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熱愛敘事的心智

人類天生愛講故事。人們口中的故事有各種各樣的形式:民俗、傳說、神話、史詩、歷史、動態(tài)圖片與電視節(jié)目。故事存在于每一種人類文化中。故事是一個天然容器,能容納眾多信息。而講故事是我們對他人和世界表達自我的一種基本方式。

回想一下你最近一次向別人解釋“為什么這件事對我來說很重要”的場景。你很可能是用說故事的方法完成解釋。或者回想一下過去你和他人的一段親密對話。我想之所以這段交談很美好,是因為這段對話里包含的故事和聽故事的人的反應起了作用。實話說,人們平時交流中傳遞的就是一個又一個的故事。這個現(xiàn)象太普遍,以至于許多學者提出:人類的心智或許就是用來講故事的。9他們說:我們生來有一個敘事的大腦。

想象一下,在很久以前,一天的生活結束了。日光逐漸消退,夜晚即將來臨,那會是一個充滿了睡眠和看不見的危險的黑暗世界。我們的祖先結束狩獵,回到家中,在整天地搜集食物、喂養(yǎng)孩子、保護部落之后得以休息。祖先們圍坐一團,清點一天的收獲。他們訴說著自己的經(jīng)歷,借此來互相逗樂,有時也為了保持清醒。小說家愛德華·摩根·福斯特(E.M.Forster)曾推測道:

從史前人類的頭骨中,你就能判斷出他們會聽故事了。這些聽眾是一群圍著篝火、哈欠連天的原始人。這些人被猛犸象或犀牛折騰得筋疲力盡,只有故事里的懸疑才能使他們不致入睡:接下來還會發(fā)生什么呢?10

在一天結束時講述的故事是對歷史的共享。故事中的時間和事件把人們聯(lián)系起來,分成了演員、講述者和觀眾。借由故事的講述,人們挖掘出更多生活中未展開的情節(jié),這一過程勝過了人們在實際活動中獲得的體驗。故事不僅僅是一則“編年史”,或是像秘書寫下的會議紀要,精確地記錄下在什么時候發(fā)生了什么。故事中事實部分更少,而意義部分更重要。通過對過去主觀地、添油加醋地敘述,人們重新構建了過去——歷史是可以被重制的。人們判斷歷史正確與否,不是僅僅參照了一段歷史是不是如實反映現(xiàn)實。相反,我們是通過“是否可信”與“是不是前后因果串聯(lián)有條理”等敘事方面的標準來評判歷史。生活中蘊含著敘事性的真相,且它與邏輯、科學和實證論證無關。我們只在意它是不是“一個好故事”。按一位作家的話,故事是我們古代先祖所熟悉的一種真相:

世上沒有一個人知道什么是真相,直到有第一個人學會了訴說故事。閃電或是野獸的咆哮沒辦法成為人類生活中的一部分,只有這些事在后來形成的故事才能組成人類的生活。如果一位遙遠的先祖能描述出或表演出自己在森林深處的屠殺,這位先祖便會得意非凡。在訴說與表演故事的過程中,故事融入了部落的生活,也幫助部落更加了解了自己。我們與野獸搏斗并獲得勝利,于是我們才能活著并訴說這些故事。故事雖有修飾,但不能說它不真實,因為真實不僅僅是確切發(fā)生的事件,也包括在事件發(fā)生時和發(fā)生后人們對它的感想。11

心理學家杰羅姆·布魯納(Jerome Bruner)認為人類通過兩種不同的方式認識世界。12第一種他稱為“典范式”思考模式。用典范式思考時,我們試著用理性分析、邏輯數(shù)據(jù)與實證觀察來理解個人的體驗。而在第二種“敘事式”思考模式中,我們在乎的是一個人的愿望、需要和目標。敘事式是類似故事型的思考方式,在敘事過程中,我們關注在不同時間里人們“不斷變化的意圖”。

