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4章 威武二哥朱厚照(2)

按照規矩,官員受廷杖通常裹著氈子棉被之類的。誰也沒指望用廷杖殺人,鍘刀比它快多了,旨在嚇唬嚇唬文弱無力的官老爺們。劉瑾在這上面做得非常絕,把官員脫下褲子一頓狂打。打人的都是練家式,打人絕不含糊,這上面學問非常大。那幫畜生以皮人練習,里面塞進磚頭,往狠里打,則表面無事,里面的磚頭全碎了,全是內傷。往輕了打,皮人外面裹一層紙,打下去紙不破,這就是境界。怎么打,都有暗號,如果監刑太監站成外八字,就是輕打,如果站成內八字,就是打死。

蔣欽被打了三十大板,扔進大牢,猶憤恨不平。他忍著劇痛,在獄中寫下了奏疏,矛頭直指劉瑾,大罵劉瑾不是男人,他因上疏受杖兀自血肉淋漓,尚未忘卻江山社稷,劉瑾與臣到底誰忠誰奸,請陛下明斷!奏疏上去之后,拉出來,又打了三十廷杖,扔回去。

蔣欽真的怒了,這回玩了命,繼續上疏,中心思想只有七個字——劉瑾,我日你先人!

傳說蔣欽在監獄里寫奏疏時,祖先顯圣。蔣欽寫著寫著忽聞鬼泣聲,旨在提醒蔣欽不要再上疏了,斗不過人家。蔣欽急忙施禮,說道:“如果是我祖宗,請大聲告訴我。”果然,鬼泣聲極為凄愴。蔣欽道:“人固有一死,我豁出去了,當官的對不起國家,那便是對祖先的侮辱,對祖先的不孝。死就死,此疏不可不上!”言畢,鬼泣聲止。這則小故事說明,劉瑾太能鬧騰死了。蔣欽抱定必死之心上疏,奏疏遞上去后,又被拉了出來,廷杖三十。三天后,蔣欽死于獄中,年四十九歲。

打死了兩個人,傷者無算,還有不怕死的嗎?當然有!

在暴力面前永遠有反抗者,永遠有不屈的靈魂,有一種力量專為正義而生,這回出場的就是王陽明!

臉先著地,無力回天

王陽明主考山東鄉試后,回到京城,組織上對他的表現給予了充分肯定,由原刑部云南清吏司主事調任兵部武選清吏司主事,官階正六品。

兵部相當于國防部,下設有武選清吏司、職方清吏司、車駕清吏司和武庫清吏司四個重要機構,每司有郎中、員外郎、主事,工作人員多少取決于工作職能。比如武庫司,相當于后勤,管一管刀槍劍戟、教材資料等,一個科員夠了;車駕司,管通訊、警衛,維護戰略資源,養個馬之類的,兩個科員足矣;最慘無人道的當屬職方司,一旦有戰事,這個司負責分析戰況,擬定作戰計劃,根據前線信息正確地指揮部隊作戰,打贏了沒賞,工作范圍之內,應該的;打輸了,必須揪出幾個臨時工,對此事件負責。動腦子的機構得需要四名不會來事兒,并且有真才實學的科員打理。王陽明所在的武選清吏司,相當于國防部的人事司,掌管武官選授、升調、功賞之事,絕對一肥缺。像他這樣的科員,司里有三個。

王陽明工作之余,經常與志同道合的人談論理學,在圈子里面小有名氣,索性組成一個類似李夢陽他們那種社團。人家那個為了文學,他們這個為了圣學,結社內容不一樣,目的是相同的,都為了尋找良師益友。王明陽真找到了一個人,他叫湛若水。

湛若水,來頭不小,廣州府增城(今廣東省廣州市增城縣)人。單親家庭,從小沒爹,這樣的孩子通常早當家,年紀輕輕像個小大人似的。湛若水由母親一手帶大,家庭條件不是很優越,十四歲才開始上學。二十七歲,也就是弘治五年(1492年)考中了舉人。就在大家都認為湛若水將會一路披荊斬棘,最后金榜題名時,這哥們兒居然放棄了科舉拜于陳白沙門下,學習圣學。為表學習之決心,湛若水把準考證(路引)燒了。從此,湛若水潛心研究理學,六年如一日。

陳老師找到了傳人,去世前給湛若水寫了一首臨終詩,青出于藍而勝于藍,陳老師衣缽相傳。前文介紹過,陳白沙是吳與弼的學生,挺狠的一人,他能相中的人絕非簡單人物,所以說湛若水是大師級水平,一點兒不過分。陳白沙死后,湛若水為他守孝三年。守喪結束后,在母親的強烈要求下進京會考。大師出手果然不凡,弘治十八年(1505年)乙丑科金榜題名,湛若水考中了二甲第三人,全國第六名。考在湛若水前面的那個二甲第二人,列位都不陌生,他就是嚴嵩,與王陽明是好朋友。另外,與唐伯虎并稱“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徐禎卿,也是同榜進士,二甲九十三人,全國第九十六名。

湛若水聽說王陽明弄了個什么班,前來切磋。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沒有,此刻王陽明明顯沒有人家水平高。湛若水以“隨處體認天理”的理學觀點招攬了很多門生。王陽明尚未形成自己的理論體系,與湛若水一講,行家明白了。遂湛若水評價他說,王陽明講的這個“心”與我說的“心”不一樣,他說的是胸腔內那顆心,我講的是萬物之本心。

