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2 “系統識變、科學評變、協同應變”的風控體系

近幾年,國務院國資委發布《關于加強中央企業內部控制體系建設與監督工作的實施意見》等文件,對中央企業優化和完善風險管理與內部控制體系提出了新要求;證監會秉持“依法、全面、從嚴”的監管政策,從確立環境、社會責任和公司治理信息披露的基本框架,停復牌制度改革,到重大違法強制退市規則修訂,作為上市公司的中國核電需主動適應監管新規;2017年“安全有效發展核電”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國務院批準實施《核安全與放射性污染防治“十三五”規劃及2025年遠景目標》,要求核能發展部門、核安全監管部門等切實履行保障核安全、環境安全和公眾健康的根本宗旨,實施最嚴格的核安全監管。伴隨外部監管要求的不斷提高,中國核電利用自身優勢構建風控體系,經受住30多年發展歷程中的各種重大考驗,為企業發展保駕護航,發揮了重要作用。

企業風險管理、內部控制、合規管理等體系之間需協同發揮作用。2012年,中國核電初步建立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和內部控制體系,并推動重點成員單位開展風險管理和內控體系建設;2017年,中國核電統籌建設風險與內控一體化,形成了多項標準化、常態化的工作機制;2018年,合規體系在中央企業推行,風控體系又加入了合規建設;近年來,隨著全球企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升級,公司風控體系開始加強數智化提升。

1.2.1 概述

中國核電以卓越績效目標為引領,以不發生重大風險為底線,設計層面以“四化”為路徑,執行層面以“三變”為重點,著力打造“體系協同一體化、服務價值數智化”的風控體系,風控體系框架如圖1-3所示。

圖1-3 中國核電風控體系框架

1.2.2 做法

如前所述,核電管理體系一般涉及兩類。雖然兩類管理體系轉化的范圍、方法略有不同,但均可以通過制度模型化,梳理管理體系要求的核心要素,將其融入制度中,借助制度良好的延展性,使制度文件成為企業所有管理體系最終歸一化的體現。因此,風控體系建設同合規管理、制度管理體系的建設一樣,在體系設計層面遵循業務標準化、標準制度化、制度結構化和活動一體化路徑;在執行層面體現出系統識變、科學評變、協同應變的特點。

1.及時識別外部變化

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國際貿易和投資大幅縮減等重大經營環境變化,全球能源供應結構正進入以清潔能源為主導的多元化時代,能源轉型成為不可逆轉的發展趨勢。核電行業作為“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世界性行業,其相關信息、運行情況深受公眾關注,防止發生系統性風險尤為重要。

1)每日輿情監測,保持公眾信心

公司宣傳文化中心安排專人,通過日常情況軟件監測、一般輿情專人搜索、重大輿情(重大事件)重點監測等方式,收集敏感信息、相關媒體關注以及核電相關行業動態等內容,進行分類、對比、提煉、組合后,研判公司面臨的輿情形勢;根據新聞媒體或門戶網站發布和引用的新聞報道數量,網民在論壇、貼吧、微博等發表的評論數量及其發展趨勢,短信或微信傳播情況以及公眾的行動等判定輿情等級,進行分級處理,并通過“輿情日報”“輿情快報”“輿情專報”等形式,通報或報告相關人員,進行輿情監測,幫助公司化解了相關輿情風險,同時提升了公司形象和公眾信心。

2)行業經驗反饋,提升運行業績

經驗反饋是公司實現管理和經營提升的一個重要手段,主要包括內部經驗反饋和外部經驗反饋兩種方式。對內,公司建立透明的報告制度,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以適當的方式激勵和鼓勵員工及時、如實地報告各種異常情況,并遵循一定的方法和管理程序,開展事件調查和根本原因分析;對外,通過世界核電運營者協會(WANO)、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美國核管理委員會(NRC)、核能行業協會核電營運信息網(CINNO)、國家核安全局經驗反饋平臺、供應商和制造商等渠道,篩選外部經驗反饋信息。通過對內外部經驗反饋信息的分析,從已發生的事件或者對未產生明顯后果的事件共性趨勢分析中吸取經驗教訓,防止相同事件或類似事件重復發生,具體包括快速經驗反饋簡報報告機制、每月經驗反饋例會機制、建立經驗反饋信息共享平臺等。經驗反饋機制極大地促進了機組穩定運行,2021年公司22臺機組中的19臺機組WANO綜合指數滿分,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3)發出風險提示函,合力應對系統風險