“典范式”思考者在說話時試圖做到“不過度表達”。13科學家與邏輯學家就是例子,他們試著找到因果關聯(lián)來解釋事件、控制現(xiàn)實和預測未來。而他們在解釋事物時,會努力去除假設性的部分。他們在構建理論框架時,不喜歡一則理論可以有多種不同的解釋;相反,理論應當用來闡述毫不含糊的、客觀的真理。只有這樣,人們才可以檢驗理論并得出結論:這條理論是行得通還是有問題。對于“典范式”思考者來說,模糊的表述是沒有用的,因為沒有一種嚴格的方法能用來檢驗含糊不清的、相對而非絕對的“真理”。我們許多教育都在強化人們的“典范式”思考。

盡管典范式思維有它的力量和精準性,但它仍比不上敘事式思維。人們無法用典范式思維來理解人類的欲望、目標與社會行為。現(xiàn)實中的事件背后的原因往往是曖昧不明的,用典范式思維可能無法理解它們。相反,那些敘事式思維大師,例如好的詩人與小說家,他們筆下的故事對描述人類事件尤其有效,特別是那些“底下的意義遠勝于表面表達”(布魯納語)的事件。14一個故事會使得人們做出種種假設。當我們看完一個好電影、戲劇或是小說后,我們會和朋友互相討論、比較各自想法,結果往往發(fā)現(xiàn)雙方對同一個故事的理解很不一樣。這是故事的有趣之處,也是它價值的體現(xiàn)。故事讓人們有了不同的想法與意見,于是人們能就故事做出一番精彩的討論與爭執(zhí)。好的故事會誕生出不同的意義。這些不同的意義就像故事的“孩子”。

采納敘事式思考時,我們認為人的行為受到過去經(jīng)歷的影響。當我的朋友行事異常時,我會推測他是在渴望著什么卻無法得到。我或許會溯及既往,將他的異常行為歸因于他和妻子三年前的感情不和。而為了理解他的行為,你必須要理解我訴說的關于朋友的故事。同樣的,我們必須得聽桑茲訴說她悲慘的童年故事,我們才能理解為什么一個35歲奉公守法的女性,會一路開車駛過幾千英里,只為破壞一個廢棄的小教堂。

人類的經(jīng)驗之所以呈現(xiàn)出故事的形態(tài),是因為我們通過說故事的方式來把人們在不同時間的行為組織起來加以理解。事實上,故事之所以聽起來如此精彩,正是源于我們對時間的獨特觀念。哲學家保羅·利科(Paul Ricoeur)曾寫道:“時間通過被敘述才成為人類的時間;而敘事正是作為對時間實質的描述而具有了意義[2]15利科的意思是人們一直通過說故事來理解時間性。時間流淌了,于是事件發(fā)生了。而事件不會隨機發(fā)生——人的行動導致彼此互動,隨后人們做出種種嘗試,最后迎來結果。對大多數(shù)人而言,時間似乎不斷地向前走,而隨著時間不斷流淌,人們會發(fā)生變化、成長、生產(chǎn)、死亡等一系列事件。時間過去,有了發(fā)展與成長,也有死亡與衰敗。

當我們用時間變遷的角度看待我們的行為時,我們便把這些行為變成故事。我們看到隨著時間過去,人們會克服阻礙、理解意圖,時不時也會感到沮喪。當我們從過去來到今天,再進一步走向明天,生活中的張力不斷累積至頂峰,頂峰讓位于結局,隨后張力又一次回歸,于是我們繼續(xù)前行與改變。人類的時間都可以被敘述成故事。

主站蜘蛛池模板: 缙云县| 揭东县| 来凤县| 旺苍县| 乐安县| 东海县| 温泉县| 咸丰县| 固安县| 青川县| 大安市| 彭山县| 大同县| 嘉祥县| 临漳县| 石狮市| 通渭县| 手游| 阳谷县| 江西省| 商城县| 四会市| 墨竹工卡县| 汝州市| 富民县| 丁青县| 高雄市| 文水县| 抚顺县| 双城市| 衡水市| 刚察县| 永善县| 定日县| 五指山市| 子长县| 梁河县| 江川县| 临邑县| 兴隆县| 南岸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