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讀書要有志有識有恒
- 良善之言:唐浩明評點曾國藩語錄
- 唐浩明
- 819字
- 2024-11-04 14:57:33
曾氏在這里對士人于讀書一事上提出三個要求,即有志、有識、有恒。其實,不只是士人,也不只是讀書一事,我們每一個想好好活在世上的人,若希望做出一樁較大的事情,都應該有志、有識、有恒。有志、有恒,在此不詳說,這一段專來說幾句“有識”。
所謂識,就是一個人對自身和自身之外世界的了解與看法。人的“識”,以所知為基礎。知積累得越豐富,對人和事的了解就有可能越清楚,看法也就有可能越接近其本質。知的積累來自多種途徑,讀書固然是最重要的一條途徑,還有一個重要的來源便是閱歷。看得多,感受得多,經歷得多,知也便自然多了。人的識,以“見”為可貴。通常將此稱為見識或識見。識的最后落腳點乃在于對人事的認知與判斷,這個認知的準確度與判斷的正確與否,便是“見”。它與知有關,但又不完全取決于知的多寡,而與一個人的思維力、領悟力、創造力關系更大。人們常說的“書呆子”“兩腳書柜”“書蛀”等,便是指裝了滿肚子書本資料卻沒有自己見識的人。由于缺乏最后落腳點,這種所謂知識再多也作用不大。而“見”又以遠見和創見尤為寶貴。因為有遠見,則可預為準備;因為有創見,人類文明才得以發展。以筆者看來,曾氏所提出的志、識、恒三者中,識最為難得,也最為重要。
原文
蓋士人讀書,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恒。有志則斷不甘為下流;有識則知學問無盡,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觀海,如井蛙之窺天,皆無識者也;有恒則斷無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諸弟此時,惟有識不可以驟幾,至于有志有恒,則諸弟勉之而已。
譯文
知識分子讀書,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識見,第三要有恒心。有志向,則絕對不甘心處于底層。有識見,則知道學問是沒有窮盡的,不敢以一點點所得為滿足;比如用河伯的眼光看大海,用井底之蛙的角度來窺測天空,這都是沒有見識的緣故。有恒心,則絕對沒有辦不成的事情。這三個方面,缺一都不行。眼下各位老弟,只有在識見這方面不可能很快達到較高的層次,至于有志向、有恒心這兩方面,則完全可以期盼于自己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