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父母這樣支持我就好了:讓孩子體會到引導、安慰和鼓勵的力量
- (美)克里斯·瑟伯 (美)亨德里·魏辛格
- 2993字
- 2024-10-18 17:15:02
引言
在世界各地,慈愛而心懷好意的父母都在給孩子施加不健康的壓力——這種壓力會削弱年輕人的創造性、動力、情緒健康、社會性發展以及求知欲。這種督促孩子上進的做法是適得其反的。這是給孩子施加壓力的主要矛盾。
對于什么對孩子最好,父母都有自己的選擇。從備孕的父母應該吃什么,懷孕時應該給胎兒聽什么音樂,到孩子出生后應該準備什么益智玩具,以及哪種智能手機套餐最能夠促進親子關系,父母很容易執著于孩子的發展而無法自拔。社會、民族、文化、教育、政治等方面的因素也會對孩子產生影響。不出所料,成千上萬的書和大量學術期刊文獻都在宣稱某種育兒方式對孩子最好。為了節省你的時間,我們已經把這些資料都讀了個遍。
好吧,其實我們沒有讀完。不過我們選擇性地瀏覽了這些文獻,尋找新的想法,直到發現這些書和文章說的基本上都大同小異為止。像你一樣,我們有時也會對書籍、雜志、電視節目、姻親、博主、旁觀者以及其他父母(包括我們自己的父母)提出的建議感到困惑和惱火。然而,從有關“父母施加的壓力”(parental pressure)的文獻中,我們總結出了一條非常一致的信息:父母給孩子的壓力太大了。
這在我們看來完全沒有道理。父母為什么要越來越多地做那些有損孩子的良好表現、傷害他們心理健康的事情?像許多人類學家[1]一樣,我們將父母看作“理性的行動者,他們利用自己對于世界的共同知識,適應自己的社群,并在其中做出復雜的決策”,他們會“形成一定的發展目標和照料策略(即文化模式),最大限度地促進孩子獲得具有文化價值的技能與性格特點”[2]。然后我們意識到:施加壓力是父母的本能?!岸啻蟮膲毫Σ藕线m”這一流行的問題,實際上是一個錯誤的問題。
本書關注父母如何施加壓力,而不是施加多少壓力,在大眾媒體的喧囂中獨樹一幟。而且與多數育兒書籍不同的是,這本書不會教你如何改變孩子,而是會敦促你改變自己。大多數育兒書籍仍采用這樣的思路:如果你的孩子有問題,那就教他們應對自己的感受,改變自己的行為。然而我們的方法與此截然不同,遠遠沒有這么獨斷專行。我們會說:“許多孩子的問題是關系的問題,這意味著孩子和父母可以一同解決問題?!?/p>
事實上,這本書講的不僅是如何用健康的方式勉勵孩子,也是如何勉勵作為父母的我們。所以,做好準備吧。這個過程并不輕松。我們的建議一開始會讓人感覺不舒服,因為它們挑戰了傳統智慧。我們會敦促你直面這種不安,在自己的進步中找到些許滿足。我們也會敦促你根據自己的情況,調整我們提出的概念,以適應你家的風格與傳統。通過養成健康的施壓習慣,你就能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減少不健康壓力所帶來的嚴重抑郁、焦慮、物質濫用、輟學和自殺。
我們大多數人都和伴侶、教師談過該給孩子“施加多大的壓力”,也對孩子熟知如何“惹火我們”而感到驚訝,并且十分希望孩子能“多下點兒功夫”,或者我們會“有一種強烈的愿望”,希望孩子能達到某種發展的里程碑,比如學會閱讀。
本書中引用的研究與故事,見證了父母在引導孩子成為最好的自己時所面臨的困境。我們給孩子壓力,是因為我們關心他們,但由于方法不當,我們阻礙了孩子的進步,制造了問題。當然,學習新的育兒方法需要時間。同為父母,我們很高興你們選擇閱讀本書。請繼續傾聽你腦海中那個不斷提供寶貴建議的聲音,不過今天要做一些適度的調整,這樣你明天就能成為更有成效的父母。一周接著一周,你對勉勵孩子的方式不斷做出適度的調整,他們的心理健康和整體表現也會產生越來越可喜的變化。
我們對于堅持的鼓勵,與《愛麗絲夢游仙境》(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中渡渡鳥在賽跑中的判罰是不同的。當被要求宣布這場混亂賽跑的獲勝者時,渡渡鳥高聲喊道:“每個人都是贏家,人人都有獎品!”生活有時看似一場混亂的賽跑,但不是每種育兒方法都應該贏得獎品。勉勵孩子的方式有對有錯。堅持高標準,一如既往地給予溫情,樹立良好榜樣,鼓勵、允許孩子承擔健康的風險,以及從錯誤中吸取經驗教訓,這些都是促進青少年積極發展最有力的方式。相比之下,狹隘地定義成功、用“不成功,便成仁”的態度看待成敗,會將健康的壓力迅速轉化為有害的人際互動,使孩子表現惡化,破壞他們的情緒穩定,并損害親子關系。
