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學就學真華為:從《華為基本法》到華為基本做法
- 譚長春
- 2711字
- 2024-08-29 18:02:29
從“灰度哲學”到無邊界管理
1996年,任正非有一次在保加利亞雪山腳下散步,忽然問剛回到華為不久的時任華為國際營銷系統創始人之一的梁國世:“你知道華為公司為什么能成功嗎?”梁國世心中一喜,趕緊回應:“我剛來華為怎能悟出這般深奧的道理。您說,為什么呢?”
任正非答道:“中庸之道。”
或許,從這時開始,任正非就已經建立起了他的重要管理理念:灰度哲學。
任正非所講的灰度確實包含了非常深厚的哲學思想:如果單純用“對”和“錯”去判斷事情,那么總是會有失偏頗。
2021年,任正非在《與2020年金牌員工代表座談會上的講話》中又提道:“在探索人類歷史的過程中,我們會發現每個人都會犯錯誤,沒有錯誤、完全純潔的人其實就是‘瓷器’,一砸就碎。”
溯源灰度哲學
《莊子·應帝王》說了一個有關混沌的故事。
南海之帝為倏,北海之帝為忽,中央之帝為混沌。南海北海之帝代表了人世間的人們,整天忙碌。
混沌大帝無眼、無耳、無鼻、無嘴,對誰都有無盡的愛,對誰都包容。
南北兩帝,深受其恩惠,就聚在一起商量怎么報答混沌大帝。人人都長了七竅:雙眼、雙耳、鼻子、嘴巴,可是混沌大帝一樣都沒有。
南北兩帝為了讓混沌大帝可以像他們一樣,能夠體驗到有雙眼、雙耳、雙鼻孔、一張嘴的樂趣,排除萬難,開始給混沌大帝每天鑿一竅,結果第七天,混沌大帝死了。
誰害死了混沌大帝?是“倏忽”二帝很強預設的心。按照他們的預設,混沌大帝黑白不分,善惡不明。他們想讓混沌大帝同他們一樣,卻殺死了混沌大帝。
順其自然,這就是莊子說的天下大道。
灰度哲學哲理分析
現實中的事物往往不是非黑即白、非對即錯,現實中的人也并不是非善即惡、非敵即友,因為這些都可以隨時轉化。
很多人之所以能成功,并不是在于他們多么聰明、勤奮,而是在于他們懂得什么叫恰如其分、不偏不倚,時刻都能找到那個平衡點。作為領導人,要深深敬畏人的這種可能性空間。
灰度思維,才是最接近世界真相的思維模式。
真實的世界不是棱角分明的,不是非黑即白的,而是圓潤的、混沌的、無常的,它黑中有白,白中有黑,黑隨時可以變成白,白隨時可以變成黑,這就是灰度。
任正非:灰度決定領導水平
任正非說:領導人重要的素質是方向、節奏。堅定不移的正確方向來自灰度、妥協與寬容。清晰的方向是在混沌中產生的,從灰色中脫穎而出,方向隨時間與空間而變,它常常會變得不清晰,并不是非白即黑、非此即彼。
任正非推崇灰度哲學,他信奉“合二為一”,而不是黑白不兩立的“一分為二”;正是在灰度理論的支配下,任正非強調開放與妥協崇尚合作精神與建設性。
在這方面,任正非進行了深入思考,可能沒有與西方進行管理哲學對比,但確實與西方有明顯的不同。
西方社會是二元社會,很多事情都是對立的:要么是對,要么是錯。而中國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所以很多事物不是對立的而是并存的。
因此,西方人做事喜歡求個對錯,而中國人做事總是在把握分寸為人處世的精髓在于對尺度的把握。善于把握分寸,才是人生最重要的藝術。
善于進行灰度領導與灰度管理,才是東方商業文明與企業管理最重要的藝術。
《華為基本法》與灰度哲學
我們來簡單總結一下任正非在《華為基本法》中的部分灰度哲學要點。
(1)均衡發展,就是抓短的那塊板。
