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章 海德格爾神學思想的路徑考察

如前所述,海德格爾一生直接探討神學思想的著作,其一是《宗教生活現象學》,它包含海德格爾1918—1921年的三篇講稿;其二是作于1927年的《現象學與神學》,海德格爾試圖用現象學來闡釋神學,或者說試圖證明現象學比基督教神學更為根本;其三是1936年開始寫作的《哲學論稿》,海德格爾在其中首次提出“天、地、人、神”四重整體思想,但這里的還需要與天、地、人的交相輝映,因而還不是最后之神;其四是寫于1957年的《形而上學的存在—神—邏輯學機制》,海德格爾從形而上學第一開端的角度闡釋存在學、神學和邏輯學的同質性問題。

海德格爾在《宗教生活現象學》中提出了“形式化與形式顯示”的現象學方法,解讀了自由神學大師特洛爾奇(Ernst Troeltsch)和哈納克(Adolf von Harnack)的神學觀點,并對保羅書信中的具體宗教現象進行現象學闡釋,重點是提出了“時間性”問題。海德格爾指出,“實際生活經驗是某種全然獨特的東西;在實際生活經驗中,走向哲學之路成為了可能,在其中也進行著那種引向哲學的倒轉”48。如果實際生活經驗是走向哲學之路的出發點,那么實際生活經驗會不會也是走向神學之路的出發點?海德格爾意識到,在原初的基督教信仰經驗中,“基督再臨”作為歷史性事件(Geschehnis)源自一種原初的、個體化的時間性,即上帝的恩典時刻基于個體的實際生活經驗。恩典時刻毫無預兆,不能被預期,就像小偷光臨一樣。從而,海德格爾把實際生活經驗的時間性和歷史性從哲學維度推向了神學維度。只有在這種不能預期、時刻準備的時間性體驗中,個體才擁有他自己本真的信仰(信、望、愛)。只有基于這種時間性的信仰生活,基督徒乃至基督教才有自己本真的歷史。由于過分強調這種基于個體的時間性和歷史性,海德格爾又被列奧·施特勞斯等人批評為“極端歷史主義”。施特勞斯對海德格爾的批判是否契合海德格爾的思想,這個問題當然值得討論。1923年,海德格爾赴馬堡大學任職,布爾特曼當時正在馬堡大學教授神學。兩人遂成為至交,并經常相互旁聽講課,布爾特曼的神學人類學轉向也與海德格爾的哲學思想有關聯。海德格爾在馬堡大學任教期間(1923—1928)創作了《存在與時間》,延續了其在《宗教生活現象學》中所提出的“實際生活經驗是走向哲學之路的出發點”的觀點,而其對個體實際生活的時間性的分析是領悟此在和理解《存在與時間》整體思想的決定性維度。

在《現象學與神學》中,海德格爾又把這一思想明確為“信仰乃是人類此在的一種生存方式”。這種生存方式并非在此在中或是通過此在自發地生發出來,而必須是從個體所信仰的上帝而來。對于基督教信仰來說,作為信仰被啟示出來,同時作為啟示又被信仰出來的存在者,就是被釘在十字架上的耶穌。啟示和信仰必須是相互、相向且同時在場的,即上帝與人必須同時在場,這一點直接影響了卡爾·拉納(Karl Rahner)的基礎神學。耶穌在十字架上的受難及其全部內涵乃是針對每一個信徒的歷史性事件,沒有個體的信仰,上帝的啟示就不存在。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汤阴县| 遂平县| 特克斯县| 镇江市| 北宁市| 射洪县| 内丘县| 乡城县| 宁武县| 衡阳县| 渝北区| 措美县| 汉沽区| 阳泉市| 上高县| 秭归县| 宜君县| 贵溪市| 都江堰市| 万山特区| 澎湖县| 班戈县| 芦溪县| 林口县| 蒙山县| 桂林市| 南安市| 邹城市| 邹平县| 伊金霍洛旗| 新泰市| 内丘县| 灵寿县| 习水县| 庆元县| 临潭县| 成都市| 抚松县| 曲麻莱县| 梁平县| 彰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