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1 為教科書正名:找到理論模型的正確打開方式

在以賺錢為根本目的的資本市場上,大談課本模型是容易被嘲笑的。理論歸理論,現實歸現實,會寫美拉德反應的化學方程式,不代表就能煎好牛排;菜譜上寫的該放多少糖多少鹽和茴香豆的四種寫法沒有根本區別,真正的五星級酒店大廚一般只會告訴你:適量。

回到估值,課本模型毫無疑問在邏輯上是嚴謹的。現金流折現(Discounted Cash Flow,DCF)模型、投資組合理論、資本資產定價模型(Capital Asset Pricing Model,CAPM)、有效市場假說等,任何一本金融教科書都不可能繞開這些內容,但是很少有投資者會主動精確計算不同股票之間的協方差,然后根據有效邊界優化組合。

無論是研究還是投資,我們在絕大多數情況下,都是對個股負責,保障我們推薦的或購買的具體股票能漲,且最多是在定性的層面考慮一定程度的對沖,用來控制回撤、降低風險。

究其根源,以投資組合理論為例,離開課本語境后,至少在主動投資領域,其很難在定量層面指導投資。簡單來說(詳細介紹及模型啟示見1.3節),投資組合理論建立在兩個假設基礎上。第一,世界是存在不確定性的,因此每只股票的實際收益率都是一種概率分布。分布的中點稱為預期收益率,分布的離散程度用方差來表示,方差越大意味著收益率越不穩定,偏離預期收益率的可能性就越大。

第二,如果存在多只股票,不同股票之間的收益率偏差是存在相關性的,但是通常不會是100%相關,而是一定程度的相關,相關系數可正可負,也可以是零。因此,只要我們知道每只股票的預期收益率、收益率的方差及兩只股票收益率之間的協方差,我們就可以構建一個組合,實現在方差不變的情況下提高收益率,或者在收益率不變的情況下減小方差,并且還存在一個最小方差組合,可以用解方程的方法算出來。

整個推導過程中,除了兩個核心假設外,剩下的都是純粹的數學推導,邏輯上是沒有問題的。兩個核心假設也沒什么問題,實際收益率確實存在波動性,不同股票之間的波動方向確實不是線性正相關的,一只股票的突發利空,可能是另一只股票的利好,或者兩只股票完全獨立。假設合理,推導正確,結論自然就是正確的。

然而問題是,如何定量計算一家公司的股票的收益率方差,乃至不同股票之間的協方差呢?例如,隆基股份和保利協鑫[1]的收益率相關系數到底是正的還是負的,可再生能源補貼對兩者都是利好,歐美光伏“雙反”(反傾銷、反補貼)對兩者都是利空,只有單晶與多晶的相對效率變化對兩者是一個利好一個利空。

如果更嚴謹一點,甚至連最后一個都不一定,站在2013年這個時間點上看,就算看準了單晶硅片這一路線勝出,誰又能保證最終勝出的一定是隆基股份?就像站在2009年這個時間點上看,也很少有人能看準,取代尚德電力地位的,是保利協鑫。

因此,回顧一下課本案例,不同股票的收益率方差、協方差、相關系數往往都是作為背景設定,直接給到我們的,然后來考驗我們推導公式的能力。而在現實中,判斷收益率方差和協方差才是最關鍵的,收益率方差相對容易計算,協方差在大多數情況下很難定量計算。一方面,估值是面向未來的,歷史數據不能代表未來;另一方面,股價的表現還會受到市場的非理性因素影響(本書第4章會詳細介紹),從基本面相關性到股價相關性,兩者還隔著一道傳導。

由此可以看出,基于數學邏輯的推導過程在這里是中斷的,引入假設所帶來的誤差,遠遠大于提高模型精確度所帶來的收益。這個問題是所有理論模型的通病。再如CAPM,根據筆者的觀察,現實中CAPM的應用范圍應該比投資組合理論更廣一些,在用DCF模型估值的時候,很多人會根據風險溢價和beta系數來計算股權折現率。

雖然CAPM所依賴的假設更強,但是其計算簡單,而且這還是一個得過諾貝爾獎的模型,即便用錯了,頂多被批評說過于學院風,一般也不會被質疑能力,“場面不會太難看”。所以說,這是一個“飯碗友好型”模型。

然而,CAPM其實是在投資組合理論的基礎上,引入新的假設后推導出來的,如果投資組合理論不成立,那CAPM就勢必不成立。投資組合理論的推導過程雖然復雜,但CAPM的推導過程更復雜,只不過后者的結論非常清爽,方便記憶,比較適合人類的思維方式,尤其是做投資的人。

從脈絡上來看,DCF模型、投資組合理論、CAPM是一脈相承的,屬于層層遞進的關系。每一個新的結論,都是在上一個結論的基礎上,引入新的假設推導出來的。但是實戰中不是這樣思考問題的,實戰中用的模型,其實大部分不能稱為模型,而只是經驗公式,如各種相對估值法。理論模型與實戰模型的關系,可以類比成方程的解析解和數值解:解析解強調邏輯的嚴謹性,但是用起來可能并不方便;數值解不講邏輯,但是能用。

