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節 管理與管理學

多年來,美國的鄧恩和布茲特里斯信用分析公司對破產企業進行了大量調查。結果表明,在破產企業中,幾乎有90%是由于管理不善所致。中國部分國有企業面臨許多困難。調查顯示,80%以上的虧損企業是由于管理不善所致。企業的改革和發展,必須依賴于現代財務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生產質量管理和市場管理等科學管理制度,只有做好扎扎實實的管理基礎工作,才能適應現代市場經濟的競爭。

可見,管理在現代社會中的地位和作用決定了學習管理學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未來的社會更需要管理。隨著未來社會共同勞動的規模日益擴大,勞動分工協作更加精細,社會化大生產日趨復雜,管理就更加重要了。在人類經歷了農業革命、工業革命這樣兩個文明浪潮以后,以全新技術為主要特征的“第三次浪潮”不久就會沖擊到我們的身邊??梢灶A測,全新的技術、高速度的發展必將需要一套更科學的管理,才能使新的技術、新的能源、新的材料充分發揮它們的作用;比起過去和現在,管理在未來的社會中將處于更加重要的地位。

一、管理的含義

管理活動自人類出現便有之,與此同時管理思想也逐步產生。但什么是“管理”,從不同的角度出發,可以有不同的理解。從字面上看,管理有“管轄”“處理”“管人”“理事”等意,即對一定范圍的人員及事務進行安排和處理。但是這種字面的解釋不可能嚴格地表達出管理本身所具有的完整含義。管理由英文“Management”一詞翻譯而來?,F代管理思想的誕生以弗雷德里克·溫斯洛·泰羅(Frederick Winslow Taylor)的名著《科學管理原理》(1911年)及法約爾(H. Fayol)的名著《工業管理和一般管理》(1916年)為標志。

一百多年來,管理學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和發展。但關于管理的定義,至今仍未得到公認和統一。長期以來,管理有三種最具代表性的經典解釋如下。

(一)管理是通過科學化、標準化的方法實現辦事效率最大化的過程

1911年,泰羅首次將科學化、標準化引入管理,在其出版的《科學管理原理》中指出:有效的管理是一門實在的科學,其建立在明確規定的紀律、條例和原則的基礎之上。隨后,著名管理學家吉爾布雷斯夫婦和甘特也參與到對管理工作方法的改善與研究之中。但是,該思想偏重管理的科學性,缺乏對管理藝術性和人性化的考慮。

(二)管理是實行計劃、組織、指揮、協調和控制的過程

1916年,法國工業企業家法約爾在代表作《工業管理和一般管理》中,定義管理是實行計劃、組織、指揮、協調和控制的過程。1956年,德魯克在其《管理實踐》中指出:管理是把一群烏合之眾變成一個有效率、有目的、有生產力的組織的特殊過程。隨后,許多類似觀點包括:管理就是由一個或者更多的人來協調他人的活動,以便收到個人單獨活動所不能達到的效果而進行的活動(H.唐納利);管理,就是通過其他人來完成工作(R.M.霍德蓋茨);管理就是設計和保持一種良好環境,使人在群體里高效率地完成既定目標(H.孔茨)。這些學者都提出了一般性的企業組織設計和人員管理的方法。

(三)管理的關鍵是激勵,是提高員工工作滿意度以提高效率的過程

1945年,美國著名管理學家梅奧在《工業文明的社會問題》提出,社會在取得物質方面和技術方面的進步和成就的同時,人類卻不知如何相處。因此,梅奧深刻地認識到人與組織的密切關系,強調人存在于組織環境中,而不是社會中。管理者需要在組織中理解人而非在社會中理解人。管理的關鍵活動是激勵人,這一定義更為貼近現代管理的主流思想和發展方向。

結合前面的三種觀點,本書認為:管理是指一定組織中的管理者,通過科學方法,實施計劃、組織、領導和控制等活動來協調他人的行動,使別人同自己一起高效完成既定目標的過程。該定義可以歸納為四個要點。

(1)管理是為實現組織目標而開展的活動和過程。

(2)管理的對象包括人力資源和其他資源,但最直接的對象和中心是人。

(3)管理通過激勵、協調他人的活動以收到單獨個人所不能達到的效果。

(4)管理的核心職能包括計劃、組織、領導和控制等四方面。

二、管理活動框架與核心職能

(一)管理的活動框架

為了更全面地理解“管理”的內涵,現對管理活動整體框架做進一步介紹。管理活動包含管理者(主體)、管理對象(客體)、管理手段、管理過程、管理目標、管理環境六個要素。如圖1-1所示。

1.管理主體

管理的主體,即從事管理活動的人,又稱為管理者。要區分管理者和非管理者,主要是看他是否承擔協調他人活動的職責。

圖1-1 管理活動框架圖

2.管理對象

管理對象,就是管理主體為達成預期目標而發揮管理職能于其上的管理客體。從某種意義上說,管理是對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的有效運用,因此,管理的對象包括一切可運用的資源。科學認識管理的對象(資源的運用)對于提高管理的效果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目前管理研究者一般把管理的對象概括為五方面:人、財、物、時間、信息。

