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楊國強:“最土”的中國首富
- 首富隆起:揭底中國頂尖財智階層的生活怪圈
- 張小平
- 3550字
- 2024-12-02 14:40:28
在“潛伏”了十幾年后,順德地產大鱷楊國強終于無所遁形,十分不情愿地浮出了水面。
2007年4月20日上午10時,香港聯交所內,代號為“2007.HK”的“碧桂園”如同一匹脫韁的野馬,在上市后短短的2分鐘內,就從每股5.38港元躥升至7.21港元,全日最高價為7.35港元,較上市價升幅達37%,成交量為1004020千股,成交金額達72.26億港元,位居當日香港聯交所普通股成交金額第一位。
如果以收市價每股7.27港元計算,持有95.2億股碧桂園股份的楊惠妍(楊國強之女、家族股權代持人)當天身價為692.104億港元。而同一時間,前首富張茵旗下玖龍紙業市值為682.39億港元,持股72%的張茵身價491.32億港元。這意味著,碧桂園實際持有人楊國強的個人財富比張茵超出了三分之一強,是當之無愧的中國大陸新首富。
與丁磊、陳天橋、黃光裕、張茵等歷屆首富相比,楊國強應該算得上是“最土”的中國首富了。
土生土長的農家窮小子
與黃光裕一樣,楊國強也出生于南方農村的一個偏僻窮困的小山村。楊國強出生時,上邊已有2個姐姐和3個哥哥。多年后,他的三哥楊國光——這個家族里文化程度最高的人,曾在《碧桂園報》上以連載的方式撰文記述家族百年史。他如此描述全家面對楊國強出生時的愁態:弟弟的出世并沒有給這個貧困的家庭帶來快樂,那意味著家里又多了一張要填的嘴……
因為家境赤貧,楊國強甚至在17歲之前都沒穿過鞋。楊國強自幼就在家放牛種田,稍大后便出去做泥水匠。由于大哥楊國華當時在順德縣第二建筑公司當負責人,于是楊國強才得以受到照顧進了北滘公社房管所任施工員,6年后又升任區建筑隊隊長。1989年,35歲的楊國強才正式踏上了他事業的起點——成為北滘鎮建筑工程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兼經理。
在別人的眼里,楊國強一直土得掉渣——他身材偏瘦、皮膚黝黑,腳上穿一雙吱吱作響的拖鞋,西裝永遠像大一個碼。而在開會時,他喜歡脫鞋盤腿而坐,一直擺脫不了農民所特有的習氣。他平時坐的也是一般的國產大眾汽車,生活非常節儉,不喜歡張揚。有時他坐在自己樓盤的售樓處,不知情的人,還以為是一個走錯地方的老農民。
而在此期間,楊國強也遭受了人生中最早的一次噩運:大女兒持續發燒,但工資低微的他根本無錢醫治,以至于燒壞了頭腦,影響了女兒的智力。自幼貧寒,加之無錢治病的刺激,恐怕成為他對掙錢最直接、最原始的動力。
但與黃光裕從小出來闖天下不一樣,楊國強幾十年來一直偏守一隅,把根深深地扎在順德這片他所熟悉的土地中。
“魚水交融”的官商關系
在香港聯交所內,陪同楊國強前來的有幾位家鄉來的“父母官”,他們一起見證了碧桂園成為市值最大的國內房地產企業的激動一刻。“父母官”們盛贊楊國強和他的碧桂園:“是順德的驕傲,是佛山的驕傲,是佛山第三產業發展的驕傲。”
熟悉中國民營企業發展歷史的人知道:想讓自己的企業迅速、安全地發展壯大,如果沒有地方政府與官員的支持是很難遂愿的。這種支持既有“陽光支持”,也有“月光支持”。“陽光支持”指光明正大的、符合法律和政策的扶持;“月光支持”指的是官與商在潛規則支配下,進行游走于法律與政策邊緣的灰色交易。
透析楊國強早年創業史,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這種官商緊密結合的痕跡:首先,他的發跡便是得益于自己在政府部門當“領導”的哥哥楊國華,因為有了大哥的照顧,他在公司里平步青云,職位提升得很快,迅速成了建筑工程公司的經理。正是在這個職位上,楊國強賺取了上百萬元的人生第一桶金;其次,在擔任經理的4年后,也就是1993年,楊國強和其搭檔楊貳珠竟然能拿出3395萬元的巨額資金,對北滘建筑工程公司進行了MBO(管理層收購),楊國強從此成了“Boss楊”。
這可能是中國最早的MBO案例。而其后,風起云涌的MBO一直備受爭議,以至于被政府直接喊停。楊國強之所以能順利地把國企進行私營化,和當地政府官員的鼎力支持有莫大關系。
當時北滘鎮委書記區祥賢就是促成“Boss楊”問世的“貴人”之一。當然,楊國強的“茁壯成長”,“貴人”遠遠不止區祥賢一人,幾乎每一個從順德起步的地方政府官員,都曾給楊國強提供過諸多便利。這種密切的官商合作,讓雙方達到了共贏。
官商結合是中國企業界的特色,這沒有什么值得大驚小怪的,但楊國強與歷任地方政府官員數十年如一日地親密合作,從來沒有什么大的嫌隙、矛盾和紛爭,這就不得不讓人感到驚異了。