總結來看,理論模型與現實應用之間,主要有三個斷點。

(1)部分假設的現實適用性值得商榷。理論模型大多著眼于世界應該怎樣,但是現實世界中有很多干擾因素,如交易機制的限制、市場的健全程度等。模型參數的完備性也很難保障,現實中很多變量無法被識別,甚至會被無意識地遺漏,可能帶來錯誤的因果判斷。

(2)部分參數可能缺乏可靠的計量手段,導致估計誤差過大。如上述討論,很多模型在邏輯上是自洽的,但是相關參數在現實中很難計算,當誤差大到無法忽視甚至影響結論時,進一步升級模型就沒有意義了。

(3)大部分模型沒有或者很難量化考慮非理性因素帶來的影響。市場并不是永遠理性的,投資者的錯誤觀點往往還存在慣性。在特定場景下,非理性因素甚至可以成為主導因素。資本市場是一個以成敗論英雄的地方,由市場非理性帶來的損失也是損失。

然而,盡管如此,筆者認為解析解,至少是尋找解析解的努力,仍然是重要的。首先,理論模型描述的是一個制度足夠成熟、投資者絕對理性的理想市場,雖然這兩個假設在當前的A股市場(甚至是全球市場)都不成立,但是至少是市場發展的方向,可以預見的是,經驗公式會越來越向理論模型靠攏,了解理論模型可以幫助我們做出前瞻性判斷。

其次,經驗公式都是有適用范圍的,在簡化了很多假設的同時,也引入了很多新的假設。當環境穩定時,新的假設往往都是背景設定,但是當版本更新后,原有的經驗公式就失效了,所謂“一代版本一代神”,了解理論可以幫助我們適應變化。

最后,理論模型有很多有意思的推論。根據邏輯推導可以得出,很多市面上非常流行的說法并不成立,可能僅僅是市場在某個特殊時段,兩個參數出現了相關性,而非因果性,例如經典的“假設估值不變,賺業績增速的錢”“只要增速足夠快,就可以穿越周期,淡化估值”。所謂一分風險一分收益,用偽因果性來指導實踐,那真是太有風險了。

綜上,筆者認為理論模型是非常有用的,但是需要正確的打開方式。理論模型帶給我們的,更多是方向性的指導,而不是具體的估值計算。結論的推導需要很多假設,記住假設比記住結論更重要,但是從筆者的觀察來看,大部分人畢業后(包括筆者自己,現在也是為了寫書需求,重新推導了一遍),可能只能記住結論,畢竟假設和推導過程太復雜了。

當然,學術理論無窮無盡,筆者只能選取其中最貼近實戰(只是相對而言)的模型,嘗試在第1章用通俗的語言依次梳理DCF模型、投資組合理論和CAPM,為后續幾章的分析做鋪墊。相比模型推導,筆者更傾向于去探索每種模型的哲學內涵,希望得出一些方法論上的東西。同時,對于有理工科背景、實業背景等非金融學科班出身的讀者,希望本章能助其厘清一些學術理論脈絡。

同時,補充一個本書中會反復涉及的基本知識。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因果關系傳導強度是不一樣的,對于一個簡單的“因為A所以B,因為B所以C”,其中涉及因果關系的傳導:一類傳導是數學邏輯傳導,屬于強傳導關系,無論傳導多少次,因果關系都不會被削弱;另一類是行為邏輯傳導,屬于弱傳導,每傳導一次,因果關系就會被削弱一次。

很多時候,我們說的“因為A所以B”,其實是“因為A,所以大概率會發生B”,這就不是數學邏輯,而是行為邏輯,傳導是有損耗的。比如,80%已經是一個很高的概率了,但是三個80%相乘后,概率就只有51.2%了。因此,現實中,無論一套推理聽上去有多嚴謹,只要邏輯鏈條長,其兌現的概率就不高。

區分數學邏輯和行為邏輯對判斷最終概率非常重要。例如,“因為供需趨緊,所以要漲價;因為漲價,所以利潤提高”,前半句就屬于行為邏輯,供需趨緊并不必然帶來漲價,只是大概率會漲價;后半句屬于數學邏輯,漲價后利潤一定會提高(不考慮其他變量)。

主站蜘蛛池模板: 灌云县| 青冈县| 油尖旺区| 兴文县| 合阳县| 潞西市| 临沂市| 兴城市| 秦安县| 雷州市| 阜平县| 天全县| 界首市| 丁青县| 孙吴县| 湄潭县| 电白县| 壤塘县| 社会| 巴彦县| 义马市| 锡林浩特市| 张家川| 远安县| 剑河县| 木里| 河北区| 名山县| 田阳县| 札达县| 三原县| 台江县| 咸宁市| 四子王旗| 阳城县| 乌恰县| 黑龙江省| 丰顺县| 池州市| 巴彦淖尔市| 土默特右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