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好飯不怕晚,一頓永流傳(1)
- 王陽明正傳:唯心有物
- 趙家三郎
- 5553字
- 2014-12-29 15:10:17
實習生的美好時代
經過兩次落第,王陽明以二甲第七人全國第十名的優異成績,觀政工部。也就是到建設部實習,經過崗位輪換之后,方授予正式官職。工部不是實權最大的,但它是歷朝歷代最有錢的,有古今第一肥缺之稱號。明朝工部掌管國家各項工程、屯田、水利、交通等,修橋鋪路、植樹造林、挖坑刨墳,都歸工部管。
上任伊始,上級委派王陽明一個重要工作,為威寧伯王越建造墳墓。王越,字世昌,大名府浚縣(今河南省鶴壁市)人,明代宗景泰二年進士。且說王越極具傳奇色彩,殿試時,突然刮起大風,王越辛辛苦苦答完的卷子被風刮跑了。放眼殿試貢士,只有他一人卷子不見了。王越當場哇哇大哭,考官又給了他一張紙,他是那次殿試最后一個交卷的。金榜一出,位列三甲第七人,全國第八十五名,這并不傳奇。幾年后,朝鮮使臣進貢,傳奇的事兒來了。朝臣一聽朝鮮使者把貢品說得挺邪乎,打開一看,所有人都震驚了,竟是當年殿試王越被大風刮跑的卷子。君臣心照不宣,王越必是一人物,后歲果然沒令全國人民失望。成化年間,蒙古人多有騷擾邊境,王越出任提督軍務,官至兵部尚書,控制延綏、寧夏、甘肅三邊,為帝國守護西大門。
王越成績顯著,戰績優良,不說威震天下,至少有一定建樹。生平經歷大小好幾百場戰役,多有斬獲,最具代表性的是成化十六年(1480年)大明帝國對外用兵,征討韃靼亦思馬因部。總兵保國公朱永、監軍汪直,兵部尚書王越率隊出發。王越部抵達威寧海子,直搗敵巢,殺了個昏天暗地,斬首四百三十七人,繳獲牛羊等戰略物資六七千數。偷襲成功,班師回朝,人家韃靼不干了,他們也不傻,經常派兵騷擾邊境,以此報仇。次年二月,王越再次出擊,斬一百二十余人,繳獲戰馬七百匹,三月份班師回朝,受到了朝廷特別優待。弘治十一年,也就是在王陽明考試的前一年,王越在軍營中去世。朱佑樘非常傷心,特命工部給王越建造一座氣派的大墳墓,以示恩寵。
王陽明剛一到崗,組織上便派給他這么一個大活,能為帝國軍事重臣建造墳墓,甚感榮耀。看著規模較大的墳地,王陽明心潮起伏,泛起了對民族英雄的無比敬仰。建造墳墓對工作能力突出的王陽明來說不算事兒。他對工程進度一絲不茍,閑暇之余,搞大型體操演練。新官上任三把火,幾把火下來燒得工匠們體無完膚。對于工人們,王陽明采用了“什伍法”,把工匠役夫用科學方法有效地組織起來,便于調動和管理。“什伍法”古已有之,是用來練兵的。春秋時期,齊國丞相管仲把“什伍法”發揮到了極致,建立了一支強大軍隊助齊稱霸。王陽明學習過很多軍事思想,今天派上了用場,演練之后大呼過癮。這還不算完,工匠們剛歇一會兒,王大人又開始抽風,組織工匠們演練八陣圖。據說是諸葛亮研究出來的一種陣法,以亂石堆砌在險要隘口,可擋十萬精兵,空投的不在此范圍。
指揮是一種藝術,尤其軍事指揮,關乎到千軍萬馬的性命和國家的命運,不可不察。在滿朝武官好勇斗狠意氣用事的時候,王陽明已然開始了他的軍事準備,所謂技多不壓身,指不定什么時候你的所學會有所用。十七年后,王陽明今日所學將派上用場,一顆軍事彗星以耀眼的光芒劃過帝國的夜空。
王越墳墓建好,王陽明的工作結束了。他一絲不茍的工作精神深深地打動了王家人。王家人要給他拿點路費,聊表心意。王陽明拒絕了,工作乃分內之事,朝廷有俸祿,況且剛上任就收錢不太合適吧!關鍵王陽明不是那樣的人,從小衣食無憂,錢財對他缺乏吸引力。王家人最后決定把王越生前的佩劍送給王陽明,王越的遺志,寶劍贈英雄,不深埋黃泉,當留在人世,發揮它應有的作用。
