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2 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

1.2.1 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背景

健康是人民群眾最基本的生活需求。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完善人民健康促進政策。要實現好保障人民健康的戰略任務,必須推進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2021年發布的《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旨在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以更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醫療衛生服務需求,這為我國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改革框架。

近年來,我國公立醫院的發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醫療資源總量不斷增加,質量不斷改善,危急疑難重癥診療、突發事件醫療處置和緊急救援等不斷進步,公立醫院在我國醫療體系的建構發展中發揮了關鍵性的作用。盡管我國公立醫院的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但是我國醫療衛生體系的建設發展仍然存在較多問題:優質醫療資源難以下沉基層,城鄉區域間醫療資源的布局和分配有待進一步優化;基層缺乏優秀的醫療人才和先進的醫療衛生設備,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較低;各級各類公立醫院存在定位模糊的問題,各級醫療機構間存在利益沖突和缺乏協同聯動的問題,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整體效率有待進一步提高。總而言之,我國醫療衛生領域的發展仍然存在不平衡和不充分的問題,加快公立醫院高質量轉型發展,改善醫療衛生體制迫在眉睫。《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提出了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總體要求:要以健全現代醫院管理制度為目標,以推進高質量發展試點醫院建設為抓手,堅持以人民健康為中心,加強公立醫院主體地位;堅持政府主導、公益性主導、公立醫院主導;堅持醫防融合、平急結合、中西醫并重;堅持改革創新、“三醫”聯動。同時,《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意見》還要求強化體系創新、技術創新、模式創新和管理創新,力爭通過5年努力,公立醫院發展方式從規模擴張轉向提質增效,運行模式從粗放管理轉向精細化管理,資源配置從注重物質要素轉向更加注重人才技術要素,為更好提供優質高效醫療衛生服務、防范化解重大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風險,建設健康中國提供有力支撐。

公立醫院改革發展是深化醫改的重點和難點,直接關系解決“看病難、看病貴”問題的成效,深刻影響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是新時代的新要求,激活各方面的內生動力才能真正實現高質量發展。

1.2.2 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基本內容

公立醫院是我國醫療服務體系的主體,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是衛生健康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近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公立醫院改革發展作為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取得了重大階段性成效,為持續改善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公平性可及性、防控新冠病毒感染等重大疫情、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發揮了重要作用。《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對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做出部署和要求,從六個方面部署了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重點任務。各省也在積極部署,結合當地實際情況發布工作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第一,構建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新體系。①打造國家級和省級高水平醫院。例如,《山西省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2022年重點工作任務》指出,深度對接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夯實山西白求恩醫院、山西省腫瘤醫院、山西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3個國家級區域醫療中心項目,爭取太原市中心醫院納入第4批國家項目。②發揮公立醫院在城市醫療集團中的牽頭作用,推動區域醫療中心建設,提高省域診療能力,減少跨省就醫。③發揮縣級醫院在縣域醫共體中的龍頭作用,重點強化縣級醫院的能力建設,以人才、技術和專科建設為核心,積極推進縣域醫共體建設,按照網絡化布局,探索一體化管理,為居民提供預防、治療、康復、健康促進等服務,促進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工作中心下移,推動分級診療和醫防融合。④建立健全分級分層分流的重大疫情救治體系。例如,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的《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指出,構建大灣區優質醫療衛生資源共享合作機制,優化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發展路徑。

第二,引領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新趨勢。加強臨床專科建設,推進醫學技術創新,推進醫療服務模式創新,強化信息化支撐作用。例如,天津市“四管齊下”引領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新趨勢。《天津市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指出,將以滿足重大疾病臨床需求為導向,推動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市級醫學重點學科和臨床重點專科建設,重點發展重癥、腫瘤、心腦血管、呼吸、消化、感染、兒科、麻醉、影像、病理、檢驗、營養、康復、精神衛生等專科。圍繞重大疾病防控、重點人群健康保障、突發公共衛生應急等重點領域,加強應用基礎、臨床和科技成果轉化研究,推動原創性疾病預防診斷治療新技術、新產品、新方案和新策略等的產出。推廣多學科診療新模式、新理念;持續推行日間服務模式,提高日間手術占擇期手術的比例;推動公立醫院建立患者綜合服務中心(窗口),提供健康管理、健康教育、疾病預防、預約診療、門診和住院等一體化服務;開設藥學門診或用藥咨詢中心,開展精準用藥服務,為患者科學用藥提供指導;推進院前醫療急救網絡建設,創新急診急救服務模式,有效提升院前醫療急救服務能力;推進醫院、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協作開展慢性病篩查干預與健康管理項目;逐步推廣中西醫結合醫療模式,建立中西醫多學科診療體系。推動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區塊鏈、第五代移動通信(5G)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醫療服務深度融合;推進電子病歷、智慧服務、智慧管理“三位一體”的智慧醫院建設和醫院信息標準化建設;鼓勵醫療機構發展互聯網診療、互聯網醫院、遠程醫療、“互聯網+護理服務”等成效顯著、創新引領性強、可復制推廣的“互聯網+醫療健康”模式;建立藥品追溯制度,探索公立醫院處方信息與藥品零售消費信息互聯互通。

