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餐飲O2O配送環節食品安全控制機制研究
- 裴一蕾
- 1660字
- 2024-12-24 18:02:14
1.2.2 研究方法
1.2.2.1 文獻研究法
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北京市市場監督管理局、中國知網、維普數據庫、萬方數據庫、Springer數據庫以及其他互聯網渠道查找著作、期刊、論文、政府文件、政策文件、外文資料等,對搜集到的文獻進行系統的分析,為進行課題研究做必要的資料及理論儲備。在對食品安全監管理論、協同控制理論以及網絡餐飲、餐飲O2O等相關文獻進行梳理、歸類和提煉后,發現前人的研究有未盡之處,從而確定本研究的切入點和框架,找到研究思路。文獻研究將為本課題的研究思路、模型構建、問卷設計和統計分析奠定堅實的理論基礎。
1.2.2.2 問卷調查法
餐飲O2O配送環節食品安全現狀如何,餐飲用戶有著最客觀的感受,本研究采用書面問卷調查和“問卷星”網絡問卷調查平臺相結合的方式開展調查,調查問卷共設置15道題,分為三個部分,包括單選題、多選題和開放式回答。調查了解不同年齡層次、不同學歷、不同職業的餐飲用戶對北京市餐飲O2O配送環節食品安全現狀的觀點。依托中國電子商務協會、北京市餐飲行業協會,在餐飲O2O平臺、餐飲O2O企業開展調研。數據的收集分為3個階段:第一階段為餐飲O2O平臺、餐飲O2O企業訪談階段,在2021年3月至4月,訪談了美團外賣、餓了么、餓了么星選、麥樂送、KFC宅急送、必勝客宅急送、海底撈外送、專星送、到家美食匯、吉食送10家餐飲O2O平臺和15家餐飲O2O企業的用戶,為“餐飲O2O配送環節食品安全現狀調查”問卷設計提供了依據;第二階段為試調研階段,在2021年5月4日至18日,對50名有網上訂餐經歷的北京高校師生及公司職員進行調研,根據調研結果對問卷進行了修訂,并確定最終的調查問卷;第三階段為正式調查階段,在2021年6月1日至30日,對北京市490名高校師生及公司職員進行了調研,通過在各高校校園貼吧發放調查問卷、在餐飲O2O企業和各高校校園實地發放調查問卷、在餐飲O2O平臺騎手送餐環節中對訂餐用戶發放紙質調查問卷等方式發放問卷,發放問卷和回收有效問卷分別為490份和467份,有效問卷率為95.3%。爭取能夠得到客觀真實的數據,進而深入了解餐飲O2O配送環節食品安全現狀,發現北京市餐飲O2O配送環節食品安全存在的問題。
1.2.2.3 扎根理論法
本書使用八爪魚網頁數據采集器和Python程序,抓取分析了美團外賣平臺的用戶評論,并用扎根理論法分析了差評,得出了餐飲O2O配送環節食品安全的影響因素。通過八爪魚軟件進行數據采集,共獲取美團外賣平臺中食品安全的59000條用戶評論。選取字符長度大于3的用戶評論進行研究,將滿足條件的11458條用戶評論進行Python程序分析。通過分析得出餐品質量、配送服務質量是影響餐飲O2O配送環節食品安全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礎上,采用程序化扎根理論進行深入分析。先對600條負面用戶評論進行開放性編碼,以開放性編碼形成商家因素、配送團隊因素和平臺因素主范疇;然后進行選擇性編碼,得出了“餐飲O2O配送環節食品安全影響因素”的模型;最后用200條負面用戶評論對理論飽和度進行檢驗。
1.2.2.4 系統分析方法
本研究采用系統分析方法來分析餐飲O2O配送環節食品安全要素。首先,從餐飲O2O食品安全控制鏈中餐飲O2O企業、物流配送團隊、餐飲O2O平臺、用戶、政府五方主體視角分析了不同主體在餐飲O2O配送環節食品安全控制過程中所面臨的風險。餐飲O2O配送環節食品安全控制過程中風險的形成是一個復雜的過程,除了受子系統風險影響外,各個風險子系統之間也存在交互影響。系統動力學基于系統行為與內在機制間相互緊密的依賴關系,可以透過數學模型的建立逐步發掘出產生變化形態的因果關系。構建基于餐飲O2O配送環節食品安全風險影響因素的指標體系,并建立餐飲O2O配送環節食品安全風險的系統動力學模型,分析餐飲O2O配送環節食品安全控制過程中的風險形成原理,從而為餐飲O2O配送環節食品安全的保障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
1.2.2.5 歸納與演繹法
運用歸納與演繹法,基于食品安全鏈、餐飲O2O食品安全控制的服務主體協同性、動態交互性等特征,構建多元的餐飲O2O配送環節食品安全控制機制。基于各參與主體及控制機制的每個環節的關系和作用,探究保障餐飲O2O配送環節食品安全的措施。從餐飲O2O平臺、餐飲O2O企業、物流配送團隊、媒體以及政府五方主體視角,提出了餐飲O2O配送環節食品安全保障方案與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