3.管理手段

管理手段是管理主體作用于管理對象的中介。管理手段是一個包含諸多因素的概念。可以分為“硬”的手段和“軟”的手段兩大類。“硬”的手段有組織機構、管理工具、管理技術等?!败洝钡墓芾硎侄沃饕兄贫?、方法、信息等。

4.管理過程(職能)

管理過程即管理活動的程序。這些活動的程序可以概括為若干管理的職能。

5.管理目標

管理是組織有目的的活動。管理目標與組織目標緊密聯系又不完全等同。管理是為了實現組織的目標而進行的活動,但管理的目標不是一般地實現組織的目標,而是要通過管理促使各種資源得到更有效的利用,以耗費最少的資源獲取最大的效果,從而盡可能多地達成組織預期的目標。

6.管理環境

管理總是在一定的環境中進行的。管理環境指的是管理活動以外的一切因素,包括組織內部和組織外部所有對管理產生影響的各種因素。

(二)管理的核心職能

管理的職能指管理者所從事的管理活動的歸類和概括,每一項職能表示一類活動,這些活動構成了管理工作的全過程。學者們對此有不同的歸納,大多數學者通常把管理的職能劃分為四種:計劃、組織、領導和控制。

1.計劃(Plan)

計劃,是管理的開始。所謂計劃,就是指制定目標并確定為達成這些目標所必需的行動。計劃職能,包括信息的獲取和處理,對未來的預測,目標的選擇,為實現這些目標所采取的策略、政策、規劃、程序、步驟、時間、預算等,這個過程也就是決策的過程。

2.組織(Organise)

為了有效地實施計劃,必須根據工作的要求和人員的特點,設計崗位、配備人員、明確職責和權限關系,形成一個有機的組織結構,使信息、資源和任務在組織內順暢流動,使整個組織協調地運轉。

3.領導(Lead)

為了實現組織的目標,必須對組織成員施加影響,包括對他們進行指導、引導和激勵,加強溝通,創造一種良好的文化氛圍,排除前進道路上的障礙和困難,率領大家去完成各項任務,實現組織的目標。這就是管理的領導職能。

4.控制(Control)

為了保證組織目標的實現,必須使組織的活動與目標、計劃保持一致,發現偏差,采取措施糾正。這就是管理的控制職能。

這四項管理職能是不可分割地聯系在一起的。所有管理職能,都是為了達到組織活動的協調,因此,協調是管理的本質。

案例1:惠普公司“開放自由”的管理方式

彈性工作制度:惠普公司在多年以前就廢除了簽到制度,實行彈性工作時間制,使職工有機會根據個人生活調整作息時間,充分相信職工。

庫房開放政策:公司推行“實驗室庫房開放”政策,工程師們不僅可以自由出入庫房取用物品,而且鼓勵他們將零部件帶回家供個人或家庭使用,理由是不論工程師拿這些零部件做什么,也不論是否與他們的工作有關,只要他們在這些零部件上動腦筋,就會加強公司的技術革新能力。據說有一次,公司的總經理休利特巡視工廠時發現實驗室庫房上了鎖,他親自把鎖打開,并留下一張字條,上面寫著:“永遠不要將此門上鎖,謝謝!比爾?!睆拇?,庫房的門便一直開著。

走動式管理:公司管理人員堅信每個職工都有搞好本職工作的意圖,因此很少用“指令式管理方法”,而多用目標管理方法。公司創造了一種獨特的“周游式管理法”,辦公室采用“敞開式”,即全體人員都在一間敞廳內辦公,無論哪級領導者都不設單獨的辦公室,鼓勵領導深入基層,直接接觸職工。

呼名道姓:在公司內不稱呼職銜,即使對董事長也直呼其名,進而創造無拘束和合作的氣氛,倡導職工合作的“團隊精神”。

甘居第二政策:強調在產品研制上可以甘居第二,但在產品質量上則一定要永做第一。每當別的公司有新產品問世時,公司就派工程師利用在用戶那里檢查本公司裝備的機會順便向用戶探詢那種新產品的優缺點,并詢問用戶有什么具體要求。之后,惠普公司的推銷員就登門推銷符合顧客要求的本公司的新產品,結果是“顧客滿意,關系牢靠”。

思考:惠普公司的管理倡導開放和自由,這和管理的控制職能有沖突嗎?為什么?

資料來源:MBA智庫.惠普經營策略及管理方式[DB/OL].(2015-11-30)[2021-08-07].https://wiki.mbalib.com/wiki/%E6%83%A0%E6%99%AE。

三、管理學的學科特點和學習方法

(一)管理學的學科特點

管理學(又稱管理科學,Management Science),是一門研究人類管理活動規律及其應用的科學。它偏重于用一些工具和方法來解決管理上的問題,如用運籌學、統計學等來進行定量定性分析。管理學是研究管理活動的一般規律的科學,即研究的是各種社會組織中管理的共性。其學科特點具體如下。

1.綜合性

管理學是多種學科交叉滲透而產生和發展起來的一門綜合性學科。管理是非常復雜的社會活動,涉及各個社會生活領域,還涉及一些自然因素。要搞好管理,必須運用多種學科的有關知識,管理活動的多樣性、復雜性決定了管理學內容的綜合性。

