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八旗兵是打出來的!
- 明末:從茅麓山入了大清的關!
- 烽火連城k
- 2052字
- 2024-08-31 23:56:48
此言一出,全場頓時大嘩。
勒爾錦等人連忙道:“索中堂,我大清的八旗天兵天下無敵!何須懼怕區區闖賊!”
“只需八旗天威一到,整個湖廣的闖賊必然聞風喪膽啊!”
聽著滿洲年輕宗室們的言語索尼頓時搖了搖頭。
而孝莊、鰲拜、岳樂等老成謀國之人也是沒有反對。
因為我大清的八旗兵情況正如索尼所說!
早在六年前。
在滿清三路進兵西南的前夕。
八旗內部的丁口便不復入關之前了。
根據滿清內部的統計,西歷1657年八旗滿洲有丁口四萬九千余人,八旗蒙古有丁口兩萬六千余人。
滿蒙丁口相加,一共也只有七萬多人。
這是滿清十五歲以上六十歲下的所有滿蒙丁壯人數。
這七萬多滿蒙丁壯除去缺胳膊少腿的殘疾之人,再將體弱多病不能上陣的男丁扣掉。
我大清就算讓其余的滿蒙丁口盡數披甲上陣。
也只能得到區區五六萬的滿蒙兵而已!
可就是這區區五六萬的滿蒙兵又在接下來的戰事中損失慘重。
李定國的一場磨盤山大捷,數以千計的滿蒙子弟戰死沙場。
鄭成功的一場鎮江大捷,又是超過兩千的滿蒙子弟命損江南。
再之后,史無前例的廈門海戰打響。
我大清戰死八旗將佐高達八十二位。
超過了衡陽、磨盤山、鎮江三戰的總和。
更有數百名滿蒙兵被鄭軍成建制地俘獲,盡數淹死在大海中。
這一仗打下來,滿城中家家帶孝,順治帝一病不起。
幾乎打斷了八旗兵們的脊梁骨。
磨盤山、鎮江、廈門。
僅僅在三場大戰中,我大清的滿蒙子弟便損失以萬計。
再加上連年在南方征戰所造成了大量非戰斗性減員。
可以說我大清的幾萬滿蒙老本在一統天下的前夕。
已經被漢人們給打得只剩下了最后一口氣啊!
得虧吳三桂這貨沒什么想法。
要是這位平西王再在插上一腳。
就我大清最后的那點實力又怎能禁得起他的禍禍呢?
可以說在廈門海戰之后。
滿清的老兵老將們便凋零殆盡。
如今又過去了三年。
雖然在這三年間有大批滿蒙子弟長大成人能夠披甲上陣了。
可是相比于他們的父輩。
這些年輕的滿蒙子弟又如何能在戰場上重現八旗兵昔日的威風?
所以索尼說的沒錯啊。
我大清的八旗兵將正在青黃不接的時候。
從三路進兵西南伊始到現在。
雖然在這五六年的時間內,八旗兵補充了大批新生代的兵將。
可是在老兵老將所剩不多的情況下。
八旗兵早就已經不是當年的八旗兵了!
“皇上,太皇太后。”
“索中堂說得對,我八旗兵自岔路口之戰后便鮮有征戰。”
“如今又被西賊和海寇多次重創。”
“所以派八旗往征湖廣還需慎重啊!”
輔政大臣遏必隆率先開口贊同了索尼的意見道。
其實八旗兵戰斗力的下降不是在現在。
也不是在進兵西南的前夕。
亦不是在衡陽大戰之前。
而是在滿清入關的伊始!
自從滿清入關之后,隨著戰事的升級。
八旗兵的傷亡開始增大而八旗兵的補充卻始終難以為繼。
這就造成了老兵越耗越少,新兵越來越補充不上。
為了緩解危機,早在十幾年前。
攝政王多爾袞便在攻破大同平定了金王起義后。
讓吳三桂、孔有德、尚可喜、耿仲明這些漢王們南下。
并許以一省之地,好讓這些漢王充當消滅南明的馬前卒。
從那一刻開始,滿清自身的八旗兵便開始了避戰。
其原因不外乎是面對漢人們越來越猛烈的反抗。
滿清的幾萬滿蒙老兵已經無法再繼續消耗了。
而在八旗主力選擇避戰后。
伴隨著入關后的腐化以及老兵老將們的離去。
雖然八旗兵的人數得到了維持但是其戰力卻愈發地下降。
所以等到大西軍出滇后。
李定國便能在衡陽大捷戰以弱勝強兩蹶名王。
孫可望也能在岔路口之戰先勝后敗全身而退。
孫可望和李定國的部隊戰斗力在那個時候其實并不是真正的頂尖。
因為大西軍在出滇之前根本沒有經歷大規模的戰事。
整個西營的二十萬大軍只是由兩萬入滇老兵和十幾萬的新兵組成而已。
然而就是這種一個老兵帶十個新兵的軍隊。
八旗兵卻根本無法占到便宜。
可見八旗兵在十年前的戰斗力便已經急速下滑。
緊接著在岔路口打完后。
損失慘重的八旗兵為了補充損失又開始了長時間的避戰。
直到西營三王內訌后才再次南下征戰。
然而到了這個時候。
八旗兵中的老兵老將在慘烈的戰事中其實已經被消耗地差不多了。
滿清的這次南下只能以從未上過戰場的信郡王多尼為帥。
讓他帶著大批從未打過仗的滿蒙子弟從北京趕赴西南剿滅西賊。
為了能盡可能保存八旗兵實力。
滿清不得不讓吳三桂負責戰陣,洪承疇負責統籌。
然而即便如此。
面對李定國的殊死反撲多尼等人都差點死在了磨盤山中。
而到了現在。
隨著磨盤山、鎮江、廈門三戰打完。
我大清就連多尼手底下的那支參了無數水的八旗大軍都拉不出來!
如今的北京城中。
雖然滿蒙丁口為數不少。
可是入關前的精銳老兵們早已經不能用十不存一來形容。
而是要用數十存一來形容了!
而今鰲拜卻要派這種狀態下的八旗兵去和李來亨麾下的闖賊老兵們打。
這又怎么能行啊?
“鰲少保,八旗兵的情況你也是清楚。”
“入關之前的老兵寥寥無幾,衡陽大戰前的老兵十不存一。”
“廈門大捷前的老兵也是損失十損七八。”
“沒有足夠多的老兵帶領讓一堆剛剛成年的滿蒙子弟披甲上陣。”
“這是不是強人所難了?”
岳樂鄭重地開口道出了自己的意見道。
鰲拜聽著一眾的反對聲卻是堅定道:“太皇太后,安親王。”
“老夫知道滿蒙子弟們久在享樂,不曾征戰。”
“難免會不如他們的父輩。”
“可精兵從來都是打出來的!”
“我大清不讓滿蒙子弟們上陣又如何能得到一支能征善戰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