如果把收購了科龍的顧雛軍比喻成“過江龍”,那么楊國強無疑是一條“地頭蛇”。顯然,“地頭蛇”比“過江龍”顯示出了更強的生命力。所以有人如此比喻:如果萬科是星巴克,那么碧桂園就是王老吉。
根深蒂固的宗室觀念
在楊國強的腦海里,宗室家族觀念是根深蒂固的。
楊國強有三個女兒和一個養子。大女兒因病留下了智障,小女兒楊子瑩目前還在美國念書,25歲的二女兒楊惠妍自然成為他接班人的首選。在楊惠妍還是一個十幾歲的中學生時,楊國強就帶著她出席公司內的重要會議,后來又把她送到美國留學,取得俄亥俄州立大學市場營銷及物流專業學士學位。2005年,楊惠妍回國后加入碧桂園,擔任采購部經理,目前是碧桂園集團的最大股東。
2006年底,楊國強為楊惠妍在碧桂園大酒店舉辦了一場盛大的婚宴。新郎畢業于清華大學,也有留美經歷,父親是東北某省的副廳級干部。據參與婚宴的某人士介紹,楊老板對女兒的這樁婚姻“覺得非常有面子”。
楊氏家族在當地是一個望族——楊國強光兄弟就有8人,家族龐大、親戚眾多。他財富聚斂過程中的“貴人”是鄉親,多年來不離不棄的事業拍檔是鄉親,而他從事建筑行業聚集的“子弟兵”建筑隊也是鄉親。楊國強可以說是深受“地氣”的滋養。楊國強發達后,也沒有忘記報答父老鄉親——他對親戚鄰里照顧有加,凡是有能力的就安排到公司里上班,能力稍差的就直接給錢幫助;他每年都捐出巨款來為鄉親們做善事。
碧桂園是一個典型的家族企業——在碧桂園的9個執行董事中,除了崔健波外,其他7位均為楊國強的親屬及親信。其中,楊志成和楊永潮都是他的侄子。而崔健波在出任公司總裁之前,曾任順德區北滘鎮鎮長數年,對楊國強的事業發展進行了極大的扶持和幫助。
而在香港上市,這種鄉親關系也幫了楊國強大忙——同為順德老鄉的恒基地產主席李兆基、新世界發展主席鄭裕彤,便各擲10億港元認購新股,引發了眾多投資大鱷的重注持股和68萬散戶股民的熱力追捧,從而造就了又一個資本運作神話。
而對外邊的職業經理人,楊國強則表現出過分的謹慎,不僅不夠放手和信任,甚至還會委派自己的幾個侄子輩人物去給他們“拎包”,實則起到督視的作用。很多人受不了那種被人操縱的感覺,于是紛紛憤而出走。
好強而略顯狹隘的個性
楊國強的個性顯示出了好強爭勝的一面,同時也時常表現出狹隘固執的一面。
雖然讀書不多,但楊國強的學習欲望和能力極強。他把“亞洲首富”李嘉誠當成自己的偶像,不僅仔細研讀了李嘉誠的傳記,還經常用李嘉誠的事跡激勵內部員工。自己讀到什么好書時,就買上幾十本送給自己的員工們。
而通過王志綱的《謀事在人》一書,我們可以看到曾處于危機中的楊國強,是如何求賢若渴的:1993年,事業上一路順風順水的楊國強遭遇了巨大的危機。在該年的一季度和二季度,鋼筋、水泥和木材等建材價格翻番上漲,開發商處于崩潰的邊緣。而此時,楊國強的建筑公司已經為原開發商墊資建造了近4000套別墅。到了下半年,中央針對股市和房市的泡沫開始進行調控擠壓,投資逾億的“碧桂園”項目面臨“突然死亡”的危境。倉促之中,楊國強“無辜”地接過樓盤,從造房者變成了賣房者。
1994年10月的某天,焦急萬分的楊國強請來了新華社記者王志綱,想借這個“記者王”的一支筆為碧桂園項目鼓吹一番。經過一番交談后,楊國強被王志綱的想法所折服,當場拍板聘其為總策劃。王志綱提出的以辦學帶動樓盤銷售的策略立竿見影,不但為楊國強帶來了3億多元的教育儲備金,而且迅速拉動了樓盤的銷售,成為“土洋結合”、“財智相融”的經典案例。
度過危機之后的楊國強,卻與王志綱這位“功臣”結束了“如膠似漆”的合作關系。有人分析,極其好強自主的楊國強,是絕對不允許外人來分享自己的豐碩戰果的。
在廣州碧桂園取得巨大成功后,接下來的華南碧桂園卻沒有延續這種幸運,他的火爆勢頭被黃文仔的星河灣項目和郭梓文的南國奧林匹克花園項目壓得喘不過氣來。而星河灣和南奧項目的幕后策劃者正是被楊國強排斥的王志綱。
憋足了一口氣的楊國強,經過一系列的調整和運作,終于讓碧桂園鳳凰城繼續了以往的輝煌,創造了日銷售額達7.5億元的神話。在大獲全勝之后的某一天,楊國強突然心血來潮,跑到南奧和星河灣去“踩盤取經”。楊國強趾高氣揚地對黃文仔說:有些樓盤就賣十幾億,我的董事個個身價都有10億啦!
原來一直“自娛自樂”的楊國強,在碧桂園上市后,開始面臨現代化、正規化、透明化和跨地區運作的諸多難題,這對小農意識殘存的楊國強,可以說是一次難度非常大的挑戰。
他的“土辦法”不知是否還能繼續奏效?股市多風浪,富豪排行榜上也充滿著跌宕起伏。在房地產泡沫論盛行的今天,潘石屹是一直獨領風騷,還是曇花一現,現在還是一個未知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