面對波譎云詭的國際形勢、復雜敏感的周邊環境、艱巨繁重的發展任務、傳統能源和電力行業的變革,中國核電及成員單位面臨的法律、合規、市場、競爭等方面的風險越來越多,更需堅持底線思維,增強憂患意識,提高風險防控能力。中國核電本部根據日常收集的外部風險信息以及各成員單位的內部反饋與報告,發現某項潛在風險時,以正式的風險提示函的形式下發至各成員單位,如事件分析、案例經驗等,提示可能的風險因素和影響,以便成員單位提前做好風險應對,構筑立體多維的風險警示機制。

2.科學評估變化影響

風險評估一般采用定性方法較多。隨著數據積累和科學評價的需求,中國核電開始構建重要風險量化模型,主要是通過量化模擬等手段,分析目標受到各項風險作用的可能影響,了解目標實現過程中的可能偏差,進而采取有效的應對措施,促進目標的達成。根據歷年重大風險情況,選取工程建設進度風險、投資風險、庫存控制風險、非計劃停機停堆風險、工業安全風險等,建立量化風險管理模型,實施相關風險的過程管控。

1)工程進度風險量化模型

模型基本思路為以機組按期商運目標為基準,結合項目進度的關鍵節點,以SPV(關鍵敏感性)設備非預期損壞為關鍵風險因素,再適當考慮其他風險因素對項目進度關鍵節點的影響,通過蒙特卡羅模擬方法評估,反映一定置信度下機組商運的進度偏差天數和風險狀況。

如表1-3所示,工程進度風險量化模型被應用于進度目標風險模擬,適用于機組商運風險的評估和監測,以及機組建設、調試等過程進度風險的量化評估。

其中:S——模擬商運節點所需時間;

J——剩余計劃商運時間(滾動時間);

n——非預期損壞SPV數量;

x——非預期損壞SPV或其他重大風險因素對商運的影響時間(通過三角分布設計對商運影響時間的最大值、最小值和最可能值)。

表1-3 工程進度風險量化模型

注:ΔS=S-J,90%置信度的商運時間拖期,計算ΔS值后,比對以上判斷標準確定風險等級。

2)工程投資風險量化模型

工程投資風險量化模型主要以NPV(凈資產收益率)為輸出結果,利用分析工具,提高可行性研究的準確性和充分性,以有效降低投資決策過程中的風險。NPV模型中,基準折現率i為人工設定參數,可參考行業收益率、公司要求的收益率或借貸資金成本等維度。在辦公軟件Excel中設置好模型后,借助@RISK分析工具,自動呈現達到凈現值目標可能性的模擬運算結果。

基于NPV模擬分析結果,通過綜合考慮公司發展戰略、現有資源情況等定性因素,再開展投資決策。工程投資風險量化模型如表1-4所示。

表1-4 工程投資風險量化模型

3)工業安全風險量化模型

工業安全風險涉及人、環境、設備、管理等多種因素,綜合公司既有的現場隱患排查月報、安全隱患趨勢分析報告等客觀數據信息,采用安全隱患數據與關鍵風險因素評價相結合的評估方法。

工業安全風險量化模型見表1-5。該模型反映該風險值大小及相應的風險水平,預測當期的風險狀況;采用敏感性分析方法深入分析影響工業安全風險的關鍵風險因素、風險指標,對于風險因素及風險指標突出、變化較大的情形,及時采取應對措施;應用于機組建設過程或其他機組維修過程中對工業安全風險的監測,動態反映風險的可能變化,并在實際應用中持續進行適用性修正。

表1-5 工業安全風險量化模型

注:R表示5號、6號機組工業安全風險值,計算獲得R值后,對照以上判斷標準確定風險等級。

3.協同應對重大變局

“十四五”以來,國家再次強調中央企業應切實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牢牢守住不發生重大風險的底線。近年來,世界形勢越發復雜嚴峻,公司最容易發生系統風險的領域為涉外相關業務,在重大變局面前,僅靠某一領域、某一單位的風險應對常常力量有限,全面深入思考戰略布局,全產業鏈謀劃發展,全過程跟進項目,系統性考慮優勢和短板,形成合力,上下協同更為重要。中國核電深入研判國內外形勢變化,切實加強風險管理工作與實際業務的融合,公司以風險TOP10管理、重大投資項目/事項專項風險評估與審查等機制為抓手,切實將風險識別、評估、應對、監控等工作落實到業務工作中,筑牢風險防火墻。