王陽明欣然接受了,但愿能用手中這把劍承傳威寧伯遺志,建功立業。不用著急,若干年后他也是伯爵。明朝有三位著名伯爵,分別是靖遠伯王驥、威寧伯王越和新建伯王守仁。三位伯爵有三個明顯特點,都以戡亂發跡,都是伯爵,都姓王。
王陽明圓滿完成工作,拿著寶劍,回到京城。此時,一顆彗星悄悄地出現在北京的夜空。
《陳言邊務疏》合理不合適
今天我們看月食、日食、彗星明白那是天文現象,是宇宙天體的正常運轉,在當時出現一次天文奇觀非常了不得,統治階級將其當成上天之預警。皇帝寫罪己詔,裝模作樣地罵自己一頓。當時西北邊疆,蒙古小王子多有襲擾——這個困擾朱佑樘一輩子的問題后來竟然被他那個愛玩的兒子朱厚照搞定了,朱佑樘向廣大朝臣征求意見,議西北邊務。命令一出,大臣們紛紛上書言事。像這種事兒經常會有,皇上假意言事,大臣們假意上書,彼此心照不宣,因為邊患騷擾時有發生,對明帝國構不成威脅,習以為常了。王陽明也跟著湊了回熱鬧,但他是認真的,熱血青年以報效祖國之宏愿,上了一封《陳言邊務疏》。全文三千五百言,文章結構總分總,條理清晰,觀點鮮明。
王陽明針對當時的國防情況,提出了自己的八條合理化建議。
第一,儲備人才,以備急用
開篇一段客套話后,然后直入主題,一語切中國防要害,精兵不缺,只缺良將,一旦敵人突破防線,何人可以御之?當年宗澤、岳飛、韓世忠尚不能止金人侵襲,何況帝國今日沒有能與他們相提并論的將才。今之武舉僅可以得騎射搏擊之士,而不足以收韜略統馭之才。王陽明建議培養帥才,而不是錄取一些打手。另外,兵部干部要下基層,上前線,形成有效輪換機制,坐在指揮部里喝茶水看地圖,誰都能干。
第二,盡棄前嫌,唯才是舉
文中指出很多武將因為作風問題被罷免。王陽明替他們鳴不平,當年吳起殺妻求將,時人強烈鄙視之,最后他終成名將。陳平貪財受賄,還是一代謀臣。就連一匡天下九合諸侯的管仲,也曾臨陣脫逃過。所以,人非圣賢孰能無過,武將原本大老粗,讓他們天天之乎者也,還能打仗嗎?國家用人之際,罷免軍事干部要特別慎重。被擯棄之久,必且悔艾前非,以思奮勵,能讓他們戴罪立功最好。
第三,裁軍省費,犒賞邊士
王陽明指出邊疆與京城兵力部署失衡,邊疆少,京城多。邊疆士兵待遇低、京城士兵待遇好,本末倒置了。敵人一來,戍邊士卒也想干一場,可是人不夠,唯有被動防守。時間一長,問題非常嚴重,敵人一來他們就跑,但凡有點軍功,打破腦袋爭搶。兵貴精不貴多,裁掉一部分京軍,把費用放在戍邊士卒身上,一來省錢,二來便于調動,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四,閑時屯田,節省給養
針對京畿戍衛部隊,王陽明建議讓他們種地,自給自足,減少從地方向京師運糧的費用。帝國西北、東北皆有部隊駐守,不發生“土木堡之變”京師戍衛部隊就派不上用場。短時間內來看,蒙古強大的可能不存在。所以,京師戍衛部隊需要屯田種地,自己動手,豐衣足食。
第五,行法振威,加強軍紀
目前帝國軍隊最大的紀律問題是士兵怕死,一聽說打仗,跑得比誰都快,也難怪,他們體質比普通人好些。沒有嚴明的紀律焉能振疲散之卒,而摧方強之虜。不然,雖有百萬之眾,徒以虛國勞民,亦無所用也。
第六,激勵士氣,加強教育
王陽明一針見血地指出,為什么士兵毫無斗志?因為被殺的反正不是他的爹媽、他的兄弟姐妹,所以毫不關心。能在戰場上活下來拿糧餉才是最重要的。基于此,要加強思想教育工作,吳起在這方面做得最好,士卒樂意為其死。我們要加大輿論宣傳力度,多放抗戰片,夸大敵虜之殘忍。最好能讓士兵咬牙切齒,一見到敵人跟見到殺父仇人似的拼了命往上沖。如此,兵勢日張,士氣日奮,區區丑虜之兵力焉能頂住天朝虎狼之師。
第七,以資誘敵,主動出擊
這條軍事建議,最有營養,最具殺傷力。
