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思維的常識--80%的成功都贏在思維(4)
- 常識贏天下:成功人士的共同秘密
- 高德
- 3902字
- 2014-12-17 10:43:39
這對每個人而言都是一條最有力的思維原則。它的本質是:我們需要在繁雜的事物中找到關鍵的部分,去掉多余的部分,直擊問題的核心,然后你就成功了--成功地解決一個問題,成功地做成一件事,成功地管好一個組織。這就是"成功的思考",它是如此簡單,以至于人們不敢想象,所以總是習慣去做大量的無用工作,來證明自己"付出了很多",認為基于這么多的付出--"我距離成功更近了"。這恰恰是錯誤的。
管理學中的奧卡姆剃刀定律也講到了這一點:"如無必要,勿增實體。"這與思維的路徑息息相關,兩者是相通的。在我們的大腦內體現為一種高級的復合智商,是一個人在復雜的環境中,在面臨多重挑戰和高壓的情況下,表現出來的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果你能在這樣的環境中迅速鎮定下來,遵循正確的常識并開始思考,想到最有力的方法并馬上執行,那么你就是一個具有成功特質的人,這個天下就有你的立足之地。反之,你就很難應對復雜情況,可能經常把事情越搞越亂,不得不向別人求助。
實際上,我們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是特別簡單的,一步就能處理。但都因為人們過于復雜的思考和顧慮變得一團亂麻,結果就是一件小事變成了大事。大衛·哈德羅對我說過一句話:"格蘭德,效能來自單純,而不是復雜。遇到問題時,不要多想,反而比較好辦。"在十幾年的工作中,對這句話我深以為然。在后來重溫時,你會發現我們做過的事情絕大部分都是毫無意義的。只不過,當時沒有能力和精力想到這一點,總是到事后才恍然大悟。
布魯克在十年前和丈夫一起移民到了美國,他們的工作穩定,生活幸福,雖然有三個還沒有上學的孩子,花銷很大,但沒有任何壓力。可是好景不長,布魯克的丈夫因為一次哮喘病突發去世,從此她的生活完全改變了。家庭主要的收入來源沒了,孩子還需要照顧。這無異于人生的悲劇,但布魯克沒有被打倒。
十年后,她不僅沒有像人們預期的那樣流落街頭或靠低保過活,反而成為了一家年營業額上百億美元的公司的高管。原因是什么?是布魯克對待生活的態度,她采取了最有力的方法,用最簡單的方式解決了自己面臨的復雜困局。
布魯克笑著說:"我知道,我的時間將永遠都不夠用,因此我必須學會不為小事抓狂,才能將主要的精力放到大事上。"
第一,她不再自己做家務,而是外包出去,請人過來打掃。
第二,她給保姆多付錢,讓其順便準備一家人的晚餐,也并不要求多么豐盛和精致。
第三,她養成了記錄的好習慣,凡是需要添購的東西,就讓孩子寫下來,貼在一個地方,然后雇用小時工去買。在這方面,她的一個重要原則就是:"接受別人的選擇和自己的不一樣。"授權給別人買東西,當然會有不如意的地方,但一定要接受,以此節省時間和精力。
第四,在旅行時,她總會選擇一個地點,然后帶著孩子住上幾天,安穩地游玩,而不需要將精力全都耗費在路上。
第五,在工作上,她設定自己的工作優先級,盡可能授權給同事和下屬,自己只做最重要的事,來掌握工作的效率。這不但讓她將工作處理得井井有條,而且贏得了人緣,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下屬。
布魯克是強者,因為她聰明地意識到了生活的一個重要問題:我是朝著思考后明確的方向走,還是自卑自憐?她擁有強大的解壓能力,而且也擁有高效的解壓方法。她把復雜的事情變得簡單,于是挽救了自己的人生。
和布魯克相反,我在南加州的一位客戶費列格寧先生的人生就"死"在了他把簡單事情搞復雜的"優異"能力上。7年前,他的公司成立時,一度擁有數千萬美元的資產,是當地最有名的機械出口代理公司;他雇用了超過一千名員工,旗下有十幾輛豪車,還住著兩百平方米的大房子。不幸的是,后來聯邦政府出臺了一項限制技術轉移的法案,他向第三世界出口精密機械的市場大門被關閉了。
這時,費列格寧先生面臨兩種很簡單的選擇:把市場轉向中美洲國家比如墨西哥,這里是美國的后院,不在該法案的限制之列;要么改變自己的代理產品,轉向其他市場(他的公司有這樣的能力)。不論采取哪一種選擇,他都可以順利地渡過難關,讓公司起死回生,重新獲得盈利。這也正是我向他推薦的策略。
但是,費列格寧感到十分憤怒。這有違他的理想,他希望自己成為全美最大的壟斷亞非拉市場的機械出口代理商,他甚至有向軍工市場進軍的野心。因此,他決定花費更大的代價請我們去公關聯邦法案。
他說:"格蘭德,我需要一個掮客,他必須幫我打通出口關節,多少錢我都愿意掏,只要繼續讓我出口。"
我告訴他這事沒門兒,美國國會不是墨西哥毒販,只需要塞點美金就能買路。我的公司拒絕了他的請求,他轉而到華盛頓尋找其他公司--那些自稱在國會有雄厚人脈的公關公司。顯然,費列格寧失敗了。他在兩年內花費了上千萬美元的巨資,得到的只是一句句像空中樓閣一樣虛無縹緲的承諾。他還發起了一場媒體大戰,請了全美許多一流的媒體人撰寫華麗的新聞報道,質疑和攻擊國會的決定。
這都沒有用。費格列寧的事業變得一團糟,舊的市場失去了,新的市場也沒有建立。公司不但失去了收入,而且開支一天比一天大。接下來發生的事情是可以預見的,員工因為發不出薪水紛紛離職,銀行上門催還貸款,媒體還曝出了他吸毒的傳聞。
3年前,費列格寧破產了。之后他才感到后悔,在寫給我的郵件中,他充滿懺悔:"如果我能夠早一點做出果斷的決定,現在我就不會連自己的房子都保不住了。假如再給我一個機會,我肯定會告訴自己冷靜,不要被人們的慫恿迷惑。我本來以為自己應該做的事情,現在看來只是一個陷阱。"
復雜的思考和程序只會扼殺我們的效率,人們面臨的很多問題,就出在"把一切都復雜化"上了。簡單才會快樂,簡單才會高效。同樣,只有簡單,才能節省我們的時間,把多出來的時間用到其他方面。和別人比起來,你可調配的時間就相對增多了。
解決之道是什么?
