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劍指天下
- 大明正德:朕乃有道昏君
- 墨落皇朝
- 2007字
- 2024-09-03 07:07:00
“劉閣老好見識,此劍正是太宗文皇帝佩劍!”
劉健說出他手中寶劍來歷,朱厚照便用寶劍頓了頓御臺地板,發(fā)出‘咚咚咚’三聲響,仿佛敲響了君臣之間的戰(zhàn)鼓。
如今的大明,皇權(quán)在上、士紳在中、萬民在下,他朱厚照以及面前三閣臣,無非矛盾的尖鋒之處而已。
作為皇帝,他強(qiáng)硬一些或是軟弱一些,亦或是不聞不問都是無所謂的。
同樣的,三閣臣奏疏之中所謂汰冗員、節(jié)用度、增財稅之類的建議也是無所謂的。
大明自有其運(yùn)行的慣性,朱厚照與三閣臣之間,不管是君臣一心還是君臣離德,也是無所謂的。
皇權(quán)不下縣、庶民不上朝,致使中層士紳日漸壯大成為利益集團(tuán),才是大明天下運(yùn)行的慣性所在。
本該與皇權(quán)一起打壓中層士紳的官員,因?yàn)樽陨砭褪鞘考澋木壒?,所以在根本利益上背棄了大明,從而致使大明這艘寶船,慢慢的走向沒落。
想要挽救大明這艘寶船,想要成為正德大帝,朱厚照必須面南而坐、劍指天下,斬斷皇權(quán)與百姓之間的障礙,也就是大明的中層士紳。
“陛下好氣魄,只是要做太宗文皇帝,陛下首先便要解決大明天下稅賦不及用度這個大問題?!?
小皇帝拄劍示威,兩朝首輔、四朝元老、入中樞內(nèi)閣已經(jīng)十九年的劉健也沒讓著御座上的小皇帝。
見首輔劉健老而彌堅,在小皇帝面前發(fā)了姜桂之氣,狀元出身、為人磊落的謝遷,便上前一步說道:
“陛下,新舊交替之際,天下人心不穩(wěn),還是不宜大肆揮霍的,孝宗敬皇帝一貫節(jié)儉,若知陛下不遵遺詔,為大行皇帝歸藏一事大興土木,怕是……”
謝遷的點(diǎn)到即止,讓他身前的劉健雙眸一縮,君臣矛盾的關(guān)鍵,可不是什么宦官專權(quán),也不是什么汰冗員、停中奉、節(jié)用度。
正經(jīng)說來無非就是一個錢字,在增稅賦之上。
朝廷所謂收不到江南賦稅,內(nèi)閣所謂江南之民不堪重負(fù),關(guān)鍵節(jié)點(diǎn)就在江南士紳不納稅也不納糧上。
這個蓋子,劉健自忖是揭不開也不敢揭的。
大明財稅是有的,也是足夠朝廷敷用的,只是收不上來,卻是很無奈的。
不讓皇帝專權(quán)的目的也很簡單,無非就是讓大明的賦稅,繼續(xù)沉在各地而已。
這些問題,劉健不是不清楚,而是不敢清楚,許多事內(nèi)閣不會去做,但士紳們未必不敢去做。
謝遷隱晦的揭了如今大明財稅不足的老底,若面前的小皇帝能聽明白,接下來的朝局可就要詭譎莫測了。
面前倆閣臣,一個說天下稅賦不及用度,一個說不宜大肆揮霍,看似殊途同歸,但御座上的朱厚照卻清楚,劉健這老漢不實(shí)誠。
而擁有一把美須髯,看著磊落的謝遷卻貌如其人,說了真話。
謝遷開口之后,文華殿中再次陷入沉寂,御座龍椅上的朱厚照也不著急,自腰間錦袋中取出奇楠手串就盤了起來。
大明皇宮內(nèi)庫還是有真東西的,手中奇楠珠串稍一摩挲,便有一股沁人心脾的異香傳來,讓人心安。
見御座上的小皇帝一手拄劍,一手?jǐn)?shù)珠,次輔李東陽上前一步說道:
“陛下,內(nèi)閣將各部、院、寺、監(jiān)官員的奏章分類摘要呈送御覽,不過是想讓陛下博文廣識,以益治國,其中或有逆耳之言,伏愿陛下念其初衷,不予追究?!?
三閣臣本意是找小皇帝興師問罪的,沒曾想,面前小皇帝杵了三下太宗佩劍,謝遷又打了一個反沖鋒,讓劉健來之前的謀算一下就打了水漂。
觀小皇帝手段,明顯是得了孝宗敬皇帝的真?zhèn)?,此類做派頗有弘治帝盛年時八九分火候。
十五歲的少年有此心術(shù),可謂是天賦絕倫了,但越是天賦絕倫,劉健越要打壓這位小皇帝。
小小年紀(jì)便知道利用宦官遏制內(nèi)閣,短短不過半年時間,幾乎架空內(nèi)閣。
若讓面前的小皇帝得勢,只怕這大明天下就要亂了。
小皇帝的正德年號,還是劉健做主給取的,要的便是繼任的皇帝,如孝宗敬皇帝一般,對大明天下多些仁孝,少些太宗皇帝時的跋扈。
見次輔李東陽說和,小皇帝并不接招,劉健便再次開口說道:
“陛下登極不過大半年時間,大明祖制跟先帝規(guī)矩,幾被篡改殆盡,內(nèi)閣諫言陛下也不關(guān)注,內(nèi)廷中旨,往往朝令夕改,難有安寧的一日。”
“朝中諍臣之言,陛下如今又以年幼遮掩,說什么無端誹謗,還要大興詔獄,如此以忠直之臣為仇寇,奸佞閹宦為骨肉,恕臣老邁,不敢戀棧內(nèi)閣權(quán)柄……”
劉健開口撂挑子,也是出乎李東陽跟謝遷預(yù)料的,如今情勢,小皇帝行止并無不妥之處。
反而是劉健這個顧命首輔咄咄逼人,有些欺負(fù)少帝的霍光模樣。
“劉閣老意思:朕躬有罪,無以萬方!萬方有罪,罪在朕躬唄!那好,便由內(nèi)閣替朕擬一份罪己詔,告諭天下吧!”
劉健這個七十老翁硬懟少帝,在李東陽、謝遷看來,已經(jīng)是很過分了。
沒曾想,御座上的小皇帝也是個渾不吝的光棍漢,十五歲的少帝登極不過大半年,就被逼的發(fā)了罪己詔。
只怕此詔一出,天下藩王就要起兵清君側(cè)嘍……
以大行皇帝之仁義,只怕各藩勤王之兵一起,大明天下臣工也會各起勤王之師,與各路藩王戰(zhàn)在一處。
如此這大明天下就要直接倒懸如累卵了……
“陛下不可!臣等并無逼迫陛下之意!”
謝遷見小皇帝一劍揮出,就要讓整個大明天下傾覆,掀桌子的招數(shù)過于干脆了,慌忙出言解釋。
真要打起來,首先遭殃的就是大明的各路士紳,不管是藩王兵,還是州府兵,如今都是一個鳥樣,沒錢!
打仗的時候沒錢,可不就是誰有錢就搶誰嗎?
如此一來,只怕不等大明國祚傾覆,首先被殺光的就是大明各地的士紳大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