王陽明找到了良師益友,兩人經常在一起交換理學心得,正在如火如荼之際,帝國政壇發生了重大事件。弘治皇帝駕崩,新君朱厚照一上臺,任人唯親,于是文官集團與新君團隊相互角逐、廝殺、博弈。兩年工夫,劉瑾等八虎在新君朱厚照的默許下對文官集團大肆清洗,除了李東陽等人沒動,其他各部要職換了個遍。眼瞅著文官領袖一個個致仕離職,上疏的一波接著一波被擊退,王陽明坐不住了,他寫了一封《乞宥言官去權奸以章圣德疏》,遞了上去。

王陽明不傻,傻子不可能成為圣賢,他不會效仿蔣欽死于直諫,因為在他看來那都是徒勞無功的。在廣大文官集團紛紛上疏之際,他是集團內部小有名氣的理學學者,焉能坐視不管。王陽明毅然提筆,為這股洪流再添細浪。那篇“請寬恕言官們的行為,祛除弄權作惡的奸臣,以表明皇帝陛下偉大德行的奏疏”,寫得很非常高明,綿里藏針,罵人不吐骨頭之典范。這篇文章分為三層,分別是敘述事件起因、影響和官方處理結果及王陽明提出的處理意見。分析如下,僅供參考。

乞宥言官去權奸以章圣德疏

文/王守仁(兵部武選清吏司主事)

【原文】臣聞君仁則臣直。大舜之所以圣,以能隱惡而揚善也。臣邇者竊見陛下以南京戶科給事中戴銑等上言時事,特敕錦衣衛差官校拿解赴京。臣不知所言之當理與否,意其間必有觸冒忌諱,上干雷霆之怒者。但銑等職居諫司,以言為責;其言而善,自宜嘉納施行;如其未善,亦宜包容隱覆,以開忠讜之路。

【翻譯】我聽說領導明白屬下便不糊涂,舜帝他老人家就是個例子。最近聽說南京給事中戴銑等人上言時事被抓了,我有幾句話不知道當講不當講。竊以為必因戴銑等人奏疏措辭用句無意間觸怒了陛下,但言官工作職責所在,他們就是干這個的。意見提得好當嘉獎,說得不好,亦要包容,以開忠諫之路嘛!(此為文章第一層,作者假裝不知道咋回事兒,以作者角度去揣測戴銑他們犯事的因由,并強調了言官的工作職責所在。)【原文】乃今赫然下令,遠事拘囚,在陛下之心,不過少示懲創,使其后日不敢輕率妄有論列,非果有意怒絕之也。下民無知,妄生疑懼,臣切惜之!今在廷之臣,莫不以此舉為非宜,然而莫敢為陛下言者,豈其無憂國愛君之心哉?懼陛下復以罪銑等者罪之,則非惟無補于國事,而徒足以增陛下之過舉耳。然則自是而后,雖有上關宗社危疑不制之事,陛下孰從而聞之?陛下聰明超絕,茍念及此,寧不寒心!

【翻譯】今天把他們收拾了,目的是懲前毖后,讓以后的言官上疏時都注意點,其實不是陛下您的本意。南京官員距離首都挺遠,聽風就是雨,我為他們小題大作這種行為由衷地感到痛惜啊!有南京言官的例子,京師的大臣們呢,沒人敢說話了,怕引火燒身,但他們有一顆火熱的愛國紅心。從此以后,假如有關社稷危疑之大事,陛下您又從哪里聽取處理意見呢?像陛下您絕頂聰明英明偉大一領導,其實早已經認識到了這一點。(此為文章第二層,說明事件在朝野的影響。文如其人,王陽明非常狡猾,他不是一個人在罵皇帝,是一群人。南京言官事件影響極為不佳,這是客觀存在的事實,皇帝也反駁不了。情況就是這么個情況,是你這個小子一手造成的,難道真的要與滿朝文武作對嗎?文末,有諷刺之意,領導該是英明,應該想到后果很嚴重。)【原文】況今天時凍冱,萬一差去官校督束過嚴,銑等在道或致失所,遂填溝壑,使陛下有殺諫臣之名,興群臣紛紛之議,其時陛下必將追咎左右莫有言者,則既晚矣。伏愿陛下追收前旨,使銑等仍舊供職;擴大公無我之仁,明改過不吝之勇;圣德昭布遠邇,人民胥悅,豈不休哉!臣又惟君者,元首也;臣者,耳目手足也。陛下思耳目之不可使壅塞,手足之不可使痿痹,必將惻然而有所不忍。臣承乏下僚,僭言實罪。伏睹陛下明旨有“政事得失,許諸人直言無隱”之條,故敢昧死為陛下一言。伏惟俯垂宥察,不勝干冒戰栗之至!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乌海市| 祁门县| 湛江市| 武宣县| 三亚市| 五华县| 安岳县| 定边县| 龙江县| 商城县| 全南县| 大名县| 海原县| 合水县| 辽中县| 寻甸| 陆河县| 阿拉善右旗| 胶南市| 山西省| 林州市| 美姑县| 陵川县| 沾化县| 云阳县| 宣威市| 来凤县| 吉安市| 武冈市| 车险| 海城市| 海宁市| 利辛县| 尖扎县| 百色市| 崇左市| 钦州市| 元江| 镇雄县| 景洪市| 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