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教練型領導者的自我修煉作者名: 陳序 安霞編著本章字數: 2141字更新時間: 2024-12-02 16:12:02
3 績效邏輯
【績效改進是對卓越的追求】
是什么阻礙組織成員擁有更好的表現?企業教練先驅添·高威提出來的理論很好地給出了答案:績效=潛能-干擾。在添·高威看來,一個人表現不佳并不是因為他沒有潛能,而是因為有太多的干擾,正是這些干擾影響了組織成員的表現與績效。
生物學家做過一個有趣的實驗。在一個玻璃杯里放進一些跳蚤,跳蚤立即輕易地跳了出來,反復測試發現,跳蚤跳的高度是其身高的100倍以上。接下來,把這些跳蚤放進一個加了玻璃罩的杯子里,跳蚤跳起來后,撞在玻璃罩上,卻跳不出來。雖然跳不出來,但它們并沒有停下來。一次次的碰撞后,跳蚤變得聰明起來,它們開始根據玻璃罩的高度來調整自己跳的高度,以免受撞到玻璃罩的痛苦。一段時間后,實驗者將玻璃罩又降下一個高度,跳蚤們又一次次地碰撞玻璃,漸漸地再次調整自己跳的高度。玻璃罩被一調再調,逐漸接近了瓶底……最后實驗者把玻璃罩輕輕拿掉,跳蚤們卻并無察覺,它們已經從跳蚤變成了可悲的“爬蚤”!再后來,實驗者在玻璃杯下點燃了酒精燈,玻璃杯燒熱后,所有的跳蚤發揮出求生的本能,不再擔心被撞,全部跳出了玻璃杯。
這個實驗生動地說明了干擾和潛能發揮的關系。跳蚤有足夠的潛能可以從沒有加罩的玻璃杯中跳出,但是干擾卻讓擅長跳的跳蚤變成了“爬蚤”,這是多么可怕的事實!玻璃罩不僅罩在杯子上,還罩在跳蚤的潛意識中,罩在跳蚤的信念上,行動的欲望和潛能就這樣被扼殺了。這樣的例子在人類社會中比比皆是。
姜子牙并沒有傳說中的法術,卻是一位擁有大智慧的人。細數姜子牙的故事,就會發現他的一生正是一個不斷排除干擾發揮潛能,最終取得卓越績效的優秀案例。
姜子牙剛出生時家里很窮,據說他長大后為了生活做過屠夫,開過酒館,然而艱難的生活并沒有影響他讀書的愛好,經過常年的學習與積累,姜子牙通曉天文地理,經常研究治國之策,他渴望為國效力,展示自己的滿腹經綸。據說后來姜子牙在商朝為官,看到百姓生活困苦,深受紂王暴政壓迫,看不慣世態的他辭去官職,隱居于磻溪峽。姜子牙經常以特殊的方式釣魚,直鉤且不用魚餌,這也就有了“愿者上鉤”的典故。
周文王早就聽說了姜子牙的賢能,到山林求賢,二人談得投機,經常討論治國興國的良策,文王也是位學識淵博的君主,兩人產生了相見恨晚的感覺。姜子牙以72歲高齡出山,盡心盡力地輔佐文王,是大器晚成的代表人物。
文王病重后,希望姜子牙能夠幫助周武王理政。最后在姜子牙的謀劃下,武王率大軍徹底消滅了商朝軍隊,建立了周朝。姜子牙在政治上主張啟用賢臣志士,選拔有真才實學的人為官,敢于啟用異族,特別是吸納了一批東夷人,為周朝的建設發揮了極大作用。
姜子牙歷盡人間疾苦,在商朝短暫為官之后,又一直隱居山林,這一切非但沒有干擾他追求事業的決心,反而使他更加堅韌。應用績效=潛能-干擾。貧窮不怕,仕途受阻不怕,政府糜爛不怕,高齡更不怕,最終他將自己的潛能發揮到了極致,創造了偉大的功績。而敢于啟用異族,打破當時以血緣世襲為主要用人標準的傳統,也體現出姜子牙是一位卓越的領導者,能夠幫助成員排除干擾,發揮潛能。
回到當下,現實的干擾對于每一個人來說都時刻存在,因為人類有思想,人類每一刻都在思考。有資料表明,一個人從生到死,每天會產生5萬~8萬個念頭,其中對自己真正有價值的念頭很少。所以,表面上看干擾來自外界,實際上所有的干擾都來自人們的內心,來自內心的恐懼、擔心、嫉妒、緊張、壓力等各種負面的感受,甚至也來自不負眾望、超越自己等看似積極的念頭,有時候任何想法、感受、情緒都有可能成為干擾。
一個人表現不佳,并不說明其沒有潛能,更主要的原因是存在太多的干擾。想法、情緒造成了干擾,干擾影響了行動,行動妨礙了潛能的發揮。很多時候,我們不敢面對更大的挑戰與目標,不是做不到,而是因為心里有著太多的干擾。
為什么會有這些干擾呢?干擾多半來自經歷以及受周圍環境影響產生的固有心智模式。孩童天真的心靈中并無“恐懼”“擔心”這些字眼,跌倒了可以爬起來,不怕說錯話,不擔心別人笑話……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和周圍的回應,人們逐漸形成了無數“應該”的信念和思考習慣。父母、老師、朋友等,他們對我們所做的事給予回應(指責、表揚、要求、打罵、嘲諷等),日積月累,我們便在此基礎上建立了價值判斷、心態反應和行為模式。
教練型領導者正是要支持成員弱化干擾,同時引導成員看到新的可能性。周文王不會因為姜子牙是古稀之年的老人而棄用他,姜子牙不會因為賢才是異族而放棄任用,因為他們看到的是人的潛能。只要領導者幫助成員弱化干擾,成員就會以卓越的表現和成績回報。一個人看到了可能性才會從內心產生行動的心力,才愿意付諸行動,一旦開始了新的步伐,而且從中獲得好處,便會漸漸脫離舊有的習慣,堅定地邁向新的道路。
我們經常把教練型領導者比作挖金礦的人,在挖金礦的時候挖出來的土一定很多,這些土就是干擾,只有將土去除,金子才會展現光芒。在管理活動中,領導者除了需要不斷地輔導成員,提升他們的工作能力以外,還需要不斷減少與消除成員的干擾因素,比如成員對工作的恐懼、擔心、焦慮與不良心智模式,甚至是過往帶給他們的信念系統。
小結
一個觀點:績效改進是對卓越的追求。
一個理論:績效=潛能-干擾。
一個故事:跳蚤的故事。
一種思維:掘金者的思維。
一個實踐:多關注成員內在的干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