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人際關系的基本技巧(5)
- 人性的弱點
- 卡耐基
- 3642字
- 2015-01-19 14:18:49
為了生計,銷售人員辛勞地四處奔波,卻終日在業績壓力下愁容滿面。為什么?因為他們只想著自己的目的,而忽略了這一點——人們其實什么東西都不需要。如果我們想買點什么,早就出門去買回來了。人們真正需要的,是解決問題的方式。人類永遠都面臨著種種問題,永遠都需要這些問題的解決方案——如果銷售人員能夠證明其服務或產品可以幫助人們解決問題,不用推銷,我們就會主動掏錢。對消費者而言,“主動買”比“被推銷”的感覺好得多。
許多銷售人員叫賣了一輩子,卻從未站在消費者的角度考慮過。舉個例子吧。我曾在森林崗住過好些年,這是紐約州中心一個安靜富裕的小區。一天早上,我在趕往車站的路上遇到了房產管理員。他一直在這一區工作,對森林崗的狀況了如指掌。于是我在匆忙中問他我家別墅用的是鋼板還是空心磚。他說他不清楚,讓我打電話給森林崗園藝協會問問——這個辦法不用他說我也知道。第二天早上,信箱里躺著一封他的來信。他特意寫信告訴我答案嗎?不是。只需一分鐘,他就可以問到答案,但是他沒有這樣做。在信里,他再次重申我可以自己打電話問問,然后力勸把保險交給他打理。
他并不關心怎樣能夠幫助我,他只關心怎么能幫到他自己。
在阿拉巴馬州的霍華德·盧卡斯分享的故事中,你會看到同一公司兩個銷售員處理問題的不同方式:
“幾年前我管理著一家小公司,隔壁是一家大型保險公司的總部。他們的保險員在不同區域跑銷售,負責我們這一區的是卡爾和約翰。
“一天早上,卡爾來拜訪我們公司,閑聊的時候提到他們公司為高級管理人員推出了一種新型人壽保險。如果我們感興趣,等他得到進一步消息再過來告訴我們。
“同一天,約翰在午休回來的路上看見我們,遠遠地大喊:‘嘿,盧卡斯!等一下,我有超棒的消息告訴你們!’他快步跑過來,興奮地向我們介紹當天新推出的高管人壽保險——就是卡爾早上提到的那個險種。他介紹了幾個我們最關注的細節,包括保險涵蓋內容和保期等,希望一等正式發行就請我們簽約。最后他說,‘這個險種剛剛推出,我明天請總部的人來詳細講解一下。能不能先麻煩你們填一下申請表,這樣總部的人就能按照每個人的情況介紹最合適的產品了。’他的熱情引起了我們對這個險種的興趣。保險正式開始售賣的時候,總部的人確認了約翰介紹的細節無誤,于是我們每人購買了一份保險,還追加了投保額。
“回想起來,卡爾原本能夠搶占先機,促成這筆生意的,但是他并沒有花心思引起我們的興趣。”
這世界從不缺少貪婪成性、自私自利之人。能夠站在他人角度考慮、真誠地幫助他人的人卻少之又少。因此后者必將卓然于眾,無可匹敵。美國知名律師、商界領袖歐文·揚曾說過:“對于那些能夠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洞悉他人心理的人,未來已經準備好了給他們的獎賞。”
如果你能夠從本書中得到一點收獲,開始越來越關注他人的想法和處境,你的事業必將由此牢牢扎下根基。
了解對方的需求,從而激發對方的興趣,并不等同于操縱他人、損人利己。溝通的宗旨是雙贏。基于貨運站信中的提議,貨運站能夠減少擁塞,沃邁倫先生的公司能夠及時卸貨,雙贏;銀行聘用安德森女士這位有價值的雇員,安德森女士得到一份心儀的工作,雙贏;保險員約翰獲得保單,盧卡斯先生得到保障,雙贏。
邁克爾·惠登的例子同樣能夠說明激發客戶需求的重要性。惠登先生是殼牌石油公司的銷售員,負責羅德島區域。他想成為公司的金牌銷售,但是羅德島區的某個服務站一直在拖他后腿。這家服務站開了很多年,變得破舊不堪,銷量因此逐年下降;然而運營經理已經上了年紀,他不愿意再費力維護服務站。
無論邁克爾怎么懇求,這位經理都不肯更新設備。邁克爾動之以情,曉之以理,都毫無成效。于是他決定邀請這位經理參觀他轄區內新建的殼牌加油站。
這個方法終于奏效了。經理被新加油站的現代化設備所折服,一回去就將他的服務站整修一新,業績也因此屢創新高。邁克爾如愿成為大區的金牌銷售。他用新加油站的美好圖景激發了那位經理的興趣和好勝心,不僅達到了自己的目標,也令對方受益。
人們在大學里閱讀維吉爾的詩作,學習微積分的解法,卻從未認真思考過他們自己的頭腦是如何運作的。我曾經受邀給空調制造商開利公司的新員工上培訓課,教授說話之道。這些員工大多剛走出大學校門。培訓中有一個訓練是說服對方在業余時間出來打籃球。其中一名員工是這樣說的:“我想讓你出來陪我打籃球。我很愛打球,但上次去體育館的時候人特別少,都組不成隊。前幾天晚上我們兩三個人在街上打球,結果我被人給打了。我希望你們明天晚上都能來。我實在太想打球了。”
他有顧及你的任何想法嗎?完全沒有。你既不想去冷清的體育館,也不想上街被人打。至于他有多想打球,那跟你有什么關系呢?