第三,提升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新效能。健全運營管理體系,加強全面預算管理,完善內部控制制度,健全績效評價機制。例如,《北京市關于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指出,要完善醫療衛生項目功能建設標準清單,加強對項目規模和成本的管控。健全公立醫院科學決策和運營管理體系。探索建立公立醫院專家委員會和公眾參與委員會,完善治理機制。強化預算約束,構建全面預算績效管理體系。定期公開醫院相關財務信息,主動接受社會監督。完善內部控制制度,加強風險評估和內部控制評價,規范重點領域、重要事項、關鍵崗位的流程管控和制約機制,及時防范化解各類風險。完善績效評價體系。堅持和強化公益性導向,落實國家二、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優化公立醫院內部績效考核辦法,將考核結果與薪酬分配掛鉤。完善醫療聯合體評價指標,促進優質醫療資源下沉,提高基層服務能力和居民健康水平。

第四,激活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新動力。首先,改革人事管理和薪酬分配制度,健全醫務人員培養評價制度。醫務人員是醫療服務的直接提供者,是人民健康的守護者,在嚴重威脅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的新冠病毒感染疫情防控中發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調動醫務人員的積極性,需要進一步深化人事管理和薪酬分配制度。其次,健全醫務人員培養評價制度,提高醫務人員的能力和水平。例如,黑龍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的《黑龍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強調,要落實公立醫院內部分配自主權、加強醫務人員培養和完善人才評價機制。最后,深化醫療服務價格和醫保支付方式改革。醫療服務價格是廣大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和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也關系著公立醫療機構和醫療事業的高質量發展,調整醫療服務價格是促進技術發展,改善人民就醫成本的關鍵措施,醫保支付方式是促進醫院合理配置資源,提供優質醫療服務的紐帶黃和國.我國醫療服務價格與醫保支付方式改革政策協同性分析研究[J].財經界,2021(8):181-182.。醫療服務價格動態調整和醫保支付方式優化分別是針對供給方和購買方的重要改革思路,兩方面改革均有助于提升醫療體系改革成效許光建,喬羽堃.我國醫療服務價格調整與醫保支付方式改革的聯動機制研究[J].中國衛生政策研究,2021,14(5):8-14.。目前,我國已經確立了醫療服務價格的五項機制,分別為更可持續的總量調控機制、規范有序的價格分類形成機制、靈敏有度的價格動態調整機制、目標導向的價格項目管理機制和嚴密高效的價格監測考核機制于保榮,王慶.中國醫療服務價格管理的歷史、現狀及發展:兼言《深化醫療服務價格改革試點方案》[J].衛生經濟研究,2021,38(10):3-7.

目前,我國醫保改革需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一是推行以按病種付費為主的多元復合式醫保支付方式,開展按疾病診斷相關分組付費國家試點,開展區域點數法總額預算和按病種分值付費試點,探索按床日付費、門診按人頭付費等。二是科學制定醫保總額預算,合理確定、動態調整按病種、按床日、按人頭等的付費標準;建立醫保藥品支付標準,鼓勵各地探索符合中醫藥特點的醫保支付方式。三是規范醫保協議管理,明確結算時限,細化結算規則,確保基金及時、足額撥付。四是積極探索對緊密型醫聯體實行總額付費,加強監督考核,結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擔。五是建設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新文化。大力弘揚偉大抗疫精神和崇高職業精神,建設特色鮮明的醫院文化,強化患者需求導向,關心關愛醫務人員。要進一步引導醫院加強頂層設計,以文化興院、文化強院為目標,凝練文化共識,將文化建設納入醫院整體發展的長期規劃,注重醫院優秀歷史文化的沉淀與傳承,弘揚偉大抗疫精神和崇高職業精神,將醫院文化與制度流程、行為規范貫穿融合,塑造特色鮮明的現代醫院文化。同時以構建友好、尊重、互信、合作的醫患關系和有溫度的醫院人文環境為目標,積極探索醫院文化建設的新模式,提升患者的就醫體驗。公立醫院在探索新文化的過程中,越來越注重患者滿意度和職工滿意度。隨著醫療衛生服務能力的逐步改善,患者的滿意度穩中有升,醫務人員的滿意度也有所提高,但是也存在工作壓力和工作強度大、工作流程煩瑣的問題。在新文化建設過程中,各家醫院建設守正創新。例如,北京協和醫院建立了協和特色的思政教育體系,幫助青年職工和學生堅守崇高職業精神,以培育新時代醫學大家為己任,深化教育教學體系改革,提升教育質量,進一步提升醫療質量和文化建設內涵。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探索形成了以科普文化為導向的醫院新文化建設思路。六是堅持和加強黨對公立醫院的全面領導。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我們要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健全全面從嚴治黨體系,全面推進黨的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使我們黨堅守初心使命,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在公立醫院的建設過程中,需要全面執行和落實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加強公立醫院領導班子和干部人才隊伍建設,全面提升公立醫院黨組織和黨員隊伍建設質量,落實公立醫院黨建工作責任,以高質量黨建引領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例如,首都兒科研究所黨委不斷加強黨的建設,以新的發展理念定向,以新的發展格局聚力,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注重黨建與業務工作融合,探索出一條以高質量黨建引領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有效路徑。首都兒科研究所黨委深入學習貫徹新發展理念,并與自身實際發展相結合,確立了“123”發展理念,1:“一個堅持”——堅持黨的全面領導;2:“兩個中心”——“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和“以健康為中心”的工作理念;3:“三個發展”——堅持創新發展、公益性發展和高質量發展。總而言之,推進公立醫院黨建與業務深度融合發展,不斷加強高質量黨建工作的引領帶動,是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必要保證。公立醫院要加強黨的建設,全方位推動其高質量發展。

