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程
- 向曉蜜 戴璐洋 梁利蘋主編
- 1153字
- 2024-09-29 16:30:54
一、心理健康現狀
(一)當前精神心理疾病現狀概要
現代社會環境變遷快速、生活忙碌緊張、人際競爭激烈、心理壓力沉重,使心理疾患不斷增加。
2022年,人民日報社健康時報、動脈網與好心情互聯網醫院聯合發布《2022年數字化精神心理健康服務行業藍皮書》(以下簡稱《藍皮書》)。《藍皮書》顯示:精神障礙是全球十大疾病負擔之一,1990—2019年,全球精神障礙患病人數增長48.1%。在國內的眾多精神心理疾病就診患者中,無論男女,抑郁癥超過四成,占比較高;在抑郁癥、焦慮障礙、精神分裂癥、雙相情感障礙4類疾病中,就診患者均以20~35歲的年輕人群為主。
世界衛生組織2022年6月發布的《2022年世界精神衛生報告》顯示,2019年,全球近10億人患有精神健康疾病;在新冠肺炎疫情暴發的2020年,全球抑郁和焦慮患者增加了25%。然而,世界各地的社區和護理系統中普遍存在對精神衛生問題患者的污名化、歧視等行為,且只有少數人可以獲得優質精神衛生服務。報告呼吁所有利益攸關方行動起來,重塑影響精神健康的環境,并加強有助于關懷人們精神健康的系統。
(二)大學生心理健康現狀
從當前的情況看,多數大學生心理狀態基本處于健康水平,這種健康表現為:他們有較高的智力水平,有強烈的求知欲,對學習有興趣,學習目標明確,學習效率較高;有較穩定的情緒,樂觀自信,有年輕人的朝氣和活力,對于未來滿懷憧憬;有比較健全的意志,不怕困難,果斷頑強,有自制力;他們的人格完整統一,敢于競爭,努力向上,積極進取;有比較完善的自我意識,能較好地認識和接納自己;有良好的人際關系,交往廣泛,有知心朋友;對于社會現狀有比較客觀的認識,善于進行自我調節,適應良好。
然而,大學生心理狀態受多方面因素影響,也是易變化、不穩定的。大學生正處在青年中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變化最激烈的時期。由于心理發展不成熟,情緒不穩定,面臨一系列生理、心理、社會適應的問題時,心理沖突矛盾時有發生。比如,理想與現實的沖突、理智與情感的沖突、獨立與依賴的沖突、自尊與自卑的沖突、求知欲強與辨別能力弱的沖突、競爭與求穩的沖突,等等。這些沖突和矛盾若得不到有效疏導、合理解決,久而久之就會形成心理障礙。當代大學生心理脆弱、意志力薄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在學習、生活、交友、戀愛、擇業等方面遇到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們中的一些人難以承受,以致出現心理疾病,甚至離校出走、自殺等。從環境因素看,競爭的加劇、生活節奏的加速,使人產生時間的緊迫感和壓力感;個人對生活目標的選擇機會增多,難以兼顧的矛盾加劇了內心的沖突,產生了無所適從的焦慮感。凡此種種,對變化的環境適應不良而出現的各種困惑、迷惘、不安、緊張在明顯增加,社會的變革給正在成長的大學生帶來的心理沖擊比以往任何一個時代都更為強烈和復雜。各種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社會因素交織在一起,極易造成大學生心理發展中的失衡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