王陽明通過分析總結出,我方部隊之所以疲于奔命,被人家牽著鼻子走,是因為我們沒讓敵人知道疼。換言之,是我們做家長的太慣著孩子了,長久下去,孩子打爹罵娘,也沒什么大驚小怪的。兵法有云“欲要取之,必先與之”,敵人也深諳此道。所以他們出精銳之師來邊界挑戰,采用大肆搶掠或者棄牛馬物資假裝逃跑,誘我軍出戰等一系列方法,旨在試探我軍虛實。我們一直按兵不動,譴責再譴責,反而助長了敵虜氣焰。是以我軍要以彼之道還施彼身,咱們也來個試探誘敵,瞅準機會,主動出擊,往死里揍他們一頓。只要他們舍得死,咱們就舍得埋,讓敵虜知道我們不僅會吟詩作對,還會殺人滅口。
第八,固守城池,以逸待勞
上面所有的意見,要在這條鞏固的情況下才得以實施貫徹,這條便是守好大門。中國工于自守,胡虜長于野戰,以己之短攻彼之長,犯不上。我們先守住城池再研究其他的。然而,如何去守自有方法。我們不要抱殘守缺,要以守轉攻。韜光養晦,等待時機成熟的那一天,以堅破虛,以銳攻鈍。所謂勝于萬全,立于不敗之地。
朱佑樘本意讓群臣走個過場,明白事兒的大人們隨便寫了兩句便交上去,可是王陽明卻以非常認真的態度寫了這封奏疏。《陳言邊務疏》上去后,并未引起朝野震動。道理大家都明白,有具體操作的方法嗎?我們要的不是戰略,而是戰術。雖沒引起轟動,但朝臣心里都有一個共識——王陽明這小伙子行!特別引起了時任河南布政使(河南省省長)王瓊的高度重視。二十年后,他們將聯手戡亂。
《陳言邊務疏》出自新科進士王陽明手筆,小伙子不簡單,有前途,就是有點年輕氣盛,需要下放基層歷練。奏疏一上去,任命下來了,組織上對他工作能力表示高度認可,對他的工作態度表示非常贊揚,正式授刑部云南清吏司主事一職,這標志著王陽明的政治生涯真正開始了。這一年,他二十九歲。
智商低,傷不起
刑部云南清吏司主事,正六品,主管云南省司法案件。但他并不用去云南,只是在北京的刑部分管來自云南的案件。組織上派他去直隸、淮安等府下地方鍛煉,會同當地的巡按御使處理審決重囚。王陽明打好行囊,欣然前往淮安府,治所在今江蘇省淮安市。王陽明到了那里享受上賓待遇,地方要員敬而有嘉。別看歲數不大,官階小,但狗尿苔長在金鑾殿上,好歹人家是京官,兩榜進士出身,工作在帝國政治中心,保不齊是未來的封疆大吏。同志們,好生伺候著吧!
當地官員明白這個道理,不與王陽明爭,所有案件決斷均由他拍板。王陽明毫不客氣,過了一把當領導的癮。到府伊始,即刻展開工作,經過重新查看卷宗,他發現了很多冤假錯案。有張冠李戴的、有屈打成招的、有入獄不判的,更有死刑不執行的。看到這些卷宗,王陽明怒了!拍桌子、瞪眼睛、罵娘那不是王陽明,他憤怒的表現很平靜,甚至看不出來他怒了,可是他的確怒了。在心學思想里,高度重視解放人性,注重人的生命價值。此刻,王陽明尚未提出各種哲學理論,但這一切的思想早已在他心里萌芽,只等十年后在龍場驛石棺里,那一聲驚天地泣鬼神的吼叫。
王陽明重新審案,為一些蒙受不白之冤的案犯翻供。經過他這么一折騰,深牢大獄里煥然一新,流動著春天般的溫暖。王陽明的工作能力和政治水平較普通進士要高很多,他十一歲時去了京城生活,人生重要階段均在京城度過。職場中最可怕的人就是能力好,又低調,既聰明,又認學,還有才,王陽明恰恰是這樣一個官員。
王陽明發現了一個可疑罪犯,翻開卷宗得知,這家伙是一強盜,殺人越貨,犯罪記錄夠拉出去槍斃五回的了,可他好像把監獄當成了敬老院,準備在此養老,一日三餐,悠哉滋潤。問題不正常,也好理解,外面有人使錢,自古以來的慣例。
王陽明屏退左右,單獨審理罪犯,開門見山地說:“你的情況我都知道了。”罪犯也不傻,一聽話里有話,急忙反問道:“大人,您知道什么?”“你兄弟在外面幫你打點,若不然你豈能處之泰然。我一直在想,這得花多少錢啊?”
