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2.2 專利與技術標準關系的研究

在國際貿易中,利用專利與標準的融合來獲取競爭優勢已經成為發達國家對發展中國家構筑新的非關稅技術壁壘的戰略趨勢。因此,兩者的結合受到了人們越來越廣泛的關注。國內外學者主要從二者的屬性、專利保護、許可問題、法理學范疇及社會福利角度等對二者的關系進行了研究,分析了二者結合后所產生的影響,并且針對其中的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

(1)專利與技術標準結合的方式及影響。

在當今技術競爭越來越激烈的背景下,專利與技術標準的結合也越來越緊密,并吸引了許多學者的關注,他們側重從專利私有性與標準公有性的視角,探討二者結合的必要性、結合方式、結合下的專利戰略,以及產生的沖突及解決對策。郭炬(2011)從壟斷性經營、圍魚策略和專利策略三個角度闡述了專利和技術標準結合可能出現的后果,提出標準化組織應該為規制標準專利濫用承擔起相應的責任,并且要設立包含審查、強制政府和行業組織在內的專利政策。姜軍(2009)分析了在當今網絡經濟背景下,專利型的技術標準憑借著其“A+B>C”的集成優勢日益成為企業競爭的焦點,實施專利技術標準化戰略成了企業獲取競爭優勢的重要途徑。宋河發、穆榮平和曹鴻星(2009)研究了技術標準和專利權之間的關系,他從專利侵權判定原則的角度認為要判斷一項專利是否融進了技術標準,關鍵在于這項專利是否對技術標準產品構成了侵權,只有在造成了侵權的前提下才能算和技術標準存在實質性關聯。周曉唯和董虹(2008)通過選取我國1995—2005年這十年間的國內專利申請授權數量及國家標準的統計量為樣本對專利和技術標準之間的聯動關系進行了回歸分析,結果表明技術標準的水平會隨著納入標準的專利水平的提高而提高。

(2)專利標準化進程中的專利保護。

基于專利保護和專利強度的視角,部分學者從探討專利與標準化進程的關系、探討專利政策對專利與標準融合的影響展開分析。周云祥(2010)認為推進專利標準化進程可從如下方面入手:一是將技術研究成果申請專利保護,形成自身標準并將其向外擴散、滲透;二是積極參與標準化主管部門的標準化工作,主動向其推薦自身專利技術,力爭將自身標準轉化為正式標準,從而擴大自身標準的使用范圍;三是通過推廣自身專利技術許可進一步擴大專利技術或產品的市場份額和在行業中的影響,力爭使自己的技術標準成為主導行業的事實標準。高敏和楊靜(2008)認為技術標準的基礎是專利,標準作為一種規范本身并不能創造利益,標準的真正利益來源是包含在標準中的一系列專利。然而,專利也只有納入標準才能更好地實現其價值。

(3)專利標準化進程中的許可問題。

針對標準中的專利許可問題,主要從標準與專利融合、專利挾持、基于公平合理非歧視(FRAND)原則、強制許可等角度展開。Geradin和Rato(2007)認為FRAND承諾背后的基本原理是具有雙重性的:一是必須保證標準中的必要專利的擴散,以便行業中的其他成員能夠獲取;二是確保這些專利權人能夠從他們的創新中得到充足的回報,即便必要專利的持有者不做出FRAND承諾,也并不意味著這些專利問題將被排除在標準之外。Farrell和Shapiro(2007)認為在一個相對公平的競爭性行業里,當標準的實施受到專利挾持的阻礙時,直接購買者幾乎不會承擔任何成本,因為這些成本將最終轉移到消費者身上,因此,即便是標準制定機構內部的“技術購買者”在抵制專利挾持時也是缺乏效率的。徐明(2012)通過建立技術標準中專利許可的收益模型對通信產業技術標準中專利許可的收益進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從短期角度來看,合理的專利許可費用不僅不會損害專利權人的利益,而且還可以節省自由談判的成本,甚至提升整個產業的收益率;從長遠角度來看,專利權人為了增強自身標準的穩定性,可以采用逐步減少專利許可費用來降低專利使用者的成本以形成一個新的市場均衡。丁道勤和楊曉嬌(2011)認為在專利和標準的結合過程中最根本的問題就是專利挾持,并且提出要解決專利挾持可以從進行交叉許可及建立專利池等方式來實現。韓梅(2010)認為由于現代標準難以避開某些專利技術,標準化機構不得不通過與專利權人進行談判來完成標準化,這就決定了在與標準化的關系中,專利許可的法律地位是強勢的,而標準實施者在專利談判中將會處于被動、弱勢的地位,種種專利權問題的存在阻礙了技術標準的實施。華鷹(2009)認為產品系統中所涉及的專利技術越來越多,單個企業很難擁有支持整個產品系統的專利技術,而且不完全的專利技術也難以形成壟斷,此時,需要各個專利權人通過交叉許可形成專利池,只有將必要專利進行整合,專利形成產業標準的可能性才會大大增強。

(4)專利標準化路徑及影響。

國內外學者分析專利標準化路徑及影響,主要從技術標準化發展的路徑、技術標準型專利壁壘、專利權濫用等方面進行探討。Rauber(2014)認為企業專利和標準化戰略相似程度依賴企業的規模大小,對于大型企業來說,取得專利和標準化是相互補充的工具,而對于中小企業來說,兩者之間是相互替代的關系。李明星(2009)通過對標準產權效應的解釋和分析,并從理論和實證兩個角度論證了“技術專利化→專利標準化→標準國際化→標準市場化”的發展路徑,認為企業應該實施以市場為導向的“專利確權、專利技術標準化、標準升級、組建技術標準聯盟及標準市場化”的五步走戰略。朱星華、劉彥和高志前(2005)認為將專利納入標準后,專利許可和標準使用的結合使WTO中的TBT與TRIPS規定出現交叉,知識產權和技術性貿易壁壘的結合也主要通過專利壁壘來加以體現。何京(2005)認為在標準體系中,由于許多的必要專利權為中小企業所擁有,因此,在對濫用知識產權的規制方面反壟斷法所能起到的作用將會受到很大的限制。

主站蜘蛛池模板: 榆树市| 泰州市| 钦州市| 乡宁县| 长春市| 阳谷县| 南雄市| 蓬安县| 清水县| 福贡县| 凤台县| 建瓯市| 南通市| 扎赉特旗| 阿拉善右旗| 梅河口市| 景洪市| 南乐县| 安达市| 巍山| 阳朔县| 金湖县| 鸡泽县| 宜章县| 台州市| 横峰县| 南投县| 肇源县| 兖州市| 太白县| 遂昌县| 浦城县| 青州市| 连州市| 竹北市| 沿河| 莎车县| 宁波市| 静乐县| 胶南市| 台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