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士紳領頭羊
- 大明正德:朕乃有道昏君
- 墨落皇朝
- 2075字
- 2024-09-03 00:06:00
穿好朝服,腰間懸上太宗文皇帝佩劍,將昨夜劉瑾弄來的珠串錦囊也系在腰間,朱厚照剛要出門上鑾轎,鐘粹宮中一聲沉悶的犬吠又擋住了他的步伐。
“主子爺,黑豹這是被主子爺身上的龍氣給驚著了,等主子爺回來喂了羊肉,他也就安分了。”
見小皇帝頓住腳步,劉瑾慌忙示意昨夜值守鐘粹宮的丘聚、高鳳看好了番犬黑豹,免得讓他耽誤了小皇帝的行程。
今日小皇帝跟三閣老面陳利害,可是關乎他們八虎生死的,一旦小皇帝被這番犬釣住了心神,只怕應對起來會心不在焉。
“不著急,朕先看看豹兒……”
沒理會劉瑾的解釋,朱厚照沿著低沉的犬吠聲,便找到了鐵籠內關著的一條鐵包金藏獒。
初見新君朱厚照,這條藏獒也顯現出了動物的敏感,一個勁兒的呲牙,好似感受到了面前的主人非是之前的主人了。
但動物的智慧有限,朱厚照離著藏獒越近,它的低吠也就越弱,最后一人一獒隔籠相對。
朱厚照不顧劉瑾的勸阻,伸出手抓了下藏獒黑豹的頂瓜皮,藏獒也就安分下來了。
“丘聚、高鳳,不必等朕回來,先喂了豹兒吧,再讓人給他洗洗,味兒了,起駕文華殿!”
見小皇帝擺弄過番犬黑豹后,立馬就換了一副精氣神,劉瑾便興高采烈的護著小皇帝上了鑾轎,給隨侍的馬永成、谷大用打了個一切小心的眼色,這才目送鑾轎離開鐘粹宮。
隨侍圣駕,似馬永成、谷大用這倆還成,如今的劉瑾只有一個執掌鐘鼓司的差事,在內廷的位置不上不下,還沒有資格隨圣駕進入文華殿這類正經辦公場所。
鐘粹宮離著文華殿還是有些遠的,雖說鑾轎簡單輕便,但這一路也走了約莫一刻鐘的時間。
鑾轎到了文華殿,朱厚照遠遠便看到了三個老漢在殿外吐著長龍,雖說已經過了驚蟄,但今年的冬天卻格外漫長。
刷著記憶里的小冰河時期,鑾轎上的朱厚照,不由的陷入了沉思。
見小皇帝的鑾轎落下,也不起身跟三人打招呼。
自卯時開始,站了近兩個時辰的劉健跟李謝兩人對視幾眼,又看了看神游物外的小皇帝,劉健只能顫巍巍跪在文華殿的石板上,高喝道:
“臣劉健(李東陽、謝遷)奉詔于文華殿奏對,恭祝圣主安康……”
被劉健蒼涼老氣的呼喝擾了沉思,朱厚照望著哈氣鼻涕在胡須凍成冰碴的三個老漢,有些漫不經心的回道:
“三位老先生為國事操勞,朕在鐘粹宮中很是惦念,剛剛見三位老先生須掛冰霜,朕便想到了這天下黎民,寒冬日漸漫長,地溫不起,怕是要影響今年農時的……”
劉健三人怎么也沒曾想到,會從小皇帝口中蹦出這么專業的術語。
欽天監記錄,自成化朝開始,大明的冬日就日漸漫長,夏季的雨水也一年多似一年,如今驚蟄已過依舊哈氣成霜,劉健依稀記的少年時驚蟄一過,野外的青草早該冒芽了。
如小皇帝所言,地溫不起會影響農時,自成化朝冬日變長,三十多年時間,北方的糧食可是一直都在減產的。
受寒冬影響,兩淮一帶的糧食,近些年也開始減產了。
而江南大雪,這十幾年間也成了慣例,冬日漫長,如今已經成了大明的災荒了。
“呃……不知陛下可曾看過臣遞上去的奏疏?”
即便老練如劉健,也有些接不住小皇帝的突然開竅。
皇帝懂農時,對閣臣而言并不是什么好事,這天下間的事,可不能按照想的來,若都想什么來什么,這天下間可就沒有興替了。
“殿外不是說話的地方,三位老先生隨朕入文華殿奏對吧……”
說罷,朱厚照扶劍起身,劉健三人才又看到了懸于小皇帝腰間鑲金嵌寶的佩劍,此劍一看就知不是凡俗之物,只是寶劍是何來歷,三人并不清楚。
再次回身看了一眼身后的李謝兩人,劉健很想開口告知小皇帝,這天下本就是朱家的,皇帝用不著劍履上殿。
進了文華殿,等小皇帝升座,劉健三人卻因大殿中的陰冷不由打了幾個哆嗦。
若不是因為早朝奏對前,三人都在舌下含了參片,僅是剛剛一場近兩個時辰的等待,就得讓劉健這個七十老臣大病一場。
御臺龍椅上的小皇帝,自然不會感覺陰冷,因為三人剛到文華殿時,恰巧碰上了送熱炭的小宦官。
龍椅兩側寶鼎似的炭盆里,早已經燃了兩個時辰的炭火了。
君臣兩撥人進殿之后就是大眼瞪小眼,劉健雖說老邁干癟如橘皮,但雙眼卻是神光內斂,另外兩位閣老李東陽、謝遷正值盛年。
尤其是謝遷,頜下一口好須髯,一看就像個剛正磊落之人。
文華殿內君臣四人都知道接下來要說什么,但就是沒有一個人先開口。
朱厚照聞了聞身邊繚繞的香氣,招招手將文華殿內侍喚到身前,吩咐加些檀香,便先開了口:
“三位老先生,朕年幼繼承大統,于國事之上定然會有疏漏之處,日后還望三位老卿家多多扶持。”
聽到小皇帝開口不說正事,只說年幼需要輔助,劉健長眉舒展之余,也看向了另外兩人,多日不見,這位小皇帝倒是出息了不少。
次輔李東陽得了劉閣老示意,正想緩和一下君臣間的氣氛,說一下近期奏疏的事兒,沒曾想龍椅之上的小皇帝再次開了口。
“朕雖年幼,雖說難免年少輕狂,行差走錯處也不吝臣公挑剔、指摘,但在奏疏之中造謠誹謗朕,三位閣老作為皇考留給朕的顧命大臣,還是要管一下的。
不然讓詔獄來管,只怕三位閣老又要指摘朕荒唐了……”
小皇帝這話說了,作為內閣首輔,大明士紳的領頭羊,劉健原本神光內斂的雙眼,一下就亮了起來。
再次直視好學生弘治帝留下的小皇帝正德,這孩子小小年紀,卻拄劍大馬金刀的坐在了文華殿龍椅上。
看著豎立于小皇帝面前金鞘滿鑲寶石的佩劍,劉健塵封的記憶中,突然就有了這柄寶劍的出處。
“太宗文皇帝佩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