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貸款打仗,自費加班!
- 明末:從茅麓山入了大清的關!
- 烽火連城k
- 2062字
- 2024-09-01 21:11:59
剎那間,孝莊、索尼、岳樂等人的臉色俱是一變。
八旗入關已久戰斗力早已腐化的確無法再復昔日的威風了。
可是說騾子是馬總得溜溜吧!
要是不讓已經成丁的滿蒙子弟們上陣。
又如何能重振八旗兵們的威風呢?
“好!”孝莊輕喝一聲道:“昔日八旗兵能夠天下無敵,其原因不外乎是太祖太宗時期。”
“我大清的八旗健兒們屢屢征戰,越戰越勇!”
“如今我滿洲丁口初復有一大批能夠披甲上陣的健兒。”
“拿闖賊當磨刀石再練出一支天下無敵的強軍正是上上之策!”
一時間除了孝莊外,岳樂、索尼、遏必隆等人也是鄭重地點了點頭。
八旗兵如今戰力的確退化但這豈能是避而不戰的借口?
如果不讓這幾年新成丁的滿蒙子弟們上陣。
他們又如何能重現父輩們的威風呢?
精兵從來都是打出來的而不是燜在家里就能練出來的。
不上戰場去看看滿蒙子弟們又何能成長?
趁著我大清現在還有最后一批老兵老將的時候。
讓他們帶著新生的滿蒙子弟上陣。
這才是維持八旗兵戰斗力的根本!
最終在議政王大臣會議上經過鰲拜的力主。
清廷下旨奉穆里瑪為靖西大將軍,圖海為定西大將軍。
讓二人從京城中挑選出滿洲健兒七千,蒙古健兒五千,漢軍健兒八千。
以兩萬八旗兵的規模浩浩蕩蕩地南下。
前往湖廣剿滅闖賊!
消息一傳開滿城之中有人歡喜有人愁。
有些富貴人家是害怕自己的兒子戰死沙場,一去不返。
也有些人欣喜若狂教育自己的兒子要在湖廣大肆搶掠。
好搶來金銀,富貴家里。
而更多的旗人則是哀嚎不已。
這些人倒不如為了自己的兒子而哭。
而是為出征所需要的馬騾和軍械所哭。
因為八旗兵出征向來都是自備馬騾和器械的。
順治時期朝廷甚至下了圣旨要求八旗兵上陣必須一人四馬。
由旗人的自備完善。
如果馬騾和器械不符合標準那么則是遭到重罰。
原本按道理來說,京城的幾十萬旗人們在華北各地圈了幾十萬頃的地。
這些馬騾和器械雖然價格不菲但也不是旗人們無法負擔的。
畢竟每人家里都至少有幾十畝地。
常備幾匹馬和一套盔甲兵器又能如何?
然而旗人們雖然在華北各地的八旗田莊中有大量耕地在。
可由于旗人不能出滿城。
這些耕地都被莊頭們統一管理。
這就造成了旗人主子和包衣奴才之間的剝削中多了中間人。
田莊的產出往往被莊頭勾結八旗權貴侵吞。
莊內的農奴雖然生活凄慘,但旗人主子卻分不到什么油水。
再加上八旗權貴經常不當人。
往往讓旗人們將自己莊田收獲上來的糧食賣給指定的商行。
于是在權貴、商人、莊頭們的聯手侵吞下。
普通旗人的耕地收入往往只剩下了三瓜兩棗。
只能靠著八旗每個月的月例和月米過活。
可是即便如此,八旗權貴們都要從這筆收入中克扣。
旗人們每月能夠領到的錢糧往往不足六成。
在這種情況下,普通旗人家庭又如何能負擔起馬騾和器械的開銷?
所以早在順治年間。
八旗兵外出征戰,旗人便需要向權貴們借高利貸。
好利用這筆閻王債為家中的青壯置辦馬騾和器械。
如果八旗兵能夠在外面搶到大批金銀。
那么貸款的利息自然能夠償還。
如果不能的話,那么這個旗人家庭便會因為貸款而家破人亡!
在滿清剛入關的時候。
由于戰事順利,且八旗兵征討的地方普遍富庶。
所以靠著搶劫八旗兵們還是能夠維持生活的。
但等到大西軍出滇后。
由于西軍強悍和西南貧瘠。
所以八旗兵們不但傷亡加劇而且根本搶不到什么東西。
在清軍三路進兵西南之時。
數萬八旗兵聽聞云南是富庶之地,黃金之國。
于是乎便屁顛屁顛地借了大批高利貸。
置辦了馬騾,購買了刀槍。
興沖沖地殺進了云貴。
結果一趟下來,非但馬倒器壞,傷亡頗眾。
并且屠遍滇南之地也搶不到什么金銀。
這就導致了大批八旗兵破產。
京城之中,家家干凈,再無余錢。
在這種情況下,為了償還高利貸。
無數旗人不得不變賣田產、房屋。
乃至于進入八大胡同之中,以身償債。
甚至比較極端的還出現了旗人婦女在悲憤之下溺死男嬰的事情。
因為男嬰一旦長大,家中就必須要給他們準備馬騾和器械用于征戰。
在八旗兵外出搶不到什么東西的情況下。
這明顯能令一個家庭絕望。
旗人的如此慘相。
也難怪有漢官都為八旗兵叫苦。
言:滿兵遠征數千里,長征一二年,出兵之時買馬置械,凱旋之日馬倒器壞,又需買補。
滿兵月糧幾何,堪此重費?
如今又到了八旗兵長途遠征的時候了。
無數旗人開始砸鍋賣鐵,為家中的青壯置辦器械。
準備前往湖廣博一博了。
西歷1663年十月。
在秋高馬肥之際。
穆里瑪和圖海二人率兩萬八旗兵,一人四馬。
并配屬了大批民夫輔助。
浩浩蕩蕩出了北京城下向著湖廣前去。
在這支八旗兵中除了穆里瑪和圖海這兩位大將軍外。
還有固山額真賴塔、卓羅、巴哈納、劉之源四人。
除此之外,更有八位梅勒章京隨軍。
兩將軍四固山八梅勒。
這是這支八旗大軍的強大配置。
而在湖廣之地,闖王李來亨也廣招豪杰,秣兵歷馬。
準備和南下的八旗兵展開一場決戰。
只是在八旗兵紛紛貸款打仗之時。
西南之地的西營殘部們聽聞湖廣的消息后。
卻是心思各異,紛紛開始自費為吳三桂加起班來。
昆明城中的一處別院內。
昔日的德安侯狄三品風塵仆仆地從四川趕到。
他在四年前曾經挾持了慶陽王馮雙禮投降了清廷。
可這只不過是狄三品的權宜之計爾。
若不是西南局勢崩潰,抗清已無半分希望。
狄三品這些抗清十幾年的人又豈會投降?
所以在降清之后,他便與昔日的西營同僚暗中聯絡。
時刻準備推動吳三桂起兵。
好高舉義旗再和滿清打一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