除了這種令人沮喪的諷刺結果以外,我們還有一項令人振奮的發現:我們父母有能力將有害的壓力轉化為有益的壓力。劇透預警:在不同的時候,所有父母都會給孩子施加有害和有益的壓力。事情一直都是這樣的。只不過在過去幾十年里,父母施加的不健康壓力才成為一種有詳細記載的危機。因此,本書的目標是給父母指明健康的道路,并提供多種實用工具,確保他們憑本能給予孩子的壓力能夠促進發展,而不是帶來痛苦。
前方的路
本書的脈絡是這樣的:
●在第1章,我們會提供兩個例子,說明父母施加有害壓力能夠造成難以察覺的危害。首先從父母的角度闡釋,然后從孩子的角度闡釋。
●在第2章中,我們會解釋“表現悖論”及其狡詐的“孿生兄弟”——“目的悖論”帶來的有害后果。
●第3章的標題是“健康的壓力如何促進青少年的發展”,我們在明確地區分了健康與有害的壓力之后,闡述了健康的壓力如何積極地促進青少年的發展。
●我們在第4章“正確對待孩子對你的指責”中變得有些尖刻,我們知道父母承受了孩子給的許多壓力。我們會解釋壓力的來源,從而幫你為這種情況預先做好準備。
●在第5章中,我們提供了8種實用轉變方法中的第1個,能解放父母,讓他們擺脫“壓力型父母”的角色,自信地扮演“支持型父母”的角色。
●當然,我們只有評價一些流行文化中的育兒標簽,才能創造出新的術語。第6章會讓你對自己育兒的評估更加清晰。
●第7~12章談到了6種更實際的轉變,有助于你鞏固“支持型父母”的角色。我們會用故事、表格和研究來說明競爭、情緒表達、共情、傾聽、贊揚、批評、提問以及父母參與的健康方面。
●在第13章中,我們解釋了父母施加的有害壓力與有害的社會壓力、文化壓力是如何相互作用的。我們提出的第8種轉變(也是最后一種)概述了父母可以如何對抗這種破壞性因素的組合。
●在最后一章中,我們額外提供了一些指導,作為我們8種轉變的補充。你將學到更多關于如何幫助孩子在壓力之下表現良好的知識。我們也會從哲學的層面上討論勉勵孩子的方法以及其他照料孩子的理念——這些是值得我們為之努力的。
●我們的結語是對父母和教育工作者的呼吁。雖然對教育的高期望是有害壓力的來源之一,但這種期望有著強大的力量,也是可以改變的。有了父母的支持,教育工作者也許能夠以身作則,促使其他高壓力的亞文化圈產生健康的改變,例如一些社區、公司和重點學校。
在本書中,我們沒有建議父母不要給孩子壓力。事實上恰恰相反。如果父母能將高標準、合理的規則、無條件的愛與允許孩子自己做一些決定、躊躇、從錯誤中吸取教訓結合,我們就贊同這種平衡的壓力。我們大力支持這種慈愛的壓力:父母將共情和關懷注入其中。我們鼓勵有效表揚、批評與提問帶來的誠實壓力。我們懇求父母與文化、身份認同、同輩、社會與經濟的壓力做斗爭——這些有害的壓力不是父母造成的,但只有他們的愛才能將其消除。
為你養育孩子的良好方式而自豪吧。要知道,盡管你可能給了孩子一些有害的壓力,但這意味著你是普通人。請多一份謙遜,但不要苛責自己。糟糕的是這種“給孩子壓力”的流行病,而不是你。
最后,在你閱讀這些章節的時候,請記住施加壓力的“方法”比“多少”重要得多。
[1]Whiting, B.B., & Whiting, J.W.M.(1975). Children of Six Cultures: APsycho-Cultural Analysis.Cambridge, 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Yamamoto, Y., & Holloway, S.D.(2010).Parental Expectations and Children's Academic Performance in Sociocultural Context. Educational Psychology Review, 22(3), 189-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