1.2.3 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下的醫共體與分級診療

構建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新體系的任務要求,就是要規劃公立醫院建設、改革和發展,進一步發揮公立醫院主力軍作用。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與縣域醫共體和分級診療的建設相輔相成。《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明確指出,要突出區域均衡布局,加強上下聯動,功能整合協同,實現公平可及。發揮公立醫院在城市醫療集團的牽頭作用,按照網格化布局管理,組建由三級公立醫院牽頭,若干家醫院、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公共衛生機構等為成員的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發揮縣級醫院在縣域醫共體中的龍頭作用,按照縣鄉一體化、鄉村一體化原則,發展以縣級醫院為龍頭的緊密型縣域醫共體。

例如,《云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指出,全面推進以縣級醫院為龍頭的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加強縣級醫院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統籌管理,發揮基層醫務人員的技術支撐作用,提升居民健康“守門人”能力。支持邊境縣、市公立醫院適度提標擴容,加強邊境口岸城市公立醫院建設。提升省際邊界縣級公立醫院服務能力。到2025年,95%以上的縣級公立醫院建成“五大中心”(胸痛、卒中、創傷、危重孕產婦和危重新生兒救治中心),60%以上的縣域有一所縣級公立綜合醫院達到《縣醫院醫療服務能力推薦標準》要求,50%以上的縣級中醫醫院達到《縣級中醫醫院醫療服務能力推薦標準(試行)》要求,提高縣域和基層就診率。云南省也在積極探索縣域醫共體建設,并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云南省醫改領導小組印發《關于全面推進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的實施意見》,明確到2022年年底,全省不低于90%的縣(市、區)建成管理、服務、責任、利益“四位一體”的緊密型縣域醫共體,每個州(市)至少建成一個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大部分縣(市、區)開展醫保資金打包付費改革的工作目標。其中,云南省臨滄市云縣醫共體的建設是全國醫共體建設的典范,在推進縣域緊密型醫共體高質量發展中發揮了重要的示范引領作用。近年來,云縣充分利用人力資源與績效改革,協同推動優質醫療資源和管理“雙下沉”,形成了醫共體模式下醫保總額打包支付方式改革促進以醫防融合為核心的大健康管理與服務的“云縣模式”。該模式通過建立醫共體醫療質量控制體系標準,實行同質化管理,確保醫療質量與安全;創新實施醫防融合和慢病規范化管理,實現健康水平不斷提升;通過數字賦能建設智慧醫共體,實現智慧管理、智慧醫療、智慧服務,有效解決了老百姓“看病難、看病貴”問題。“云縣模式”為欠發達地區深化縣域綜合醫療衛生體制改革提供了可推廣的解決方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舆县| 枞阳县| 依兰县| 衡水市| 汝城县| 稻城县| 南投县| 林州市| 吉隆县| 克什克腾旗| 墨江| 论坛| 新兴县| 淮南市| 四川省| 津市市| 高尔夫| 青田县| 海晏县| 彰化市| 运城市| 徐水县| 榆树市| 鄂托克前旗| 武夷山市| 读书| 云南省| 宜君县| 陆川县| 虞城县| 鹤山市| 抚远县| 凤冈县| 潢川县| 讷河市| 佳木斯市| 武穴市| 通河县| 湖州市| 兴安县| 洛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