2.不精確性

管理學所提供的理論、原則和方法,在實際的應用中,不可能像數學等精確科學那樣,在相同的條件下,必然得出同一種結果。管理是人類有意識、有目的的活動,管理的主體、管理的對象、管理的環境都不可能是完全相同的,影響管理效果的因素也是非常復雜且變化無常的。因此,即使在“相同”的條件下,運用相同的管理方法,不同的管理者的管理活動的效果也可能會有很大的差別。管理學的不精確性絲毫不降低管理理論的價值。

3.應用性

管理學的理論,是對以往管理實踐經驗的概括和總結,是從管理實踐中產生和發展起來的,是面向管理的實踐、為解決管理實踐中的問題而提出來的。因此,管理學的理論知識對指導管理實踐具有指導意義。

(二)管理學學習方法

1.歷史研究的方法

管理學是在企業發展的歷史過程中形成與發展起來的。研究歷史,才能分析現狀和預測未來。

2.比較研究的方法

有比較才能鑒別。管理學的理論最早是在西方國家形成的,我們要把中國的企業管理搞好,就必須借鑒外國的先進管理經驗,在中外管理的比較中更好地實現“洋為中用”。

3.案例分析的方法

管理學是實踐性非常強的學科,因此必須重視實際案例的分析,不斷總結經驗教訓。

4.歸納演繹的方法

善于總結經驗,要處理好個別與一般的關系:從個別到一般就是從事實到概括規律的歸納推理方法,從一般到個別就是由一般原理到個別結論的演繹推理方法。

案例2:構筑中國航天的質量管理體系,錢學森都做了什么?

作為中國航天事業的締造者,錢學森在推動航天質量發展的進程中,高瞻遠矚,提出、實踐了一系列具有開創性而又影響深遠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構筑了航天質量工作的體系框架和基石。

創建航天系統工程管理體系。20世紀40年代末50年代初,錢學森提出“工程控制論”。60年代初,錢學森支持在數學所建立了控制論室,又與國防部第五研究院建立了緊密合作關系。錢學森把握了系統工程最前沿的理論和方法,為航天系統工程的建立打下堅實基礎。1962年3月21日,他提出了中國導彈的“研制八大階段”和“預先研究”等概念。錢學森用系統的理念將航天科研生產工作納入科學管理的軌道。從控制論到運籌學,到系統工程,再到系統學,錢學森的系統工程理論方法體系逐步形成,最終形成了一套沿用至今的航天科研生產組織和管理的機構與制度標準。

推動航天質量管理制度發展。錢學森在系統工程技術中提出了質量保障系統工程、標準系統工程、計量系統工程等概念。在研制過程中,明確建立質量責任制,從方案階段開始,總體設計部門提出型號各階段可靠性設計要求,分配可靠性指標,并在后續階段進行評審、驗收、鑒定。實行校對、審核和批準的三級審簽保證,強調校對與設計負同等責任,同時強調設計師對產品生產質量的監督職責。在制造過程中,加強原材料、元器件、外購件的質量保證,推行質量檢驗和驗收,發布檢驗工作技術條令,設立技術檢驗組織。到1964年中近程導彈研制成功時,建立起了多種專業、渠道暢通的質量檢驗管理系統,初步形成了適合航天產品生產的質量檢驗管理模式。

大力倡導充分地面試驗和可靠性增長。錢學森明確提出,“加強地面試驗,凡是能在地面試驗證實或模擬試驗證實的,不要帶到飛行試驗中去考驗”。錢學森特別重視并提倡可靠性增長技術,在1975年以后多次提出“變動統計學”及“小樣本變動統計學”理論,指導設計人員結合隨機過程理論、經典統計理論、貝葉斯(Bayes)方法和模型擬合優度檢驗、增長趨勢檢驗、相鄰工程階段之間是否存在增長的各種統計檢驗方法,按照產品研制改進中的不同方式,選用不同的增長模型,再利用試驗中的失效改進信息,進行定量分析,并完成了質量與可靠性增長技術國家級課題,為航天系統建立了一整套科學的可靠性設計方法以及故障診斷、處理規范。

思考:錢學森構筑的中國航天質量管理體系,體現了管理學的什么特點?

資料來源:卿壽松,賈純鋒,張迪.錢學森與中國航天質量管理[J].質量與可靠性,2021,No.213(03):1-5+10,內容有刪改。

主站蜘蛛池模板: 洮南市| 汉沽区| 中宁县| 澄迈县| 兴国县| 大田县| 邹平县| 龙门县| 报价| 洮南市| 徐闻县| 抚松县| 彩票| 南澳县| 密山市| 衡南县| 元朗区| 新密市| 桐梓县| 宁蒗| 新建县| 陕西省| 洞口县| 沅陵县| 武定县| 松原市| 龙井市| 拜泉县| 大丰市| 江陵县| 普宁市| 武冈市| 于都县| 怀仁县| 交口县| 崇礼县| 赤峰市| 青田县| 南陵县| 阿拉善左旗| 衡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