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資礦業企業海外并購理念與實務解析
- 張源
- 1718字
- 2024-08-26 14:40:49
(三)演化經濟學
U模型屬于對外投資理論,故其經濟學理論淵源需要厘清。Cantwell等認為U模型的特點是演化,Johanson 和Vahlne進一步提出模型是用于解釋企業歷時演化的工具。實際上,演化經濟學已被廣泛用于國際化過程研究中 ,這意味著U模型根植于演化經濟學的土壤中。
1.理論緣起
演化經濟學的哲學范式(U模型的起點)是廣義達爾文主義。廣義達爾文主義在承認經濟和生物兩個領域有相當大差異的前提下,提出達爾文主義在本體論共通性上不僅適用于生物學領域,也適用于社會科學領域,或者說適用于一切開發系統;共通表現在變異、復制與選擇三個特性上。問題在于差異前提,即經濟與生物兩個領域客觀存在共通的元理論或者哲學理念,但在兩個領域共通上還需要在具體領域中就具體問題提出補充性解釋。其本體論是層級觀,即世界被視為一個整體的層級結構,每一個層次都有雙重性,既是本層次的一個整體,又是其他層次的組成部分。但需要注意的是,每一個層次不能還原為其組成部分的加總;需要貫徹突現原則,即低層次物質雖然構成高層次物質,但同時也產生了超越低層次物質或不可沿用低層次物質解釋的新特性。其核心還是一個創新問題,由于創新的出現,使得部分加總不等于整體,整體也不能由部分加總來解釋。這為U模型40年來不斷產生例外做了注解。
2.理論發展
經濟學發展的歷史是從不辨自明的政治說教發展到以靜態均衡分析為主的表面邏輯性很強的精密科學,然后向仍受質疑的動態演化傳統回顧的過程。對于這個發展過程,Zenburg曾有經典的總結:雖然有過于簡化之嫌,但是經濟學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牛頓式機械經濟學,另一類是生物式經濟學。Marshall認為經濟學的目標是經濟生物學,而非經濟力學。他也指出,經濟生物學比經濟力學要負責,而他的理想是動態的,而非靜態的。從這種意義上來說,經濟力學在現實中的體現是主流經濟學,而生物式經濟學就是演化經濟學。主流經濟學向演化經濟學的變化主要是由于其均衡方法受到質疑。
按照時間順序,沿著演化思想的發展痕跡進行排列,演化經濟學的理論淵源為:斯密—馬爾薩斯、達爾文、熊彼特—納爾遜、溫特、博爾丁,其理論沿革脈絡是清晰的。但不同的經濟學家為演化和演化經濟學提出了不同的定義:Foss認為演化經濟學的研究目標是生成( becoming),亦即研究經濟系統的創生、傳播和由此而來的結構變化;Hodgson提出了三個標準來定義,即本體論(是否接受新事象)、方法論(是否反對還原論)和隱喻(是否借用生物學隱喻),前兩者是必要標準,隱喻是補充標準。基于此,Hodgson建立了著名的NEAR演化經濟學(接納新事象并反還原論)。本書采用Hodgson的定義。
演化經濟學的一組重要概念,即時間假設和路徑依賴為U模型提供了歷史觀點和階段性對比的理論依據。
Robinson對于過去、現在和未來的定義是這樣的:歷史是從一去不復返的過去向著未知的將來前進。Bergson和Ebner都有類似觀點。Nelson和Winter指出經濟發展過程是一個馬爾科夫過程,某一時期一個行業的狀況決定它在下一個時期的狀況的概率分布。總而言之,他們對于時間的認識是時間不可逆和歷史重要。其中,Ebner不僅認為經濟現象是時間依賴的,也指出地區依賴的重要性。如果從更抽象的概念上講,經濟現象不僅是時間依賴和地區依賴的,而且是條件依賴的。同時,個體的歷史滿意決定其未來選擇,因此歷史很重要,研究有必要進行階段性對比。
David引入了路徑依賴概念,而這個概念是基于技術歷史分析研究的結果,具有演化經濟學的背景。Liebowitz和Magolis認為路徑依賴的定義是,未來不僅取決于現在,也取決于過去。發展取決于歷史事件,偶然性的因素通過反饋機制影響動態體系。這是一個鎖定的狀態,并不一定是有效的。換言之,從這個概念出發可以得出:歷史很重要,研究有必要進行階段性對比。
3.理論缺陷與體系歸因
就理論缺陷而言,Dolper指出演化經濟學的方法與研究興趣點產生了分裂。Silva和Teixeira進一步認為演化的具體特點是一個未決問題。楊虎濤則提出兩個主要問題的研究并不清晰,即模糊的論述與缺乏研究范式。Hodgson也持此觀點,他認為演化概念還沒有達到廣泛接受的程度??偠灾?,演化經濟學就內容而言,仍不完整;就論述而言,仍不嚴謹;就核心概念而言,仍不確定。演化經濟學更多地體現了演化思想,缺少體系化構建與核心概念接受度,這不可避免地影響了其理論體系下的中層理論和基礎理論,造成了底層理論的階段性混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