,設計也得以生存發展。設計是一座能夠創造影響力,進行文化溝通、跨界溝通的橋梁。有觀點認為,設計已經過時了,但我認為恰恰相反,設計正在進入一個新時代,無時無刻都有設計的身影,這是更廣義上的設計。

第三個主張,學習既是教育過程,也是科學組織。文化是一種民族的資格和一種“學習”的秩序。文化是給予資質,設計賦予文化資質,并且提供學習的秩序。我的電腦窗口有一個樹屋,樹葉在變黃;就像看到樹葉變黃,我們觀察事物時要看到它的質化,我們看到文化不僅是藝術、故事和制度,也是學習、分享的方式和如何同化別人。每種文化都有教育的功能,杜威的影響和中國文化的影響都是非常深遠的。

教育也基于科學地組織。我們不僅有自然科學,還有社會科學、人文科學。當人們觀看設計和創作的作品時,就是在實踐上述科學。我們現在處于一個新的時代,處于一個組織不斷變革的時代,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人們的生活方式。這種狀況在20世紀前后萌芽,我們意識到學科正在發生變化,文藝復興時期的學科劃分已不再有效,我們要探索新的學科劃分方式。我很欣賞清華大學、同濟大學和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因為這些高校在積極地融合不同學科,進行新的學科劃分,新形式的設計會成為一門新的科學。這是一個新興學科發展的開端,我們需要參與其中,要用新的視角審視文化。我們通過接觸與溝通,正在塑造更加廣義的文化。設計本身也會促使我們對文化產生嶄新的理解和共享的價值,我希望我們能充滿活力地迎接這一進程。


(1) 美國凱斯西儲大學魏德海商學院設計與創新系教授,卡內基梅隆大學設計學院前院長,教授、博士、國際設計思想家。研究方向為設計哲學、設計管理、互動設計等。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阳泉市| 社旗县| 盐边县| 墨竹工卡县| 定西市| 衡山县| 洞口县| 拜城县| 新邵县| 白水县| 涡阳县| 三江| 鱼台县| 阳泉市| 乐清市| 蒙山县| 东丽区| 南投市| 沽源县| 遂昌县| 博白县| 竹山县| 平远县| 轮台县| 桃园县| 大名县| 临夏县| 华坪县| 贵州省| 南部县| 镇坪县| 轮台县| 财经| 屯门区| 甘肃省| 会理县| 清新县| 大埔县| 杭锦后旗| 远安县| 大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