1.從生活的方式開始,從你喜歡的方式開始;
2.讓自己所有的事情都很有秩序,而不是總要操心起來沒完沒了;
3.缺什么?要么立刻解決,要么從此不再想它;
4.在做同一件事情時,保證自己比其他80%的人能用更少的時間做得更好;
5.培養自己的核心技能,哪怕只有一種,或者只做好一件事;
6.擁有好奇心和探究精神,追求一擊成功的效率;
7.做你喜歡的事,熱愛你的工作,這是基礎;
8.觀察,學習和練習:向贏家學習,擁有和他們一樣高效的思考方式,觀察他們的風格和看待事情的方法,然后讓自己也成為那樣的人。
高德調查:贏在心智
思維就是心智能力
心智模式是由心理學家科恩在20世紀40年代創造出來的,被各個領域廣泛采用,成為一個常用名詞。在過去的10年,我們一直調查人們對于心智模式的認識和它對生活、情感和事業的影響。
心智能力是思維深度的體現,也代表了人們對常識的理解和運用能力。它是指人們對自己、別人、組織及周圍世界的認識,以及據此產生的思考和得出的結論。心智深受人們的習慣思維、思維定式和已有知識的局限。通常它也代表了人們大腦中一種理所當然和習以為常的認知。
羅斯福:"榮譽并不屬于那些憤世嫉俗的人,也不屬于那些對強者評頭論足的人,以及那些自作聰明的"事后諸葛亮"。"--心智就是一種淡定的力量。
馬克·吐溫:"去探索,去夢想,去發現。"--心智是積極主義,是探索的雄心壯志。
喬治·巴頓:"如果你有勇氣,定會大步向前。"--心智是勇敢和冒險。
巴菲特:"在別人恐懼時進場,在別人貪婪時離場。"--心智是別具一格的決策能力。
心智模式決定了我們的思維常識
在研究中,心理學家發現,心智模式具有7種典型的特征:
1.每個人都具有自己獨特的心智模式,即思維習慣;
2.它決定著人們觀察事物的視角和由此得出的判斷、結論;
3.它決定了人們思考力的強弱和行為方式的不同;
4.它是人們看待世界和是否自信的主要基礎;
5.它是不完整的,也是不完美的,每個人的心智模式都有缺陷;
6.它影響人們的行為結果,而且也強化人們的行為意志;
7.它不受效果的影響,有時人們明知自己的心智存在問題,也不會做出改善,而是任憑它繼續控制自己的思維。
如何才能改善我們的心智模式?
高德公司的心理顧問米切爾說:"主要有兩種方式,你可以反思自己,用反思和自我批評的辦法進行改善,你也可以跟他人進行比較,在比較中對自己的心智模式進行完善。不管用哪種方式,人們都應該明白,心智模式對你是如此重要,它決定了我們的思維原則、認識方法,控制著我們看待這個世界的方式。"
人們對這個世界的了解經常是通過詢問:"它為什么會這樣,我應該怎么做?"這就是心智發揮作用的開始。優秀的心智能力能讓我們建立積極的人生心態,克服困難,激發潛能,在生活中和事業上都取得極高的成就。反之,它會讓你把自己的人生經營得十分糟糕--你對原因卻一無所知。
心智能力對我們的影響,你怎樣看待?
克萊威爾(男,加州企業家):我認為心智能力是管理者實現自我超越并帶領企業實現超越的前提。因為它在不同的人和公司中會體現出不同的特點。比如管理者,個人的文化、心理和認識水平決定了他管理的水平;員工的知識結構、工作經驗和性格特點也決定了他們融入團隊的水平。同時,群體心智又有共同的方面,有相對的一致性和差異性。
夢娜(女,自由職業者):我經常認識到自己存在的不良心智模式,時時提醒糾正那些偏誤,來提高自制能力,應對自己的事業。比如我在想偷懶時,就想到這是一種缺點,會傷害我的工作和客戶,然后我會立刻克制,并制訂作息計劃。不同的人對此會有完全不同的反應。
李先生(男,北京某公司經理):我有時覺得自己是領導,說了話手下就得聽,最起碼不應該當面頂撞我,這就是不良的心智模式的體現。這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對我的事業造成了困擾,員工對我怨氣很大。我把自己的判斷合理化了,手下有不同的建議時,我就拼命維護自己的權威,對他們進行打壓,這種習慣害慘了我。當我注意到這個問題時,我才制定了改正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