1)重大風險TOP 10管理機制

針對影響公司戰略規劃目標或年度經營發展任務實現的重要、重大風險,建立TOP 10風險管控機制,通過指標預警、動態跟蹤、定期匯報、針對薄弱項調配管理資源等方式形成重大風險管理的閉環。其中,指標預警是指每個重大風險均按照年度管控目標,設置紅、黃、綠的指標閾值和預警,當指標處于不同值時,風險的顏色狀態進行相應調整;動態跟蹤是指根據內外部環境變化、公司經營重點和風險管控情況進行定期調整,因此要求各業務領域及時收集風險信息,掌握業務環境變化,準確識別業務風險;定期匯報是指對列入TOP10事項清單的任務,量化該事項的具體任務和完成時間節點,定期對TOP10事項的進展信息進行匯總和分析,在公司經營月度分析會上進行匯報。

2)重大投資項目/事項的風險評估及程序性審查機制

對達到一定決策層級以上的重大投資項目,要求項目主辦單位或部門牽頭,在梳理影響項目目標實現的各種內外部因素、分析類似項目歷史風險事件的基礎上,按照不同類型項目的風險清單和報告模型進行專項評估。風險管理部門對專項風險評估報告及相關支持材料履行審查程序后,出具程序性合規審查意見,審查意見作為上決策會的必備材料,未經程序性合規審查,不能進入決策程序。

3)群策群力,提升中國核電風險應對整體能力

按照“單位間深度合作、集中投入、優化資源、提升資金使用效能和中國核電整體的核心競爭力”的宗旨,中國核電已連續多年開展風險防控的集團化、專業化運作。早在2017年中國核電就提高站位,提前預判相關貿易風險,著手系統應對;針對重要備品備件,做到上下聯動,統籌資源,有效化解備件斷供和“卡脖子”事件。

4.體系協同一體化

體系協同一體化雖主要以全面風險管理、內部控制、合規管理、制度管理、標準化等為基礎,但遵從“1+N”原則:“1”是指統籌協調、統一設計,使用同一個管理目標、同一套管理制度、同一個管理活動、同一套業務流程;“N”是指完整的公司治理所涵蓋的治理體系、合規體系、內控體系、風險管理體系、質量體系、各利益相關方管理等各類內外部要求;“+”是指通過找出各管理體系的內在聯系,找到恰當的體系連接點,深度融合,協同運作。

5.服務價值數智化

在風險管理工作中,中國核電注重從數據的收集、存儲、分類著手,構建模型,利用數據挖掘技術獲得單憑肉眼難以發現的信息,及時發現問題根源,預測事件走向,既能解決傳統風控的滯后性,也能極大地降低和規避風險,提升企業風控水平,降低資金損失的規模和概率。

1)風控體系操作系統

風險管理與內控信息平臺是風控工作的基礎操作平臺。2017年,中國核電按照國資委對風險管理與內控的要求,結合工作基本流程,統籌建設了成員單位和核電總部的風險管理與內部控制信息系統,2019年初,風控平臺在核電總部和成員單位部署使用。平臺固化了風險管理、內部控制基本工作流程,考慮體系銜接關系,實現了風控工作電子化。

風險管理包含風險識別、風險評估、風險應對、風險監控、風險報告、重大風險管理、重大事項風險評估與審查、風險管理工作記錄等功能模塊。中國核電作為上級管理機構,能穿透查閱下屬成員單位的風險上報、風險評估、重大風險跟蹤、風險報告及相關信息。

2)風控體系的監測器

經營管理指標平臺承擔風控體系運轉的預警功能。2017年,中國核電建設了在線經營分析平臺,梳理人資、財務、物資、投資、市場、工程、運行、安質等領域,實現了13個業務主題、17個業務場景、2279個業務數據的圖形化在線動態展示。其中的風險內控場景主要有風險地圖、重大風險、風險信息、內控建設、工作進度5個數據模塊,初步滿足中國核電各級領導、管理層、基礎業務人員進行業務監控的需求。

3)風控體系的分析器

確保管理體系按制度規范化運行是風控體系緊密融入業務、取得實效的難點和日后的重要方向。中國核電在制度平臺中增加流程監控和分析功能,針對管理制度中的流程圖,結構化解析后,標注風險點、控制點以及流程涉及的表單,生成新的數據對象,實現管理制度與IT系統的智能關聯,完成差異智能分析及推送(參見“一體多能”型制度體系)。

4)特定業務使用場景

投資風險模型。投資項目風險控制貫穿項目決策前、實施中及退出,重大投資項目在決策前需實施風險評估流程,對達到一定決策層級以上的重大投資項目,要求在分析類似項目歷史風險事件的基礎上,按照不同類型項目的風險清單和報告模型進行專項評估,同時風險管理部門履行審查程序,出具審查意見后才能進入決策。結合投資項目管理平臺,將決策前風險評估流程點、風控平臺提示信息等嵌入具體環節,實現投資項目全過程風險管控。