(2)對事負責與對人負責是有區別的,一是擴張系統,一是收斂系統。
(3)要創新,不盲目創新。
(4)面對變革要有平常心。
(5)尊重知識,尊重個性,集體奮斗,不遷就有功的員工。
(6)虛心向國內外優秀企業學習,在獨立自主的基礎上,開放合作地發展領先的核心技術體系。
(7)努力探索按生產要素分配的內部動力機制,決不讓“雷鋒”吃虧。
(8)這里的文化,不僅僅包含知識、技術、管理、情操……還包含了一切促進生產力發展的無形因素……
《華為基本法》充滿了這樣的段式:“我們既要如何,又要如何……”處處可見悖論,卻也好像處處可見閉環。這可能就是任正非灰度哲學的最初顯現。
企業治理與灰度哲學
任正非說:“灰度是常態,黑與白是哲學上的假設,所以我們反對在公司管理上走極端,提倡系統性思維。華為既反對經驗主義,又反對教條主義。”這些觀點無疑是正確的,但“經驗”只要不僵化成“經驗主義”,“教條”只要不推進成“教條主義”,還是不能一概否定的。
以下這些就是企業治理在灰度哲學上的體現。
(1)華為推行員工持股,卻不能流通。如辭職等一些條件限制,甚至還得退回。
(2)任正非崇尚科學管理,但在科學管理之前自始至終推行思想權、文化權的管理。
(3)華為崇尚均衡是生產力最有效的形態,《華為基本法》的核心思想卻是“力出一孔,利出一孔”,聚焦主航道。
(4)推崇英雄,卻極力反對個人英雄,主張集體英雄主義。
(5)人力資源的考核激勵既實施KPI,在OKR被專家推出與業界認同之際,又積極進行OKR試點實施。
從灰度哲學到無邊界管理
任正非說:堅定不移的正確方向來自灰度、妥協與寬容。一個清晰的方向是在混沌中產生的,從灰色中脫穎而出,并不是非白即黑、非此即彼。合理地掌握合適的灰度,使各種影響發展的要素在一段時間和諧,這種和諧的過程叫妥協,這種和諧的結果叫灰度。
他還說:不要疾惡如仇,黑白分明……干部有些想法存在問題很正常。
人生的本質是要在灰度中尋找光明。灰度的本質就是時刻懷著開放的心態動態地去認知事物,永遠做好接納各種不確定因素的準備,勇于面對不確定因素,均衡、失衡、再均衡,不斷地重復這個過程,善于平衡局面是最高境界的管理藝術。
無窮的灰度給華為文化植入了一種開放、妥協和包容的靈魂。放下自己,抱素守樸,以無形馭有形,無為而無不為。
“以客戶為中心,以奮斗者為本,長期艱苦奮斗”,華為的文化核心很簡單,就是這三句話。
華為文化不是具體的東西,不是數學公式,也不是方程式,它沒有邊界。也不能說華為文化的定義是什么,它是模糊的。
不懂“灰度”,學不來華為
常人只看到任正非火爆的性格與刻骨銘心的超越,卻不知道偏離只是表象。真正活在他內心的是一刻接一刻的回歸,一刻接一刻的平衡。
不清晰、成長性、可能性或無常,可以隨著時間和空間的變化而變化……是我們理解灰度的重要維度。
比如華為的市場和銷售能力可謂強大無比,華為的狼性文化也是深入人心,但華為也并不是總在進攻,欲致競爭對手于死地。
實際上,華為提倡的是生態的共贏,他們把同行對手稱作“友商”。
在歐洲,在美洲,在非洲,在亞洲,華為和同行之間有競爭也有合作,而要實現這種共贏的狀態,妥協、寬容與開放的灰度哲學起到了關鍵作用。
有一次任正非在辦公室被問:“任總,未來對華為最大的沖擊是什么?”
任正非拍著胸脯說:“是我,是我們的成功,是我們的自以為是,我們自豪,我們自傲,我們自閉!”
這,就是灰度。
管理箴言
任正非說:領導人重要的素質是方向、節奏。堅定不移的正確方向來自灰度、妥協與寬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