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父母這樣支持我就好了:讓孩子體會到引導、安慰和鼓勵的力量
- (美)克里斯·瑟伯 (美)亨德里·魏辛格
- 627字
- 2024-10-18 17:15:02
第1章
拼命給孩子壓力的媽媽和嚴重抑郁的女兒
不論年齡大小,所有的孩子都至少需要一個溫暖、可靠的成年人,相信他們,給他們安慰,尤其是在困難的時候。大多數父母都記得孩子在難過時來到他們身邊的樣子。典型的例子可能是抱怨“我討厭學校,作業太多了,這周末什么有意思的事都做不了了”。大多數父母也會記得他們為孩子的苦惱給出的“明智建議”,比如“是啊,不過學習很重要,所以我們看看你的作業,考慮一下你應該先做什么”。還有,大多數父母都會記得孩子用各種惱火的口氣把他們的支持頂了回去,比如“別對我指手畫腳”“別對我說教”或者“你根本不懂”。到底發生了什么?父母試圖幫忙,而孩子卻拒絕他們的幫助。我們會想“你不懂”是什么意思?我懂的可不少,所以我才給了你很棒的建議!
如何解釋這種令人沮喪的爭執?答案是視角不同。父母和孩子對于同一問題的看法往往截然不同。在這個例子里,無論孩子是在小學二年級還是大學二年級,他們想要的都是共情。他們想要父母感受他們的痛苦,承認他們的失望。相反,父母不是第一次見到孩子鬧這一出了,他們想讓孩子在事情惡化之前盡快解決問題。然而,正如我們稍后在第10章討論的那樣,將問題解決放在共情之前很容易引起沖突。無論父母的意圖是什么,現在只須理解父母的觀點可能與孩子的天差地別,這種不同可能會帶來出乎意料的影響。壓力比一晚上繁重的家庭作業要復雜得多,但父母和孩子對壓力的感受也是不同的。請看格洛麗亞與莉茲的例子,這對母女的關系和個人的快樂都被不健康的壓力破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