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六十一章:順利?
- 魂穿趙桓——睜眼汴梁被圍
- 老墨成仙
- 2063字
- 2024-07-17 18:00:00
草原上的真正必需品不是茶葉,甚至不是布匹,沒有中原來的麻布,羊皮也能御寒!
對草原人來說,真正的必需品是鐵器!
明朝人用長城封鎖邊境,禁止鐵器流向草原,最終導致蒙古人連煮水的鐵鍋都不足,不得不用羊皮來燒水煮肉!
這種經紀封鎖,導致蒙古人極度缺乏鐵甲,而無法和人數比他們少的多,卻能自己生產鐵器的滿洲人競爭抗衡!
但宋朝先天不足,東邊產鐵的遼東,西邊產鐵的寧夏都不在控制之下,也就失去了封鎖草原鐵器的可能性。
所以,趙桓要想向青塘人換來真正的好馬,就必須拿出真正的“好”貨!
鎖子甲就是趙桓準備的好貨,這種盔甲昂貴,靈活,青塘,雪區的部落戰士都極喜歡,西藏一直到解放前還在使用這種盔甲。
如果他拿出這種上等甲,青塘人一定會爭先恐后的用最好的馬匹來和他交換,拒絕交換的人一定會被那些得到盔甲的部落吞并!
但這種盔甲對宋軍將要廣泛裝備的火繩槍又毫無用處!
這就是趙桓打的如意算盤。
……
忙碌當中,突有內侍稟報,翟家兄弟到了……
翟家兄弟看上去三四十歲的年級,他們相似的相貌并不出眾。
兩人以小吏面圣,自然是極其緊張,說話磕磕絆絆,也看不出什么出眾之處。
但趙桓相當有耐心,溫言詢問,漸漸弄清楚了這兄弟兩人的成色。
和宋江一伙縱橫兩省,打下偌大名聲不同,這兄弟兩人是不折不扣的土豪,在伊陽,是說一不二的坐地虎,縣官都要給幾分面子,出了伊陽縣,就沒那么吃的開了,不過,作為經營多年的豪強,這兄弟兩人,在洛陽境內還是有幾分名聲的。
最終,趙桓還是給了兩人禁軍官身,和兩人約定,只要他們能招來五百騎兵,兩人都能官升一級……
翟氏兄弟出了皇宮,揣著告身,興高采烈的離開汴梁,直奔洛陽而去。
讓翟氏兄弟高興的并不是皇帝升官的承諾,而是他們兄弟竟然進入了皇帝的眼皮子!
這就等于是向他們兩個土豪打開了平步青云的大門,只要他們兄弟運道好,敢拼命,說不定翟家將來也能出個太尉!
且不說翟氏兄弟回鄉招人,才過去不到十天,李睿和陳棟兩家已經合作做出了第一輛四輪馬車的樣車!
樣車非常成功,按照李睿和陳棟的說法,能造的這么快,這么好,和趙桓給的圖紙分不開關系。
趙桓畫的圖紙在他自己看來十分潦草,但在這個時代的匠人看來,就很神仙了!
二十六個零件,一個個通過三視圖表示的清清楚楚,技術要求里把每個零件的材質,使用狀況,加工手段寫的明明白白。
接下來前車總成圖,后車總成圖,車廂總成圖,將每個零件的用途也說的明明白白,什么東西重要要做結實,那里該注意什么……
李睿家的匠人本就是做車的老手,剛拿到圖可能看不太明白,但仔細研究之后,很快就搞明白了這種圖紙的表示內涵,頓時驚為天人。
有了這樣詳細圖紙,操作之人又是幾十年經驗的老匠人,又怎么會出岔子?
和趙桓前世接觸的那些動輒幾百上千零件的產品比起來,這玩意對他來說簡單的就像小學生的手工。
這輛馬車的車廂長三米,寬一米五。
微服駕臨陳家工坊的趙桓讓人給馬車上套上挽馬,然后往車廂里裝糧食。
經過不斷加量,大家發現,車廂里裝上三千多斤重的糧食,兩匹挽馬也不見太吃力,按照車夫的經驗,這樣的情況,挽馬是可以跑長途的!
當然,這是在道路平坦的情況下,如果道路狀況差,那就另當別論。
而同樣路況,如果用一匹挽馬牽拉的兩輪馬車跑長途,就只能拉五六百斤,如果減去車夫的重量,就只剩四五百斤了。
這是因為,兩輪馬車運貨,必定有一部分重量要壓在挽馬的肩膀上。
實際上,兩輪車運貨量的多少,和車夫裝貨的水平很有關系,如果裝的前面重,牲口受不了,如果后面重了,牲口四蹄沒有抓地力,也跑不動……
如果兩輪馬車裝的好,有時也能拉七八百斤,但這個實在太難把握。
四輪馬車就完全規避了這個問題。
從平均來看,四輪馬車的運輸效率直接提升了將近三倍!
如果套上四匹馬,在配上平坦的水泥路面,一輛四輪馬車甚至能拉兩三噸的貨物跑長途!
十輛馬車就能頂得上汴河上的中大號貨船!
當單位運貨量上去后,運輸成本也就下來了(路上人吃馬嚼)。
趙桓當即給這種馬車定了個二十貫的價錢,而且承諾,他家的馬車,只要質量合格,朝廷照價收購,讓他放心大膽的造!
……
現在馬車有了,就等道路了!
趙桓正在念叨,高俅那邊就有了成果。
趙桓從陳家車轎鋪回來的第二天,高俅就帶著三個木桶來找趙桓獻寶。
這些水泥粉末是高俅用碾藥的碾槽碾的。
高俅近來雖然失勢了,但以他的人脈身價,從藥鋪里弄來幾十個碾槽,找上幾十個工人,一天碾上幾百斤水泥還是不在話下的。
木桶里是碾的粉碎的的黑色、白色、黃色的粉末,粉末確實已經非常細碎。
趙桓問道:“試過了嗎?”
高俅道:“試過了,兌上水,放幾天就硬的跟石頭一樣。”
“那還等什么,兌水,兌水!就在殿外弄!”
眾人出了大殿,高俅指揮著帶來的人,將三個桶里的粉末稱重后,倒入盆中,兌水攪拌,之后用木板將水泥漿在地上摸出了一個方形。
趙桓讓人將水泥磚用木盆扣可起來……
趙桓發現,這所謂羅馬水泥的凝固效率確實相當感人,他等了快一個禮拜,被木盆扣起來的水泥才凝固道讓他能夠接受的程度……
雖然不甚滿意,但他也沒什么好辦法,也只能如此,至少這水泥的強度他覺還是比較滿意的,五天之后,拿鐵錘也很難砸爛了。
雖然已經做出了水泥,但做出來和量產,完全是兩個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