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趙由航與老者再度出來后,華商們齊刷刷的望了過來。
“愛卿向朕分析了南洋局勢,收益頗豐。”趙由航為此事定性道。
“至于要說的消息,朕也已經說盡了,若有急著走的,可以就此離席。”
“多謝陛下體諒。”不少華商起身告別。
和剛才為了行商利益的謝陛下不同,他們這次是真心感謝陛下,開戰前能把消息告訴他們,給他們避禍的時間。
不一會,內院走了大半。
與之同步的是外院沙場,隨著趙由航的政令一個一個散出,眾人先是搖頭惋惜,再是悔恨當初,沒能投資淡加錫。
幾個勢力頗大的海商甚至在商量,讓渡一些利益,以換取投資機會。
然而還沒等他們的方案成型,南華路要擴張的消息就先傳了過來。
眾人慌亂起來,有想要求證的,有想要離場的,若不是有北府軍作攔,早就亂了起來。
群情混亂、眾說紛紜,不過要論最激動的那個,還當屬三佛齊使者。
“大宋皇帝為何要和我三佛齊開戰?”使團中不知是誰喊道,隨后眾人各說各話、亂成一團。
使團長壓住了慌亂的眾人,向宋朝官員回道:
“貴國有言,兵者、大事也,不可不查,還望通報貴國皇帝,我三佛齊攜誠意而來,一切皆有可談,沒必要舞刀弄槍。”
官員掃了他一眼:“我朝陛下是在通知你等,并非有意相商,請回吧。”
使團自然不聽,軟磨硬泡許久,直至凌晨,終于等來了經略使鮑廉遞交的國書。
“上國是認真的嗎?”
使團長看過后嘴角有些苦澀:“為幾個部落,大動干戈?”
鮑廉沉靜的點點頭:“國書已下、木已成舟,與其在此無謂掙扎,不如將消息早早告訴你主。”
“宋軍是不是已然出發,今夜就能突破邊境?”使團長有些不甘心的問著。
“此乃軍情,無可奉告。”
鮑廉一揮袖袍,轉身離去。
使者牙槽欲碎,但又無可奈何,只得帶著使團速速離開,乘坐快船連劃帶帆的返回了占碑城。
“近期可有戰事發生?”使團長抵達港口的第一件事,就是向當值將軍打探道。
將軍目光有些復雜的搖了搖頭:“未曾,但即將開戰的消息已傳的四處都是。”
“竟如此之快……”使者微微皺眉。
片刻后,使團一行抵達王宮,國王親自接見。
“真的一點希望都沒有了?”國王起身問道。
使者嘆了口氣:“難有轉機,臣連宋主的面都沒見上。”
國主跌坐回王座,有些頹廢的喃喃自語:
“那就只好趁著宋軍未動手前,同意其請求了……反正北地半島非我等核心,此番割讓地方也并不富裕……”
國王努力說服著自己,使者看到國主如此,忍不住道破道:“王上,宋庭猶如虎狼,只是退讓其胃口只會越來越大!”
國王有些惱了:“那還能如何,原本計劃是許以好處,拖延至宋主及其精銳撤離,則淡加錫自然渡過危機。
但眼下宋主不受安撫,本王難道要與兩敗元軍的精銳抗衡不成!”
使者無話可說。
“唉—”
這時,一直在旁聽的相宰嘆了口氣:“陛下,雖不能抗衡,但亦不能放棄,否則宋主發現無抵抗后,順著滅國了當如何?”
國王對這個相宰頗為敬重,搖頭苦笑道:“如何自救?各地都已開始不聽孤的了。”
相宰沉吟片刻:“可以授權地方貴族,允許他們自行招兵。”
國王瞪大眼睛:“怎能如此……”
“非常之時、當行非常之法。”相宰目光堅定:“陛下可效仿番商所在國家,做好制衡,建好制度,亦能無憂。”
國王愣了許久,最終揮了揮衣袖道:“都先下去吧,讓孤再想想。”
相宰領命,起轎回府。
“大人進展如何?”相宰剛一進屋,一人猛的竄了出來問道。
相宰瞟了他一眼:“尚可,國王雖未同意放權,但以我對其了解,明日必會應允。”
那人呵呵一笑,掏出了懷中的至元鈔。
相宰有些嫌棄的接過:“這東西貶值的厲害,下次我這只收金銀。”
那人繼續捧笑:“這不是方便貼身攜帶嗎,至于金銀等事成之后如數奉上。”
相宰哼了一聲:“你家主人目的既已達到,那就快快去做吧,畢竟宋庭兇猛,可不要翻了車。”
“相宰放心,南洋才有多少華人,宋庭占不了多大地盤的,只要發展到讓他們的進攻損失大于劫掠收益,就能坐下和談。”
那人侃侃而談:
“我家主人的真正對手,從前是宮里那位,以后也只會是宮里那位,為此我等可沒少散布即將開戰、我朝危險的消息。”
相宰微微皺眉:“希望如此吧。”
……
次日,允許各地貴族在自家封地自行籌集錢糧募兵,以保王庭、抗宋庭的政令自三佛齊王宮而發。
收到消息的貴族悲喜交加,是,以后不用再造假賬、藏私兵了,但前提是先從宋庭手中活下來再說。
淡加錫—城港口
在官家的注視下,一列列北府軍登上了船只,火炮等器物也用皮子或者蓑衣裹上,防止雨淋。
此番出兵分為兩路,一路為八百人,領軍者為邊居宜,向馬來半島進發;一路為兩千眾,領軍者為尹玉,往巨港駛去。
臨行前,趙由航曾拉著尹玉囑托了許久。
他最終還是決定接過這份送上門的大禮,嘗試開啟一個屬于大宋的大航海時代。
知情后的鮑廉對此三番五勸,倒不是反對此決定,而是勸陛下,如此大的事情多少要過政事堂。
趙由航也明白這點,皇帝這位置說起來高貴,但他的一切都是建立在朝廷這個機構之上的。
皇帝可以改編這個機構,但不能忽視這個機構,這等關乎制度的大事,竟然越過政事堂,那士大夫會不會離心離德?
趙由航一面交付尹玉,攻下巨港后先按尋常城池處理,并著密旨一封,囑托那老者務必配合。
一面書信政事堂,由海船報向呂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