罪犯蒙了,這位年輕的大人究竟想要問什么,有何意圖?話說得令人摸不著邊際,莫非外面的兄弟們使錢與他了?
王陽明話鋒一轉,把他當年扮俠客在居庸關闖蕩江湖的故事講給了罪犯聽。罪犯經過幾次試探,感覺王大人好人一個,跟他說了些掏心窩子的話。深牢大獄里待太久,悶得慌,可算找到個說話的人。想當年老子北山打過虎,南山打過狼,拳打托老所,腳踢小學堂,諸如此類,悉數講給了王陽明聽。外面的世界多精彩,何苦要在大牢里待著,遙遙無期的。聽到這兒,罪犯一想也是那么回事兒,哭了。大凡江湖中人,通常是性情中人,尤其是底層所謂混社會那幫。他們玩的那套全是小聰明,跟玩智慧的政客比小巫見大巫,半個時辰之后,就能弄得你嗚嗚直哭。果然,罪犯哭著交代了事情原委,他只想活著,沒想那么多。這些年全仗著外面兩個兄弟仗義,花錢疏通。
王陽明突然問道:“你兄弟做啥買賣的,哪來的那么多錢?”“搶來的唄!”“我看你是老實人,走上邪路實屬無奈。這樣吧,我重新給你判輕一點,早日出獄。”
罪犯磕頭如搗蒜,直稱王陽明是再生父母,一頓感激涕零。王陽明也深受感動,掉了幾滴眼淚,回去保證重新判決,讓他早日回歸社會,過上小康生活。臨走前,王陽明冷不丁地問了一句:“你那兩個兄弟叫什么?”罪犯脫口而出,王陽明記下了,回到辦公室直接下令抓人。幾天后,哥兒幾個到齊,往那兒一跪,那罪犯恍然大悟,王大人玩了他!當官兒說的話也信,你腦子進土了?
罪犯當庭翻供,一口咬定不認識這倆人。被抓的兩人也一口咬定不認識罪犯,看你能怎樣?王陽明一笑,既然是這樣,那就押后再審。幾天后,當地官方的證明信來了。信上說被抓的兩人實乃遵紀守法的良人,并無犯罪記錄。
王陽明說,明天走個形式,放了吧!次日升堂,王陽明不緊不慢地跟三人聊天,張家長李家短什么都聊。幾名罪犯非常謹慎,眼前的王大人跟你話聊,非但不能包治百病,反能殺死你的腦細胞。正聊著,衙役報告府里有公文到。王陽明急忙出去迎接。他一離開,本來聲稱不認識的三人小聲聊了起來,那個資深罪犯非常后悔,被姓王的忽悠了,對不住兄弟們,有事兒我一人兜著。另外兩人表示無所謂,他也沒證據,最多挨幾板子。他們幾人正聊著,辦公桌下面突然冒出個衙役,緊接著王陽明走了進來,嘿嘿一笑,笑得他們三人心都碎了。沒想到,京官竟然使用這等卑鄙伎倆。
王陽明在此工作期間,深牢大獄是他的工作場所,不是人待的地方,這里面的黑幕罄竹難書。有多少冤魂嗟嘆,公平何在,自古皆然。可是王陽明萬萬沒想到,僅僅五年后他自己會在比這更悲慘的監獄里度過一段悲壯的人生。
一群歡樂的精神病
深牢大獄的工作太壓抑,王陽明提議去九華山散心,當地官員欣然陪同前往。一眾人呼呼啦啦殺奔九華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