同樣是邀你去體育館打球,怎樣能令你產生興趣呢?說出你能從中得到的東西——在體育館打球有活力,更對你胃口,能令頭腦清醒,好玩,競爭激烈,還常有籃球比賽……這些都能激發你的興趣。
還記得奧弗斯特里特教授是怎么說的嗎?“說服別人的首要途徑,是引發對方的強烈欲求。能者縱橫四海,庸者踽踽獨行。”
培訓課上的一位學員很擔心她的兒子會營養不良。這個叫喬尼的小家伙體重過輕,卻總是不好好吃飯。父母用盡了方法,教育他,責罵他,整天喋喋不休地在他耳邊念叨著“媽媽希望你把這些吃掉”、“爸爸想讓你快快長成男子漢”。
這些話對孩子能管用嗎?喬尼當然置若罔聞,左耳進右耳出。
眾所周知,三歲孩子的世界觀,和三十歲父親的世界觀,有著天壤之別;然而這位父親卻指望孩子和他的想法一致。他終于意識到這種期待的荒謬之處,開始捫心自問:“孩子想要什么?如何能夠既給他想要的,又滿足我的期望?”
這位父親很快想到,喬尼很喜歡在室外騎他的小三輪車,但是鄰街一個大男孩總是欺負他,經常粗暴地把他從車上拽下來,搶他的車騎。每次被欺負,喬尼都哭喊著跑回家找媽媽;媽媽會出門教訓那個大孩子,拿回三輪車。這一幕幾乎每天都發生。
聰明的讀者,你覺得喬尼想要的是什么呢?小孩子有著大人一樣的敏感內心。他的自尊,他的憤怒,他被輕侮的恥辱,一同在心里激蕩吶喊。他想要報仇,揮出的小拳頭要不偏不倚地正中對方的鼻梁。于是父親對他保證,如果按照媽媽說的話好好吃飯,他早晚能把那個壞孩子打得跪地求饒。從那之后,父母再也沒擔心過孩子的飲食問題。菠菜,腌菜,青花魚……喬尼認真地吃每一餐飯,期待變得強大,痛痛快快地把那個羞辱他的男孩狠狠地揍一頓。
問題解決之后,父母決定趁勝追擊,糾正喬尼的尿床問題。喬尼晚上睡覺是由祖母照顧的,早上起來,祖母總會查看床單,責備地說他:“你瞧瞧,喬尼,看看你昨天晚上干了什么!”
喬尼就會逞強地回嘴說:“不是我干的,是你干的!”
父母用盡了方法——責罵,羞辱,打屁股,三令五申——全都無濟于事。怎么才能讓孩子自覺地注意不要尿床呢?父母為此束手無策。
他們開始關心孩子想要什么。喬尼討厭再穿祖母式的長睡袍,想要一身和爸爸一樣的睡衣;祖母笑著答應說,如果他愿意改掉尿床的壞習慣,就給他買一身新睡衣。喬尼又提出想要一張自己的小床,祖母也沒有反對。
于是母親帶喬尼來到布魯克林的商場。她對售貨員使個眼色,大聲說:“這個小伙子想要買些東西。”
“這位年輕的紳士,請問有什么可以幫到您嗎?”售貨員熱情地問喬尼。
喬尼感到自己備受重視,于是踮了踮腳,努力站得更直,說:“我想給自己選一張床。”
母親悄悄暗示售貨員她看中了某個樣品,售貨員心領神會,極力向喬尼推薦那張床。第二天,那張床就被送上門了。那天晚上,父親剛下班回家,喬尼就飛奔到門口,大叫著:“爸爸!爸爸!快來看我自己買的床!”
父親對喬尼的新床稱贊不已。他正如施瓦布勸告的那樣,真誠地夸獎兒子。
“你不會把這張床弄濕的,對不對?”父親問。
“不會不會,當然不會!”喬尼堅決地說。那是他的床。他自己選、自己買的床。他穿著和大人一樣的新睡衣,也想像個大人一樣信守諾言。他做到了。
通訊工程師德茨曼是我課上的另外一位學員,也是一位父親。他三歲的女兒總是不愿意吃早餐,讓他傷透了腦筋。哄也哄過,罵也罵過,都不管用。于是他開始琢磨,怎么能讓女兒乖乖吃飯呢?
父母注意到小姑娘很喜歡模仿媽媽的一舉一動,假裝自己是個大孩子。于是這天早晨,媽媽把女兒抱到椅子上,讓她自己做早餐。爸爸也特意在這個時候走進廚房。女兒一邊攪拌著麥片,一邊興奮地說:“看呀,爸爸,今天的早餐是我做的!”
那個早晨,小姑娘主動吃了兩份麥片。自己做早餐是表達自我的途徑,讓她得到了內心渴望的重視與關注。
威廉·溫特曾經評論說:“表現自我是人性的重要需求。”這一心理同樣適用于商界。如果你想讓他人贊同你的想法,與其直接提議,不如引導對方像德茨曼的小女兒一樣,在他們的腦海中“攪拌”這個想法。這樣一來,他們會將你的想法當成自己的;而人總是會喜歡自己的想法的,他們一口氣“吃掉”兩個想法也說不定。
請記得:“說服別人的首要途徑,是引發對方的強烈欲求。能者縱橫四海,庸者踽踽獨行。”
「原則 3
激發他人的需求」
「小結
人際關系的基本技巧」
原則1 不要批評,不要指責,不要抱怨
原則2 真心實意地感謝他人、贊美他人
原則3 激發他人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