作業風險整合模型。對現場作業風險的識別,可將設備管理、風險事件、危險源管理、環境因素管理、工業安全危險點等已有信息作為現場作業風險的基礎數據,為風險分析單提供數據支撐。在作業風險整合模型下,把全面風險、內部控制、合規以及安全、職業健康、質量等相關管理體系建設的成果和信息整合到工單系統中,對作業人員給予充分指導,提高其風險識別、評估、措施制定的能力。

1.2.3 成效

1.資源集約效果初現

首先,通過“系統識變、科學評變、協同應變”的風控體系構建,中國核電全面統籌,實現了信息在本部及各成員單位之間的有效共享,輿情監測與經驗反饋等工作效果明顯提升;其次,中國核電及28家核電成員單位,使用同樣的語言、同樣的標準、同樣的做法、同樣的職能設置,步調一致,共同蓄力創新發展動能。

2.三道防線有效運作

通過在風險管理系統中進一步明確三道防線的職責,如損失事件上報和風險上報(三道防線共同責任)、制定風險應對措施并進行風險監督檢查的自我檢查(第一道防線責任)與現場檢查(第二道防線責任),填報當前風險狀態、風險應對實施情況、重大損失事件發生情況等實際情況,通過監督和檢查各業務部門對風險應對措施的執行,同時將重大事項風險評估與審查流程嵌入公司決策主流程中,促進三道防線的有效運作。

此外,中國核電積極總結公司風險管理良好實踐,并將其作為風險管理相關標準的輸出參考。2021年,中國核電參與國標《風險管理—指南》、國標《風險評估技術》的編制,主導了國標《法律風險管理指南》、國標《投資項目風險評估規范》的編制,提高了公司在風險管理行業領域的影響力。

3.重大風險有效應對

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中國核電迎難而上,助力復工復產,打贏了疫情防控阻擊戰。公司充分挖掘公司內部數據,利用價值和內部專家潛力,提高疫情期間風險研判、風險評估的科學性和準確性,同時跟蹤和預警重大風險變化,反映主要風險因素的可能影響,提高重大風險的防范化解能力,促進了風險管理精益化。

全體員工錨定任務目標和風險挑戰不放松,高質量、高標準完成各年度目標任務,未發生影響公司正常經營的重大風險事件,實現重大及以上設備事故、重大人因責任質量事故、危險物品丟失被盜事件、火災事故均為零的目標;所有在運機組安全穩定運行;全力應對并化解了進口限制、備件斷供風險;積極推動電量消納和電價風險解決,電力交易取得新突破;國際化經營以及外事工作進展順利。

4.系統平臺效能凸顯

通過風控信息系統對風險管理與內部控制工作的流程和操作方法進行“固化”“自動化”“標準化”,提高了風險管理與內部控制的工作效率,縮減了工作成本。同時,建立制度管理平臺,建立組織構架、制度文件、內控管理體系、風險管理體系等管理元素之間的關聯關系,將各個管理元素之間的關聯關系進行顯性化,從而推進各個管理元素的改善。

數據平臺促進了核電機組的運行及監測的精準性,由原人工填報數據維護變為自動抽取與少量人工糾偏相結合,大幅減少系統的運維工作量,提高自動化運維效率;充分利用和挖掘現有信息化業務系統的海量數據,讓原本需要大量計算的指標數據,可以一圖成像,同時綁定責任主體,實施協同聯動;另外,為風險量化評估和風險研判提供了大量數據積累,提高了風險研判的科學性和準確性,為管理者及時跟蹤并掌握中國核電整體運營情況和風險防控提供了有力支撐,在提高決策效率的同時促進中國核電經營管理變革。

主站蜘蛛池模板: 洱源县| 新田县| 斗六市| 鄂伦春自治旗| 泰宁县| 建平县| 桑植县| 新晃| 松原市| 田东县| 旅游| 康平县| 三明市| 乐昌市| 葵青区| 东丽区| 九龙坡区| 云林县| 聂荣县| 奇台县| 清涧县| 宜川县| 聂拉木县| 景洪市| 雷波县| 福建省| 泗洪县| 桃园市| 彝良县| 宁明县| 淮北市| 涪陵区| 太仓市| 丰县| 博湖县| 南川市| 鲜城| 吉首市| 黄骅市| 遂宁市| 武川县|